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名的二二六兵变事件,改写日本国运,引发侵华战争

心动一夏 2024-01-04 12:04:54

在30年代的日本,一场震撼世界的兵变——二二六,犹如一把锐利的剑,直指日本的国家命运。1936年冬季,日本迎来了几十年未遇的大雪,整个东京被一片肃杀的寂静所笼罩。

某日凌晨,安腾辉三、村中孝次等皇道派军官,率领约1400名士兵在东京起事。他们高呼昭和维新、尊皇讨好等口号,冲进政府首脑的官邸或家里。短短几个小时,日本内阁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被杀害,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重伤,首相钢田启介的秘书松尾传藏误杀。这场兵变中,73岁的日本首相钢田启介侥幸逃命。当叛军冲进官邸大厅时,他的秘书兼妹夫松尾传藏和警卫将他从床上拖起,推进卫生间,并跑到前院高呼天皇万岁。由于士兵们不认识首相,误将松尾传藏击毙。钢田则在东京警示厅协助下,伪装成吊唁者逃出官邸。那么,这场兵变究竟因何而起?

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上层社会沉迷于奢侈享乐,而下层民众却生活在困顿之中。数百万人失业,经济萧条,自然灾害频发,民众生活苦不堪言。许多家庭甚至不得不以树皮、草根为食。

社会病态了,寻求改变的呼声便就此应运而生。其中以军队激进分子的诉求最为突出,其酝酿的时间也最长。这些年轻的士兵曾亲眼目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底层人民,所以对那些身处灯红酒绿之中的财阀、官僚也最恨。

面对现实的不公,他们群情激愤,想通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兵变来改变日本的现状,并以此来获得他们应有的特权和待遇。

后来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年轻气盛的日本皇道派军官忍无可忍,终于决定起兵政变,内容就是先覆灭对立面的统制派首领,然后劫持天皇来达到改变日本社会现状的目的。如果天皇不同意的话,就拥立天皇的弟弟雍仁亲王为新天皇。

二二六兵变前期相当成功。当起事部队按计划派出代表与陆军大臣川岛义之进行会谈,表明此次起事之目的后,川岛义之也接受起事部队的要求,代他们向天皇呈述。

至此似乎一切都在朝着预想的方面发展,但实际上参谋本部进行镇压起事部队的计划已经暗中启动。期间虽有政要阻裕仁天皇说起事部队也是在为日本发展着想,应从轻处理。但裕仁愤怒地表示,不论他们目的何在,光残杀老臣之举,就该不能有任何宽恕心思,必须要从严处理。

1936年2月28日,因受到天皇的一再催促,原本犹豫不决的军部终于下了镇压起事部队的决心。彼时早已在严冬中坚持三天的皇道派起事部队,本就整军皆疲惫不堪,士气消沉。所以得知天皇否定他们的行为后,纷纷放弃了抵抗,返回了原部队。而策动叛乱的军官则全部被拘捕在监。

当时所属统制派的日本军官冈村宁次曾试图劝这些被捕军官自尽,并已经准备好30多口棺材。但是兵变主谋被捕后仍看不清局势,还天真地想要通过公审来揭露军阀的阴谋,全然不知裕仁天皇已经将他们视为威胁自己统治的因素。最终参与兵变的17名骨干全部被处以死刑。

而随着他们的死,整个日本的命运也悄然发生了改变。首先当时统制派趁皇道派瓦解之际,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整肃,所有倾向于皇道派思想的军官均被从陆军核心部门清除出去。不再内耗的日本陆军权力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强。

然后日本军部又开始为避免二二六兵变爆发后,对底层士兵照成的冲击,积极推行了侵华政策。时隔一年后,在卢沟桥的日本驻军便发动了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后开始了全面侵华。也正因此,外界普遍认为二二六兵变改写了日本数十年的国誉。

因为正是通过这次兵变,日本才解决了内耗,而且变成了战争狂热分子掌权。然后日本才正式走上了侵略扩张的不归路,走上了自取灭亡的绝路。

3 阅读:1591
评论列表
  • 2024-01-05 11:57

    扯淡。日本社会穷困是因为全国都在节衣缩食搞军备备战。这次兵变也是激进的少壮派在天皇的支持下对持蚕食政策的保守派的夺权行动。日军屡屡出现下克上的少壮派的后台就是日本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