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抢?中企遭英方强制接管,百亿投资或血本无归,不给还要吃牢饭

甜逗情语屋 2025-04-15 17:27:54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要是说起最近全世界最大的“热闹”。

那必须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了。

眼看这场贸易战中方已经隐隐占了上风。

可谁知此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英国突然发难。

先是反华议员高调入港被拒后,公开找外交部“要说法”。

接着又被爆出他们竟然要强制接管中国投资百亿的钢铁公司。

中方不给,他们就疯狂“使绊子”。

一会儿说工厂污染超标,一会儿说工厂会因为关税持续亏损。

甚至因为这件事召开了议会,还通过了一项法案。

企图直接把钢铁公司变成英国国有。

甚至规定拒绝配合的管理层或将面临最高两年的监禁。

惹的外交部在记者会上正面回应。

呼吁英国“公平公正”。

可英方显然准备我行我素。

难不成,在美国之后,咱们和英国也要“撕破脸”了吗?

忘恩负义?英国强制接管中方企业

说到这次涉事的钢铁公司,其实原本确实是归英国所有的。

这家公司成立于1967年,曾是英国工业文明的象征。

却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凋零。

2019年,受脱欧后能源成本飙升和全球钢铁价格低迷影响。

这家近百年的老企业宣告破产。

可企业破产之后,意味着英国的钢铁事业会遭受重创。

且将会有大量工人因此失去工作。

为了尽可能挽回老牌企业的颓势。

英方找到了中国敬业集团寻求帮助。

2020年,中国敬业集团以1英镑的金额象征性收购了这个老牌企业。

并承诺投资12亿英镑引入高炉炼铁技术。

在中方的努力下。

这个本该破产的公司确实短暂复活了一段时间。

我们大方分享了目前最先进的炼钢技术。

成功将吨钢的成本从原本的180英镑压缩至50英镑。

并开发出了填补欧洲市场空白的S460高强钢。

也正是因为有了中方的接手。

英国钢铁公司旗下的4000个就业岗位被保留。

如果再加上物流、能源、贸易等上下游岗位。

中方间接支撑了英国钢铁行业的 2.5 万个就业岗位。

那时候,中方可以说是英国钢铁公司最后的“救命稻草”。

可现实远比商业计划残酷。

英国钢铁的能源成本是中国的 3 倍、人工成本是 5 倍。

即便中方压缩成本。

仍难以与中国、印度等国的低价钢材竞争。

再加上英国本土需求萎缩、美国25%的进口钢关税。

这家老牌钢铁公司最终还是迎来了亏损的局面。

从2024年开始,英国钢铁公司每天的亏损金额平均为70万英镑。

累计亏损达2.33亿英镑。

在这期间,敬业集团不是没有想过办法。

他们曾计划投资建设250兆瓦的发电厂和电弧炉。

这样能将整体能耗降低30%,进一步压缩成本。

可英国政府却拒绝承担10亿英镑升级成本。

最终导致计划搁浅。

就在中方还在想办法拯救英国钢铁时。

英国政府却在此时突然翻脸了。

从“接盘侠”到“被强收”,英方的“变脸”操作

2025年4月12日。

英国议会紧急召回了正在复活节假期中的议员。

通过了一项法案。

从法律层面授权英国政府全面控制英国钢铁公司。

甚至威胁对不配合的中方高管处以两年监禁或罚款。

要知道,英国的议会向来遵守制度。

天大的事儿也要等到休会期结束后再讨论。

这次的所谓紧急预案是自1982年马岛战争以来。

英国议会首次在休会期召开紧急会议。

可见他们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决定强制收购之后。

英国政府便开始着手寻找下一个“接盘侠”。

可这家企业现在就是个烫手山芋。

英国钢铁的电价是中国的3倍。

能源支出占生产成本的5%。

而中国敬业集团引入高效高炉技术后。

吨钢成本仍高达50英镑。

中国同类企业仅需30英镑。

英国钢铁工人平均年薪约4万英镑。

是中国同岗位的5倍。

且工会力量强大,限制裁员和自动化改造。

英国钢铁需为每吨钢支付35英镑的碳排放税。

而中国、印度等竞争对手的环保成本几乎为零。

最关键的是,敬业集团很可能会再交涉无果之后考虑在国际仲裁法庭起诉英国政府。

要求赔偿百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最终可能会血本无归。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本地的投资商和企业对这个项目可以说是避之不及。

到现在也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接手。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英国商业大臣雷诺兹承认。

若找不到私人投资者,政府可能将英国钢铁公司国有化。

但国有化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企业市值 “实际为零”,政府需按 “公平市场价” 补偿股东。

而中方已投入12亿英镑,补偿方案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二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历史教训。

英国钢铁曾在1967年国有化后出现了管理僵化、亏损严重的现象。

最终只能于1988年再次私有化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英国此时强制收回钢铁公司。

其实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英国选择此时出手,本质上是在向美国递 “投名状”。

可此举其实相当不明智。

受损的不仅是企业利益,更是全球经济的信任基石。

政府宁愿花 25 亿英镑国有化,也不愿为企业升级支付10亿英镑。

属于 “杀鸡取卵”式的保护主义。

这会导致外资对英投资意愿下降,最终受害的还是英国自己。

英国反华议员香港被拒事件:中国主权不容侵犯

除了钢铁公司的经济纠纷。

最近英国和中国之间还有一个小摩擦。

还是和英国议会的议员有关。

2025年4月10日。

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韦拉霍布豪斯与丈夫飞抵香港国际机场。

声称要探望在香港工作的儿子和刚出生的孙子。

然而,霍布豪斯在入境时却被香港特区政府拒绝,并在扣留5小时后遣返回国。

而她的丈夫则顺利入境。

这一 “区别对待” 引发国际舆论关注。

霍布豪斯事后在社交媒体上宣称。

自己是 1997 年香港回归以来首位被拒入境的英国议员。

指责中方 “侵犯人权”。

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也表示 “深感担忧”。

称将紧急与中国政府交涉。

但香港特区政府明确表示。

拒绝入境是基于“国家安全”考量,且未透露具体原因。

可随着网友对这位女议员的深扒。

发现她绝非普通访客,而是西方反华势力的 “急先锋”。

她是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的创始成员。

该组织由美、英、日等18国议员组成。

专门炒作涉疆、涉港议题,推动对华制裁。

新疆棉花事件爆发之后。

她曾在英国议会推动所谓 “新疆人权决议”。

要求英国企业断绝与新疆的商业联系,却拿不出任何证据。

更讽刺的是,霍布豪斯的儿子长期在香港工作并定居,其丈夫此次也顺利入境。

这表明香港特区政府并非针对普通英国公民。

而是针对霍布豪斯的政治背景和反华言行。

事件曝光之后。

英国的外交大臣拉米召见中国驻英大使提出抗议。

称中方行为“损害香港国际形象”,并暗示可能采取反制措施。

可中国却回应的相当硬气。

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

“允许谁入境是中国的主权,涉事国无权干涉”。

他还指出,西方国家常以 “国家安全” 为由限制外国人入境。

例如英国 2021 年曾禁止中国大使参加议会活动。

如今却对中方的合理措施横加指责,暴露了 “双重标准”。

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

香港已非殖民地,中国也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了。

中国以法律为武器,精准打击外部干涉,传递了明确信号。

任何以 “人权”“自由” 为幌子的政治操弄,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主权原则和法治精神愈发重要。

而英国若不能摒弃殖民时代的傲慢,其对华关系的突破将难以为继!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眼看英国将炼不出钢,英议会通过紧急法案.环球时报.2025-04-14

英国政府召集议会通过紧急法案,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观察者网.2025-04-13

外交部:希望英国政府公平公正对待在英投资经营的中资企业.中国青年报.2025-04-14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多次无中生有“批评”中国.观察者网.2025-04-14

英国一名议员被香港拒绝入境,外交部回应.京报网.2025-04-14

0 阅读:0

甜逗情语屋

简介: 给你带来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