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汶川地震,救下2300多名师生零伤亡的校长,却只多活了3年

她时尚吧 2025-04-20 02:34:18

“全校师生,撤离完毕!”

地震还在剧烈晃动,教学楼还在颤抖,可操场上,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已经站得整整齐齐。

那一刻,全中国都在颤抖。但在安县这个小镇里,一所普通中学做到了奇迹——1分36秒,全员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

这不是电影桥段,不是特效表演。这是真实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大地震中的事。而让奇迹发生的人,叫叶志平。

只是没想到,这位救了全校师生的“最牛校长”,3年后却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办公室里,再也没醒过来。

一分三十六秒,救下两千多人

2008年,汶川地震突如其来。

有人被埋废墟,有人来不及逃生,一声“妈”还没喊出口,大楼就塌了。各地学校几乎成了重灾区,孩子是最脆弱的群体之一。

可在距离震中不远的桑枣镇,有一所中学在震后迅速撤离,全体师生安全无伤,只有尘土和惊魂未定。

这事被媒体报道后,全国哗然。

人们忍不住问——为什么别人来不及逃,这所学校却能在短短1分36秒疏散2300多人?

答案只有一个:演练。

从2005年起,叶志平就组织学生每周搞一次小型疏散演习,每月一次大型演练。地震来不来他不管,但他管得住今天的安全准备。

有家长骂他“不务正业”,“学生正经学业没搞几个小时,成天就知道跑操场。”

可叶志平坚持,安全比成绩更重要。他还亲自踩点,规划每栋楼、每个班的逃生路线,每位老师站哪、拐角处谁守着,一一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些琐碎又枯燥的工作,在5月12日那天变成了全校师生活下来的理由。

有老师回忆,当天震感袭来,学生本能地钻到课桌下。随后按演练流程,有序撤离。每个楼道有人指挥,每个班有清点,操场上所有人站好,才仅仅过去96秒。

他不是算命的,只是坚持了没人看得懂的事

很多人说,叶志平能预见未来。

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他是“穿越者”,就是来救这所学校的。

但真相是,叶志平只是一个凡人。

1990年代,桑枣中学教学楼质量极差。有栏杆摇晃、楼板填的是水泥袋、承重柱不合格。没有验收资质,连自己人都不敢用。

他看着心惊,于是开始一点点整修。没钱,就跑教育局申请维修资金,一次批不到,就跑两次三次。工程挤在假期、周末干,哪怕只换一根柱子,他也坚持用最好的料。

新建教学楼时,大理石贴面他都要让工人打孔、钉挂再贴,怕哪天掉了砸到人。

每一处楼道、每一块瓷砖,他都要亲自看。他说,“不是不信施工队,是不能拿学生的命赌。”

地震之后,没躲名利,反而更拼命

地震之后,全国都知道了叶志平的名字。

媒体报道蜂拥而至,荣誉一个接一个:“最牛校长”“抗震英雄”“感动中国人物”……

叶志平却没停。他拒绝了许多邀约,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件事上:重建学校。

桑枣中学部分楼体受损,学生没地方上课,他就在操场搭起帐篷,亲自烧水做饭。一个月不到,全校恢复正常教学。

学生赶中考,他焦急到通宵不眠;工程进度慢,他亲自扛钢管、催施工。他常说,“我一天没离职,学生就一天不能出事。”

有人劝他,该休息了。可叶志平说,“我愿意做一头老黄牛,学生安全在,我命也值。”

3年后,他倒下了,再没醒过来

2011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午后。

叶志平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改资料、写文件。他已经57岁,本该是轻松点的年纪。但他还是一早到校,忙到中午饭都顾不上吃。

突然间,他倒在了桌前。脸色发青,手脚抽搐。

医生诊断是脑溢血,位置在丘脑。多年的劳累、高血压、高钾血症,一起爆发。

进了医院后,再没醒来。

20天后,叶志平走了。

那年,是汶川地震后的第3年。

这位用1分36秒守住2300多人性命的“校长”,最终没能守住自己的生命。

全县送行,一个人撑起一代人记忆

叶志平去世那天,整个安县的老百姓都动了。

有人步行十几里山路来送别;有人带着孩子,说“这是救命恩人”;也有当年的学生,抱着他亲手订的讲义哭成了泪人。

有人说,他太辛苦了,累死的。

也有人说,他终于不用操心了,可以好好睡一觉。

但更多人记住的是:如果没有他,可能这两千多个家庭,在08年那天就塌了。

留下的,不只是那1分36秒

现在的桑枣中学,还在每学期做演练。

每个楼道还是有逃生路线的标识,每位老师还在楼道站岗看护。

新教学楼按照叶志平定下的标准建成:防滑地砖换成水泥地面,门都换成木门,一脚能踹开的那种。

不是为好看,而是为保命。

叶志平儿子说:“父亲没留遗言,但我们都知道,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学生。”

当地教育局后来设立奖项,以叶志平名字命名;桑枣中学成了安全教育的典范;甚至全国人大修改了《防灾减灾法》,将校内安全教育列为重点。

这一切,起点都在那1分36秒,也都属于那位穿着旧布鞋、爱跑楼梯的校长。

写在最后

叶志平不是神。

只是一个学校的普通校长,一个总说“命比成绩重要”的教育工作者。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靠着一点点执着,救下了两千多个鲜活的生命。

有人说,他只是刚好做对了一件事。

但这种“刚好”,他提前准备了十几年。

如果说英雄有模板,那叶志平的名字,早该刻在这块模板上。

0 阅读:19

她时尚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