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克兰最高拉达流亡议员阿尔乔姆·德米特鲁克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言论,称泽连斯基正试图通过深入打击俄罗斯来阻挠和平谈判进程,甚至暗示泽连斯基有意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然而,这一论断经不起细致推敲。
从军事能力来看,乌克兰现有的远程打击武器系统都面临着"够不着"莫斯科的困境。美国提供的ATACMS战术导弹射程为300公里,即便是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哈尔科夫发射,也无法触及莫斯科,因为这段距离超过600公里。英德联合研制的"暴风之影"巡航导弹射程约为275公里,同样难以构成对俄首都的威胁。
至于将爱国者防空导弹改装用于对地打击,这种做法存在诸多技术障碍。爱国者PAC-2导弹的最大射程约为160公里,PAC-3即便改装也只能达到100公里左右。况且,这种改装会严重影响导弹的精确度,因为爱国者的制导系统原本就不是为对地打击设计的。
乌克兰自主研发的"海鸥"无人机确实能够飞抵莫斯科,射程约为1000公里,但其携带的弹头重量通常不超过50公斤,很难对重要军事目标造成致命打击。而且这种无人机易受电子干扰,成功突防率较低。
法国提供的SCALP-EG巡航导弹射程约为560公里,理论上可以从乌克兰边境打击到莫斯科近郊,但数量极其有限,且法国在提供时就明确要求不得用于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
相比之下,俄罗斯新型"榛树"导弹号称射程可达2000公里,即便部署在本土纵深地区也能覆盖整个乌克兰。这种非对称的打击能力,使得乌克兰在战略层面处于明显劣势。
更重要的是,即便个别武器能够突破距离限制,其毁伤效果也难以达到战略打击的要求。现代防空系统普遍采用多层防御体系,单一突防手段很难取得决定性效果。莫斯科地区部署了S-400、铠甲-S等多层次防空系统,配合电子战手段,能够有效拦截来袭目标。
即便在前线,乌军也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最新战报显示,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军已推进至距离城市南部仅3公里处,乌军已失去数个阵地。
更重要的是,从地缘政治格局来看,美俄双方似乎在冲突升级问题上达成了某种微妙的默契,虽然美俄双方从未你发表过任何联合声明,也没有第三方渠道公布类似消息,但是很明显美俄的近期的表态和动作都能体现出拒绝战争外溢的暗示。
虽然俄罗斯近期声称研制出新型"榛树"中程弹道导弹,但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在使用该导弹时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尽管波兰作为西方对乌军援的重要中转站,俄罗斯却始终未对其发动打击。与此同时,美方对"榛树"导弹的态度也颇为耐人寻味,多次通过官方渠道贬低其战略价值,称其威力有限且难以持续。
倘若美国真的认为"榛树"导弹构成重大威胁,完全可以以此为由大幅增加对乌军援。然而事实是,双方都在试图将冲突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即便泽连斯基有意扩大战争规模,也难以找到政治支点。乌克兰作为接受西方援助的一方,其军事行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支持国的政治意愿。近期俄罗斯外交部警告本国公民勿在圣诞假期期间前往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这一举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俄美关系虽然处于低谷,但双方仍在维持着某种战略平衡。
因此,德米特鲁克的说法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而非基于现实的判断。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任何试图将区域冲突升级为全球性战争的企图,都将面临来自各方的制约。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乌克兰战争持续近三年,但始终未演变为更大规模的国际军事冲突。
这一判断也得到了最新战场态势的印证。在波克罗夫斯克战区,乌军正面临着保卫战略要地的严峻考验,这表明乌克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稳固防线,而非谋求战争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挑起三战"的说法,既缺乏现实基础,也不符合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