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的一个高级技能:允许孩子说“不”,结果自然就脱胎换骨了

如波谈育儿 2025-04-28 22:00:41

文/兰妈谈育儿

网上看到过一位妈妈求助:“孩子总是顶嘴,什么事情都跟我对着干、反着来,我该怎么应对呢”

评论区最高点赞的回答是:想让孩子能听进你说的话,那你就必须要先听懂孩子说的话,要不然你们之间的对话就是无效的,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不要”、“不行”

遇到过一个女孩,大冬天穿着春秋天的裙子出门

眼看着小脸都已经冻得通红,走路都是哆哆嗦嗦很冷的模样,可她仍然嘴犟着告诉大家“我不冷”

妈妈呢,也一直在旁边说风凉话:“早都跟你说过了,出门必须要穿外套,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冷得直哆嗦吧?看你能嘴硬到什么时候”

妈妈一边说着,还一边脱掉自己身上的外套给女儿披上,奈何孩子根本不领情,直接推开妈妈拿外套的手,然后继续嘴硬说:“我就算冻死,也不穿你的外套”

那一瞬间,连兰妈这个局外人看了,都觉得女孩这是欠收拾了

可等到快到校门口我忍不住劝她穿上外套、不要冻感冒时,女孩却委屈巴巴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就是故意的,反正我说什么不对,做什么也不对,还不如直接放弃抵抗,就做那个他们看不上眼的坏小孩,妈妈不是看不起我的审美穿搭吗?那我就不穿她递来的外套,哪怕冻死我也要争那口气”

听完这些,我瞬间明白了,原来这一切不过是女孩为了和她母亲置气的反抗呢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大,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孩子沟通就不能硬碰硬,特别是经常说不的孩子,你越是对他们说硬话,他们越能和你对抗到底

而对付经常说“不”的孩子呢,精明父母都要学会的一个技能就是:先允许孩子说“不”,然后再影响孩子说“不”的结果

比如,以下几个能减少孩子情绪化的缓兵之计,就能让孩子在说“不”的倔犟中慢慢改变,直到结果跟着脱胎换骨:

01

孩子的问题

引诱着说出来

知道吗?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但没有地方倾诉的时候,他们就会慢慢把自己变成一个“问题”孩子

初三男孩安安,是一个在留守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小时候爸爸妈妈离婚,妈妈连争取他一下的意思都没有,爸爸也把对妈妈恨,都转移在无辜的他身上,甚至还扬言要把他丢了送人

奶奶知道后不允,接过孩子一养育就是16年

现如今,安安已经长成了一个大男孩,也是一个即将要参加中考的希望之星

可前几天听奶奶说:“安安这孩子,以前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老师也经常表扬他聪明,上课认真听讲,可自从读初二后整个人就被手机给迷住了,每个周回家都没有看到他写过作业,玩手机也玩到饭不吃、晚上不睡觉的程度了”

听到这里,我不禁摇摇头叹息:“又是一个被手机误了学业的孩子”

可转过头一想,手机又何其无辜,只不过是一个插上电、连上网,就被人类一双手随便控制的工具而已

再看着安安为了玩游戏而对奶奶破口大骂的一幕,我忍不住教训几句

没想到,安安那孩子却告诉说:“我就要玩,现在还要拼了命地好好玩,现在如果不玩痛快,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原来,安安爸爸本身就对这孩子不抱希望,再看到孩子身上一点小毛病后,就直接明确表示“初中读满后就跟着一起去工地打工,哪怕是考上了高中也不会出钱、更不允许读书了”

那种明知道结局、又无力改变结局的一幕,瞬间让我明白了安安摆烂背后的辛酸和苦涩

是呀,一个连父母都放弃了的孩子,又如何有站起来反抗的勇气和理由呢,能做的大概就是接受现实般地摆烂了

而透过这件事,兰妈也发现了一个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说出问题

特别是你认为孩子身上有问题时就要想办法引诱孩子说出隐情,而不是一昧地指责、甚至放弃孩子

如果连最亲的父母和家人都直言“放弃”,那孩子哪里还有勇气爬起来呢

02

孩子的决定

认可着说出来

孩子的成长,就相当于我们给手机充电一样,当屏幕上出现“电量不足”四个字提醒时,就要及时充电了

否则,等到电量全部耗光,那可真的是罢工状态了

认识一个妈妈,是一个比较喜欢操心的性格

女儿上学的时候担心在学校过得好不好,女儿吃饭的时候担心饭菜合不合口味,女儿放学的时候担心作业什么时候写完,女儿睡觉的时候又常常半夜惊醒,只为了给孩子把被子盖上…

为了孩子将来人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她也把女儿往精品贵族方向培养,除了平日里的学习功课之外,私底下更是琴棋书画要样样精通

在本身就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对于额外增加的学习项目,内心是压抑、也是排斥的

用女孩的话来说:“为什么别的同学回家都可以玩,而我每天都有学不完的东西”

显然,女儿字里行间都是对妈妈安排的不满,可妈妈根本没有察觉到女儿的情绪,反而继续加码,只为了让女儿早点学有所成

直到有一天,女儿终于受不了,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不要去练舞,也不要上各种培训课了”

妈妈一听,只当女儿是闹情绪,直到孩子情绪激动地以死相逼,她才不得不停止继续逼迫孩子学习的念头

看得出,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主见和决定,父母是支持、还是否定,所造成的结果影响都是截然不同的

还认识一个读初中的女孩,半夜突然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我好累,我不想读书了”

妈妈一听,立马紧张地安抚孩子:“不要哭,你在学校乖乖等着妈妈,妈妈现在就来接你回家”

在妈妈轻言细语的安慰,和一句“我接你回家”的充足安全感下,女孩最终回家休息两天就继续回到学校读书了

看吧,这就是不同家长、和不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力,你是积极正能量的态度,那孩子收获到的情绪自然也是积极正能量的

反之,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决定只会指手画脚,那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不信任,也会严重地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程度

不想孩子在期待中失望、失望中再心死,那家长们在孩子日后做决定的时候就不要头脑一热地批评打击:

•孩子做的决定支持他,哪怕失败了,也是成功的一次经验积累

•孩子委屈难过了抱抱他,什么都不要说,让孩子感受你爱他的温度就可以了

•孩子哭着说不想上学了,那就先把孩子接回家吧,落下一两节课可以补回来,可孩子若丢掉了希望、失去了能量,那将来可是要费很多功夫都未必能破镜重圆了

03

孩子的情绪

关心着说出来

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并不是你遇到了多少不幸,也不是过着多苦的人生,而是明明有家人却过得连孤儿都不如

有个朋友,和婆婆吵架后负气离家出走

心情郁闷的她,不想见人、也不想听到外界烦人的声音,就脑袋一热地把手机关了扔在一边

直到第二天心情好些后,才想起来开机,第一个联系的就是一直关心她的丈夫

而两个人在聊天间,她还得知了这样一件心寒的事情:娘家父母、包括婆家长辈,居然没人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

找不到人时才想起打电话,可通讯录居然半点踪迹都没有

那种明明有家人却感受不到爱,明明有情绪却不被理解,明明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气依然没有半点关心的声音,怎能让人不崩溃、不失望呢

不仅如此,小朋友的成长也不例外,关心孩子一直是我们家长的第一使命

有这样一个妈妈,她在辅导儿子作业的时候,是忍着一次又一次崩溃,对儿子进行周而复始的辅导补习

直到,第14次,儿子才把题目做对

妈妈激动地说:“这道题你做了13遍,还好你没放弃,终于在第14遍做对了”

随后,妈妈又跑出去对家人说出了这个好消息,并夸奖孩子终于把题目做对了

房间的男孩呢,听到妈妈的话后也是惊喜地站在凳子上转圈圈,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开心

那一幕,瞬间让我明白了鼓励式教育真的太有力量了

所以,孩子的学习也好、情绪也罢,真的是在有价值、有能量的环境下越养越健康的,我们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绪,那就要用关心的口吻去慢慢打开孩子的心扉

特别是当你察觉孩子的情绪有变化时,更要多一点关心和耐心了,孩子愿意倾述的时候就耐心地听着,孩子不愿意倾述的时候也不要逼迫,静静地陪着孩子度过那段糟糕的时光,你会发现等到孩子再缓过劲儿的时候,他们嘴里的话是越来越多了

而那段无声的陪伴,恰恰也是唤醒孩子、打开孩子心扉的一道黎明曙光

04

孩子的隐私

交换着说出来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青春期孩子之所以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气球一样,就是他们的内心有一把锁,锁住了一切会干扰他们、影响他们的事情

想要打开这把锁,就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温暖去感化孩子,让孩子慢慢产生更多信任和依赖,才能让孩子没有防备地真心相待

单亲妈妈芳芳,是兰妈以前工作时结识的一个朋友,她也是我见过最能拼的母亲

为了女儿,她能做到一天打3、4份工的情况下,每天早上还凌晨五点起床做早餐,就为了让孩子可以吃到更健康、营养更全面的早餐

本以为如此尽心尽力,女儿能感受到她的爱,她们之间会打破以往比较紧张、古板的亲子关系,也会一直和谐温柔地相处下去

可妈妈还是低估了青春期孩子的可怕

也就是女孩读初一的那一年,妈妈发现孩子突然性情大变,身上好像背了一个行走的气球一样,只要不开心就会随时扎破爆炸

用妈妈的话来说:“每天放学回家就知道摆着一张苦瓜脸,你跟她说话,她不理人,你让她干点什么,那直接就暴躁地让我别烦人,特别是她的房间,根本就不让人靠近”

对此,妈妈也满是委屈,根本不能理解

作为妈妈,她明明事事都以孩子为先,可为什么就是得不到孩子半点好脸色,甚至疏远、防备地连房间都不让靠近呢

直到一次争吵,女儿心烦意乱地发出灵魂三问:

•“你没有秘密吗”

•“你的秘密能随便给人看吗”

•“懂不懂得边界感,懂不懂得尊重人呀”

其实,成长就是和父母不断分离的一个过程,孩子有自己的成长、也该有自己的隐私空间,如果家长忽略这一点,没有给予充足的空间和尊重,那孩子自然就会反抗、疏远、甚至迫不及待想要逃离…

不想和孩子的关系越处越糟糕、越长大越冷漠疏远,那打开孩子心中那把钥匙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好这一点,那兰妈分享一个百试百灵的方法:和孩子交换秘密

比如,你想孩子对你毫无保留地信任,那就对孩子多一些自己曾经糗事的爆料,然后再多聊一些孩子喜欢听的话题

就这样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孩子和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近了

那么,关于养孩子的高级技能就是允许孩子说“不”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12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