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比赛不愧“欧战之巅”吧?(◐‿◑)我先夸句“足球的胜利”先。对双方来说,这场较量都有点这个赛季各种挫折、进步、磨练后给大家来个“汇报演出”的意思。
犹如一幅细节丰富、色彩丰富、透视角度又广阔的长卷,这场3-3无论是比分进球、战术变化还是情节转折,都直接拉满。我个人的立场当然是支持皇马主场赢球的,但看完了以后觉得,大概平局也还不错。
比赛的头15分钟,给我的感觉就是两边都没有进入“结构化”的比赛状态里,双方都没有各自联赛里的感觉了——皇马这边是,楚阿梅尼30秒就染黄送任意球+卢宁108秒就被b席偷袭得手;曼城则是无法应对巴西双星在左路同侧发起的冲锋,在整体阵型过于靠前的情况下,阿坎吉身后的大草原可真是太适合罗德里戈了。
闪电领先——闪电逆转,两边熬过了开场的不应期之后,裁判勒泰西耶有点抢镜,两边都有因身体对抗倒地、但并未获利的情况。皇马的反击逐渐开始有声有色起来,而在442后场的“方形牢笼”不光限制了哈兰德,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德里的发挥。
这场赛前一个重要插曲是,德布劳内因为拉肚子没首发、顶替他的是科瓦契奇——他今天最抢镜的是,赛后跟魔笛要球衣。这让曼城上半场绝大部分时间都只能靠格拉利什在左路的进攻来制造机会——跟他们前两天对水晶宫的联赛非常相似,但在个人能力并不占优的情况下,被反击成了常态。
皇马中场的特长并不在于控球,而是通过影响曼城的平衡、从而达到自己的平衡——原本双前锋同时冲击左路的情况下,右路的空白其实非常刺眼,不过在巴尔韦德和卡瓦哈尔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解。另外要表扬的就是卡马文加了,他在罗德里面前展现了强大的对抗和控球能力,打进了扳平的进球(算迪亚斯乌龙),说句本场mvp应该不过分吧?
上半场的困境让曼城下半场明显提升了福登的持球权重。原本福登的角色是“埋伏在哈兰德身边”,但事实上这个策略因为吕迪格差不多完全冻结了挪威人而显得可有可无。随着比赛逐步的展开,福登在禁区弧顶先后尝试了3次远射的机会、而且一次比一次靠谱,第三次远射就扳平了比分。短短5分钟后,格瓦迪奥尔又如法炮制了一下,这次也是接格拉利什左侧的倒三角分球打进。
左右两个世界波,曼城完成了逆转,这个时候天平又完全倾斜到了皇马一边。安切洛蒂很快低调整换人,莫德里奇和迪亚斯出场,拆散巴西双子星的同时,加强了进攻。
我个人观感是,觉得莫德里奇出场的情况下皇马的进攻质量会更高、贝林得到的机会也会变多。魔笛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在右路的串联起码在场面上让皇马重新夺回了比赛主动权。随后巴尔韦德的世界波让双方又回到同一水准。福登在进球后被反复铲倒、只能被阿尔瓦雷斯替换下场,这是曼城最后阶段略显被动的一个客观原因。
最后时刻勒泰西耶又毫不留情地在补时第4分钟“及时”响哨,这让原本可能发生的绝杀并没有到来,有点令人遗憾。总体来说,裁判这场球的表现充分说明了欧冠跟双方各自联赛的习惯差异,从身体对抗到比赛流畅性、到对争议判罚的处理和补时的克制,这些东西大概都会变成影响双方下轮比赛的小细节。
从曼城的角度来说,确实丁丁无法出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哈兰德继续疲软了。一方面是吕迪格真能扛住他、另外确实他得到的球权也少,仅有的几次触球也状态不佳。我曾经写过“这赛季曼城的两副面孔”,本场福登、格拉利什和b席先后发威,这就是弥补“布丁”组合缺席的一种方案。
而曼城最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恐怕也是皇马最主要依仗的武器——中场球员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对巴西双星反击速度的要求。这方面看看罗德里今天的困难就可以发现,皇马大概是欧洲唯一能在中场绞杀+直接反击方面给曼城后场带来真实威胁的球队了。
而从皇马的角度这却是另一种困境:由于阵容缺乏更多的潜力,在巴西人陷入沉寂的情况下,比赛的动力就很难持续了。安切洛蒂今天的应对是,直接把何塞卢怼上场、打算靠莫德里奇等人的长传高球在比赛最后时刻制造绝杀的机会,此时皇马的阵型已经完全从442变成了433,贝林的位置更加接近禁区、右路持球的空白也被魔笛弥补(让巴尔韦德可以更加压上),这个更加平衡的阵型是皇马最终尝试绝杀的“保留曲目”,可惜时间太短、没有发生。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场比赛还是带来了非常多的乐趣——b席的闪电任意球、罗德里戈的狡猾1v3、卡马文加、福登、格瓦迪奥尔和巴尔韦德的世界波可谓个个精彩。在这个系列赛里面,伯纳乌的较量大概只是双方的试探与进入状态,而3-3的比分是如此开放、让人对伊蒂哈德之战更加期待了(⁎⁍̴̛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