货郎买下凶宅,当晚却躲在房梁,三日后收获良缘

浮生忘事 2025-02-24 10:09:25

货郎买下凶宅,当晚却躲在房梁,三日后收获良缘

在清朝末年,江南水乡一带有个叫青阳镇的地方,镇上有个姓李的货郎,此人性情豪爽,胆大心细,每日肩挑货担,游走于乡间小道,靠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为生。

这一日,李货郎行至青阳镇东头,见一处宅院大门紧闭,门前杂草丛生,显是久无人居。

他心中好奇,便打听邻里,得知这宅子原是个富贵人家所有,只因三年前家中遭逢变故,一夜之间,满门上下几十口人,竟无一生还,成了镇上人人讳莫如深的凶宅。

自此之后,这宅子便无人敢靠近,更别提居住了。

李货郎听罢,非但不惧,反倒心中盘算起一笔买卖来。

他心想:这宅子虽凶,但地段极佳,若能将其买下,稍加修缮,再转手卖出,必能赚上一笔。

于是,他多方打听,终于寻得宅子的主人——一位年迈的远房亲戚,一番讨价还价后,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这座凶宅。

当夜,李货郎便带着简单的行囊,搬进了这座阴森森的宅子。

镇上的人得知此事,无不惊叹他的胆色,也有人私下里议论,说他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早晚得吃大亏。

李货郎却毫不在意,他点亮油灯,将宅子内外仔细打量了一番。

宅子虽破旧,但布局精巧,雕梁画栋间仍透着往昔的繁华。

他心中暗喜,觉得自己这买卖做得值。

然而,夜深人静之时,宅子里却传来阵阵阴风,吹得窗棂吱嘎作响,仿佛有鬼魅在暗中窥探。

李货郎虽是个胆大的,但此刻也不免有些心惊。

他心想:这宅子果然名不虚传,若非自己胆大心细,恐怕还真镇不住这邪气。

为了壮胆,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酒葫芦,喝了几口烈酒,又找来一根木棍,放在床头,以防万一。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耳边始终回响着宅子里那诡异的声响。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屋顶上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黑影从房梁上掠过,直奔他的床前而来。

李货郎心中一惊,猛地坐起,手中的木棍已挥了出去。

那黑影却异常敏捷,轻轻一躲,便躲开了他的攻击。

李货郎定睛一看,只见眼前站着一个身着古装、面容惨白的女子,正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李货郎心中虽惊,但面上却不露声色。

他稳住心神,问道:“你是何人?

为何深夜来此?”

那女子却不答话,只是发出一阵阴森的笑声,笑声中充满了怨毒和凄凉。

李货郎心中更加确定,这宅子果然不干净,定是那满门惨死的冤魂回来索命了。

他心中虽这么想,但面上却故作镇定,说道:“你若是有冤屈,尽管说来,我李货郎虽是个卖货的,但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定当为你伸冤。”

那女子听罢,脸上的怨毒之色稍减,但仍是一言不发,只是用那双血红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

李货郎见状,心中更加笃定,这女子定是那宅子中冤死的魂魄,来找他诉苦的。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你既然不说,那我也不强求。

但我这人有个规矩,那就是不惹事,也不怕事。

你若是要害我,我李货郎也不是吃素的。

不过,我若是能帮上你,你也得给我个明示,让我知道该如何去做。”

那女子听罢,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之色,似乎是在权衡利弊。

片刻后,她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而低沉:“你若真能帮我,我便告诉你一个秘密,这宅子下面,埋着一件宝贝,只要你找到它,便能解我全家之冤。”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禁一动。

他深知这江南水乡一带,自古便多奇珍异宝,这宅子下面若真有宝贝,那自己这买卖可真是赚大了。

他忙问道:“那宝贝究竟是什么?

又藏在何处?”

那女子却不再言语,只是指了指房梁,然后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货郎心中疑惑,但转念一想,这房梁之上,或许藏着什么线索。

于是,他找来梯子,爬上房梁,仔细搜寻了一番。

果然,在房梁的一处隐秘角落,他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暗格,暗格中藏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宝贝藏于后院古井之下,需以道法开启。”

李货郎心中大喜,忙跳下梯子,来到后院,找到那口古井。

他借着月光,只见井口被一块厚重的石板封住,显然非同小可。

他心中盘算:这宝贝既然需以道法开启,那自己这外行人恐怕是办不到的。

但转念一想,自己虽不懂道法,但镇上有个姓张的老道士,却是个高人,或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于是,他连夜来到张道士的住处,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张道士听罢,沉吟片刻,说道:“这宅子我曾有所耳闻,确实是个不祥之地。

但既然你找到了线索,那我便助你一把。”

说罢,张道士取出一张符纸,贴在李货郎的额头上,说道:“这张符纸能保你一时平安,你且回去,待我准备一番,明日一早,便与你一同前往那宅子。”

李货郎千恩万谢,辞别了张道士,回到宅子。

他心中虽仍有些忐忑,但想到有张道士相助,便也安心了不少。

这一夜,他仍躲在房梁之上,以防万一。

那房梁之上,虽仍阴风阵阵,但他心中有了底,便也不再害怕。

转眼间,天已大亮。

张道士如约而至,他手持法剑,口中念念有词,先在宅子四周布下了一道法阵,然后才带着李货郎来到后院古井旁。

他仔细打量了一番那口古井,说道:“这井中之气,阴冷异常,显然非同小可。

你且退后,待我以道法破之。”

说罢,他取出一张符纸,贴在剑尖之上,然后猛地一剑刺向井口那块石板。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石板应声而裂,一股阴冷之气从井中涌出,直冲云霄。

张道士手持法剑,立于井口,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井中之气渐渐凝聚,化作一个模糊的人影,正是那夜出现在李货郎床前的女子。

那女子面露惊恐之色,似乎是在畏惧张道士手中的法剑。

张道士冷哼一声,说道:“你这冤魂,不好好安息,却在此作祟,今日我便超度了你。”

说罢,他手中的法剑猛然一挥,只见那女子发出一声惨叫,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之中。

张道士又取出一张符纸,贴在井口,说道:“这符纸能镇住井中的阴气,你且找人将这口井封死,以免再生事端。”

李货郎忙点头应允,心中却仍惦记着那宝贝。

他问道:“张道士,那宝贝究竟是何物?

又在何处?”

张道士微微一笑,说道:“那宝贝便是这宅子下面的龙脉之气,你若能将其吸收,便能转运发财。

但切记,这龙脉之气非同小可,你需以善心善行,方能驾驭得了。”

李货郎听罢,心中大喜,忙谢过张道士,然后找人将古井封死,又在宅子中布置了一番,准备迎接自己的好运。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一场波谲云诡的奇遇,正悄然向他逼近……

三日之后,李货郎正在家中整理货物,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忙出门查看,只见一群衣着光鲜的男女,正簇拥着一个美貌的女子,向他的宅子走来。

那女子一见李货郎,便盈盈一拜,说道:“小女子名叫婉儿,特来感谢恩公的大恩大德。”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禁一愣,他并不认识这女子,更不知她为何要感谢自己。

他忙问道:“姑娘这是何意?

李某并不曾见过姑娘啊。”

那婉儿却微微一笑,说道:“恩公莫非忘了?

三日前,正是恩公以道法超度了我的冤魂,让我得以解脱。”

李货郎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婉儿便是那夜出现在他床前的冤魂。

他忙道:“姑娘客气了,李某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那婉儿却说道:“对恩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我来说,却是救命之恩。

我生前本是这宅子主人的女儿,因家中遭逢变故,惨死于此。

幸得恩公相助,才得以解脱。

如今,我已投胎转世,特来报答恩公的大恩大德。”

说罢,她从怀中取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递给李货郎,说道:“这玉佩乃是我生前之物,能保人平安,如今便赠予恩公,以表谢意。”

李货郎接过玉佩,只见其上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他心中一动,暗想这玉佩定非凡品,忙谢过婉儿,将她迎进宅中。

婉儿一进门,便四下打量起来,眼中流露出惊叹之色。

她说道:“恩公的宅子,虽经年久失修,但布局精巧,气势不凡,定是个藏风聚气的好地方。”

李货郎一听,心中更加得意,忙将自己如何买下这凶宅,又如何遇到张道士,超度冤魂,发现玉佩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婉儿。

婉儿听罢,点了点头,说道:“恩公果然是个有福之人,这宅子下面的龙脉之气,非同小可,你若能将其吸收,定能转运发财。”

李货郎一听,心中大喜,忙问道:“姑娘可知如何吸收这龙脉之气?”

婉儿微微一笑,说道:“这龙脉之气,藏于地下,需以特定的法器和法术,方能引出。

我虽已投胎转世,但前世的记忆仍存,愿助恩公一臂之力。”

李货郎一听,忙跪倒在地,说道:“姑娘若能助我,李某愿以性命相报。”

婉儿忙将他扶起,说道:“恩公不必如此,我助你,也是为了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说罢,婉儿从怀中取出一张黄符,贴在宅子中央的地面上,说道:“这张符纸,能引出地下的龙脉之气,你且退后,待我以法术催动。”

李货郎忙退到一旁,只见婉儿口中念念有词,双手结印,猛地一拍地面。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地面上的黄符骤然燃烧起来,一股炽热的气流从地下涌出,直冲云霄。

那气流中,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让李货郎感到一阵心悸。

他心中暗想:这便是龙脉之气吗?

果然非同小可。

片刻后,那气流渐渐消散,地面上却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洞穴。

婉儿说道:“恩公,这洞穴便是龙脉之气的出口,你需以特定的法器,方能将其吸收。”

李货郎一听,忙问道:“姑娘可知这法器在何处?”

婉儿却摇了摇头,说道:“这法器非同小可,我亦不知其具体所在。

但恩公可寻访当地的道士或风水先生,或许能有所收获。”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婉儿已投胎转世,能助他至此,已是莫大的恩德,自己又怎能强求更多呢?

他谢过婉儿,将她送出宅子,心中却仍惦记着那龙脉之气和法器的事情。

他暗想:这镇上有个姓王的风水先生,据说颇有神通,或许能知道些线索。

于是,他来到王风水的住处,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

王风水听罢,沉吟片刻,说道:“这龙脉之气,非同小可,你若能将其吸收,定能转运发财。

但法器却非易得之物,需有缘人方能寻得。”

李货郎一听,心中更加急切,忙问道:“先生可知这法器究竟在何处?”

王风水却微微一笑,说道:“法器就在你身边,只是你尚未发现罢了。”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禁一愣,忙在身上摸索起来。

片刻后,他摸到了那块婉儿赠送的玉佩,心中一动,暗想:莫非这玉佩便是法器?

他将玉佩取出,递给王风水,说道:“先生说的可是此物?”

王风水接过玉佩,仔细端详了一番,说道:“没错,这玉佩便是法器。

它上面雕刻的青龙,与龙脉之气相呼应,你只需将其放在那洞穴中,便能吸收龙脉之气。”

李货郎一听,心中大喜,忙谢过王风水,回到宅子,将玉佩放在那洞穴中。

只见玉佩上的青龙仿佛活了过来,在月光下翻腾跳跃,一股股温暖的气流从玉佩中涌出,直冲他的丹田。

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舒畅,仿佛全身的筋脉都被打通了一般。

他心中暗想:这便是龙脉之气的力量吗?

果然非同小可。

从那日起,李货郎便每日修炼,吸收龙脉之气。

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精神也越来越充沛。

他的生意也日渐红火,每日的货担都供不应求,赚得盆满钵满。

镇上的人见他如此风光,无不羡慕不已,纷纷向他请教转运发财的秘诀。

他却总是笑而不语,心中暗想:这都是婉儿和王风水的功劳,自己又怎能独享其成呢?

于是,他拿出一部分钱财,在镇上修桥铺路,济困扶危,做了许多善事。

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了镇上人人敬仰的大善人。

然而,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婉儿却突然消失了。

他四处寻找,却始终不见她的踪影。

他心中不禁有些失落,暗想:莫非婉儿已经投胎转世,不再记得自己了吗?

但转念一想,婉儿已助他至此,自己又怎能强求更多呢?

他安慰自己:或许婉儿正在某个地方,默默地祝福着自己。

于是,他放下心中的执念,继续修炼,吸收龙脉之气。

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精神也越来越充沛,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

这一日,他正坐在宅子中喝茶,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忙出门查看,只见一群衣着光鲜的男女,正簇拥着一个美貌的女子,向他的宅子走来。

那女子一见他,便盈盈一拜,说道:“小女子名叫翠花,特来感谢恩公的大恩大德。”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禁一愣,他并不认识这女子,更不知她为何要感谢自己。

他忙问道:“姑娘这是何意?

李某并不曾见过姑娘啊。”

那翠花却微微一笑,说道:“恩公莫非忘了?

前几日,正是恩公在镇上修桥铺路,救了我家老小一命。”

李货郎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翠花便是自己修桥铺路时,救下的那户人家的女儿。

他忙道:“姑娘客气了,李某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那翠花却说道:“对恩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救命之恩。

我无以为报,只愿以身相许,侍奉恩公左右。”

说罢,她羞涩地低下了头,脸上泛起一抹红晕。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禁一动,暗想:这翠花虽不及婉儿美貌,但也是个端庄贤淑的女子,自己若能娶她为妻,也是一桩美事。

于是,他忙扶起翠花,说道:“姑娘若不嫌弃,李某愿与姑娘共结连理。”

翠花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点头应允。

镇上的人见他二人情投意合,无不拍手称快,纷纷前来祝贺。

于是,李货郎便在宅子中摆下酒宴,宴请宾客,与翠花拜堂成亲,结为夫妻。

从此,他二人夫唱妇随,举案齐眉,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那龙脉之气,也仿佛成了他们婚姻的守护神,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他们育有一儿一女,皆聪明伶俐,孝顺懂事,让李货郎夫妇倍感欣慰。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李货郎已白发苍苍,翠花也已红颜老去。

但他们的爱情,却始终如一,仿佛那永不干涸的龙脉之气,永远滋养着他们的心田。

在他们晚年的时候,他们常常坐在宅子中,回忆往昔的点点滴滴,感叹人生的奇妙与美好。

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共同走过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

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了镇上人口耳相传的佳话,让后人津津乐道,传颂不衰。

就在李货郎和翠花安享晚年的时候,镇上来了一位神秘的老人。

这老人穿着一身破旧的棉衣,头戴一顶脏兮兮的棉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手里拄着一根磨得发亮的拐杖。

他走到李货郎的家门口,停下脚步,用浑浊的双眼望向宅子内。

李货郎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到门口的老人,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

他起身迎了上去,问道:“大爷,你这是从哪儿来啊?

有啥事儿不?”

老人微微一笑,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说道:“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想找个地方歇歇脚,讨口水喝。”

李货郎一听,忙把老人让进屋里,倒了一杯热茶。

老人接过茶,一饮而尽,然后叹了口气,说道:“你这宅子,可真是个好地方啊。”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由得一动,暗想:这老人莫非看出了什么?

他试探地问道:“大爷,你这话是啥意思啊?”

老人又笑了笑,说道:“你这宅子下面,有条龙脉,你这些年过得顺风顺水,全靠它呢。”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由得一惊,暗想:这老人果然非同小可,竟然能看出宅子下面的龙脉。

他忙问道:“大爷,你可知道那龙脉之气和玉佩的事儿?”

老人点了点头,说道:“我当然知道,那玉佩就是龙脉之气的钥匙,你这些年能过得这么好,全靠它呢。”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暗想:这老人果然是个高人,竟然能看出玉佩的奥妙。

他忙问道:“大爷,那你可知道那玉佩的来历?”

老人却摇了摇头,说道:“那玉佩的来历,我可不知道。

但我可以告诉你,这玉佩和龙脉之气,都是天地间的宝贝,你可要好好珍惜啊。”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暗想:这老人说得没错,自己这些年能过得这么好,全靠这玉佩和龙脉之气。

他忙说道:“大爷,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老人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然后他站起身来,拄着拐杖,慢慢地向门口走去。

李货郎忙送他出门,问道:“大爷,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老人回头看了他一眼,说道:“我四海为家,走到哪儿算哪儿。”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由得一阵惆怅,暗想:这老人真是个可怜人,无家可归,四处漂泊。

他忙说道:“大爷,要不你就留在我这儿吧,我给你养老送终。”

老人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但随即又摇了摇头,说道:“谢谢你的好意,但我习惯了漂泊,不喜欢受拘束。”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由得一阵无奈,暗想:这老人真是个倔脾气,自己好心好意留他,他却不领情。

他叹了口气,说道:“那好吧,大爷,你路上小心啊。”

老人点了点头,拄着拐杖,慢慢地消失在街角。

李货郎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暗想:这世界上,真是啥人都有啊。

然而,就在老人离开后的第二天,镇上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来,那镇上的首富赵员外,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躺在床上起不来,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赵员外家财万贯,却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名叫赵小蝶。

赵员外这一病,可把赵小蝶急坏了。

她四处求医问药,却始终不见好转。

眼看着赵员外的病情越来越重,赵小蝶心中不由得一阵绝望。

就在她绝望之际,却突然听到一个消息,说镇上有个叫李货郎的老人,家里有个神秘的玉佩,能驱邪治病。

赵小蝶一听,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暗想:这玉佩或许能救父亲的命呢。

于是,她带着重金和厚礼,来到李货郎的家门口。

李货郎一看是赵小蝶,心中不由得一愣,暗想:这赵小蝶怎么来找我了?

他忙问道:“赵小姐,你这是有啥事儿啊?”

赵小蝶看了看他,说道:“我听说你家里有个神秘的玉佩,能驱邪治病,特来求借。”

李货郎一听,心中不由得一阵犹豫,暗想:这玉佩可是我的宝贝,岂能轻易借人?

但他转念一想,赵员外是个好人,这些年没少帮衬自己,自己又岂能见死不救?

于是,他咬了咬牙,说道:“好吧,赵小姐,我这就把玉佩借给你。”说罢,他转身进屋,取出玉佩,递给赵小蝶。

赵小蝶接过玉佩,千恩万谢,然后匆匆离去。

李货郎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由得一阵忐忑,暗想:这玉佩真的能救赵员外的命吗?

然而,就在赵小蝶带着玉佩离开后的第二天,镇上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原来,那赵员外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赵小蝶带着玉佩,来到李货郎的家门口,将玉佩归还,并送上重金酬谢。

李货郎一看那厚厚的银票,心中不由得一阵惊讶,暗想:这赵员外可真是大方啊。

但他转念一想,这玉佩能救人性命,又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于是,他摇了摇头,说道:“赵小姐,这玉佩是我的宝贝,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岂能要你的钱?”

赵小蝶一听,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动,暗想:这李货郎真是个好人啊。

她忙说道:“那好吧,李伯伯,我就不打扰你了,你保重身体啊。”

说罢,她转身离去,消失在街角。

李货郎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暗想:这世界上,真是啥人都有啊,有那贪得无厌的,也有这知恩图报的。

从此以后,李货郎和翠花继续过着平静的生活,那玉佩也重新回到了他们的手中。

他们知道,这玉佩和龙脉之气,都是天地间的宝贝,他们要好好珍惜,用它们来造福更多的人。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

转眼间,李货郎和翠花都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们躺在床上,手拉着手,眼中充满了对彼此的眷恋和不舍。

他们知道,自己这一辈子,过得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他们感谢命运让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共同走过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仿佛要将彼此深深地刻进心里。

然后,他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脸上露出了安详的微笑。

他们的身体逐渐变得冰冷,但他们的爱情,却仿佛永远地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他们的故事,也成了镇上人口耳相传的佳话,让后人津津乐道,传颂不衰。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