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猪蓝耳病对养殖户的严重影响

新农业兽牧 2024-12-28 21:56:45

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

• 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怀孕母猪可能出现早产、晚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增多。部分母猪产后无乳,体温会升高到40 - 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 仔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会出现呼吸困难、消瘦、皮肤发绀(蓝紫色),有的仔猪会出现眼睑水肿。病仔猪可能会扎堆,不愿意活动,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

• 育肥猪: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轻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体温略微升高,生长速度会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其鼻腔、口腔等分泌物,以及粪便、尿液排出体外。健康猪与病猪直接接触,如互相啃咬、摩擦等,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器具等而感染。

• 空气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在猪舍通风不良、猪只密集的情况下,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在短距离内传播。

致死率因多种因素而存在差异:

按猪的类别

• 仔猪: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尤其是早产的仔猪在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概率很高,部分案例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致仔猪死亡率几乎达100%。

• 母猪:一般死亡率在10%-30%之间,但在严重病例中可能更高。若母猪在妊娠、哺乳期感染,除自身面临死亡风险外,还可能导致妊娠失败、流产、死胎、弱仔等,死产率可达80%-100%。

• 育肥猪: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通常在发病后及时治疗和控制继发感染,死亡率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其他影响因素

• 病毒株:不同的病毒株毒力不同,高致病性株系引发的疾病往往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如某些变异株可导致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50%左右。

• 猪的免疫状态:成年猪免疫系统相对完善,对病毒感染有一定抵抗力,感染后死亡率较低;幼猪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易受病毒侵袭,死亡率较高。

• 环境条件:在冬季和春季,低温、潮湿的环境下,猪的免疫功能易受抑制,会导致猪蓝耳病的死亡率增加。

预防措施

• 加强生物安全: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人员进入猪场要更换工作服、鞋套,经过消毒通道和洗手消毒;车辆要进行全面喷雾消毒。

• 做好猪舍环境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降低猪只感染风险。

• 疫苗接种: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疫病流行特点,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不过要注意,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因病毒毒株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 定期检测和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了解猪群的免疫状态和病毒感染情况。发现阳性猪只及时隔离和处理。

治疗方法

• 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一旦发现猪只感染,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对于有呼吸道症状的猪,可以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发热的猪,可用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同时,要加强对病猪的护理,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0 阅读:4

新农业兽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