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70年代挣工分的农民,一年到底能挣多少钱?

六欲七情 2025-02-19 17:08:33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有一个词语称为“挣工分”。工分是人民公社阶段与众不同的记工方式。那时候的人民公社社员推行按劳计薪。记工分,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中普遍采用。由于操作上流于形式,致使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普遍存在,按劳分配原则无法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分都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里评工记分的方法逐渐废止。笔者也是伴随着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亲历者,脑海深处既有记工分的模糊影子,也有记工分的深刻印记。

•1•

小时候经常的到农村去串门走亲戚,知道农村劳动力参加生产队劳动是要记工分,还得等到年终岁尾的时候才能结算;而城里的工人却是挣现钱,按月按时的开着工资。那个时候,稚嫩童真的我觉得挺不合理的,尽想着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干大人们的问题。

都说农村劳动力挣的工分是辛苦劳动换来的,是因为农人们生计一线,全靠工分裹腹,心思绝不可以分叉,也无分叉之想象力。大伙少精失神,像极捏住脖颈的鸭子,除了可以翅膀扑腾一下,逃逸并无门道。没办法,工分是命根子!

后来随家下乡了,当了几年的农民,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就与记工分扯上了联系。在农村生产队时期,彻底明白了工分是每个社员家庭的命脉,工分挣多了,年终的收入分配就多一些,扣除口粮等花销费用后,还能分到一定的现金。

而那些劳动力少工分挣得不多的社员家庭,年终岁尾分配时,扣除口粮等花销费用之外,所剩现金寥寥无几,甚至有的社员家庭没有领到现金,反而还亏欠生产队的,叫作“冒资”。可见在那时的工分,农村社员家庭挣多挣少是多么的重要!

•2•

评定工分,是给每个社员评定的日工分标准,一般用劳动日作为社员投入劳动的计量单位,一个劳动日表明一个中等劳动力一天完成的劳动量。我下乡农村的生产队,一个劳动日标准工分定为12分。其中也有略高于标准工分的:水田干活14分、车把式14分、打头的14分、外出基建干活14分等。

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一句打油诗,道出了那个年代工分对农村人的重要。在土地未承包之前,土地集体耕种,从事农活的人们叫社员,也叫劳力,相当于现在的村民。社员们每天下地干活,生产队给记工分,也叫挣工分。男女各分整劳力、半劳力。十八岁以前为半劳力,成年男女为整劳力。

生产队有记工员,每半个月发给每个社员一张记工单,记录该社员的出工日期及从事的农活名称和工分数。每半个月发一张记工单,年终有累计,到时用自己挣得工分参加生产队里的年终决算和分红,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3•

刚下乡到农村的时候,17周岁的我,还算不上是个整劳动力。第一年参加生产队劳动,给我定的是10.5分,与劳动力日标准工分12分还存在着1.5分的差距。其实,给我定的10.5分,当时我还真有点不服气,觉得自己也不比他们少干多少活啊?因为那时我还算不上是个整劳动力,干农村活我还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

农村生产队给社员们评定工分的时候,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每年的春耕生产开始以后,社员们都会有那么一次集中坐在一起开个会,其中有一项就是给社员们评定工分。那些老资历的社员,自然是走走形式都是标准满分12分。

而那些像我这样的刚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半拉子、或者是工分较低的,在几个生产队核心权威者的提议下,都会有了工分的评定结果。比如后来给我评定工分的时候,老农李大爷说:“这小子干活比刚来的时候强多了,应该长到满分12分了。”那些已经很熟悉的老社员们,一致举手表示同意通过。

其实,生产队劳动力的标准日工分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像车把式、打头的、记工员等等,还高于标准日工分2分=14分。另外,像劳动力们下水田干活、外出基建干活的,都高于标准日工分2分=14分。

我下乡的生产队,只要你肯付出辛苦,还有一些可以多挣工分的机会。比如:给生产队上山割柴禾是割一梱柴禾记12分;承包水田插秧一亩地记60分。所以,这两大项挣工分的好机会,都让我多挣了不少的工分。

•4•

凡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记工分的年代,农民是人民公社的社员,社员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报酬是工分。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分配原则下,生产队按工分给社员分红。所以,挣工分是社员的唯一选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工分,成为所有社员的命根,工分,那是社员裹腹饱肚最炽烈的欲望。

在那段难捱的日子里,社员们在外都是有说有笑,似乎那种低质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轻描淡写,但是每天日落而息后,他们在家都是累得一动不动。挣工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生产队收获的粮食,在完成上交公粮,留足种子和牲畜饲料后,才能拿出来作为社员的口粮进行分配。

挣工分的年代,人人不谈钱。一颗红心跟党走,人人想当好社员。挣工分的年代,生产队交国家公粮不能马虎。按时完成任务的是先进队,没有完成任务的挨批评。每年春季,农民缺粮,国家又给生产队社员提供一点返销粮,不让农民饿肚皮。

今天的青年人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也是难以置信的:分值五分钱的工分,竟然可以让人为之玩命去挣。疯狂的工分,让很多的社员过早地衰老,时间的经过,在他们身上只剩下一副佝偻的身架。工分,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民来说,是一年的吃食,命根子。

那年月,在农村累死累活的挣苦工分就是记忆深处的一道坎,越不过,无消匿,剪不断。如今,记工分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农民的劳动不再需要用记工分的方式来衡量,只有那断记工分的时光,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0 阅读:0

六欲七情

简介:有态度、有温度、爱吃瓜的潦草创作者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