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此孔子也是在用一生践行,这不在他周游列国期间就遇到了一个七岁孩童,当他和孩童交谈之后果断的拜他为师。
众所周知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种问题和沙漠中有多少颗沙子一样,向来是没有办法计量的,但这个七岁孩童的回答却让孔子都为之感慨,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一、偶遇孩童孔子在鲁国讲学多年,后孔子就开始周游列国,在这期间也发生过很多趣事,当然孔子本人也是得到很多的收获,不仅门下的弟子已经有了三千人之多了,并且他还结识了很多有才学的人,这个孩童也是他在这段时间遇到的。
孔子从他人的口中,得知在莒国有一个名叫纪障城的城市,这个城市中百姓不仅淳厚质朴并且他们都是很有学识的,听到这个消息孔子当即就坐不住了,随即就和弟子们准备到此巡游。了解民情的同时也能够接触这些智慧的人们。
孔子一行人很快就开始了东游,马车上孔子和弟子们看着当地的富裕和百姓们的生活,感慨很多,就在此时一阵急刹,马车被迫停了下来。
孔子撩开帘子一看前方原来是几个孩子在地上玩耍,孩子们见到有马车来了后,都纷纷躲到一边,只有一个孩子依旧站在路中间,是以车夫只能紧急刹车。
看着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孔子出言询问为何要拦住自己的去路。对于孔子的询问,这个孩子不以为然,反而说出孔子的不是来。
“自古以来都是车子避让城池的,哪有车子撞上城池的?”孔子疑惑的询问孩童,他口中的城池在哪里呢。
只见孩童用手指了指地上说道:“城池就在你们的脚下。”孔子听到孩子的话后,他走下马车,果真在路上看到用石头和沙子垒成的一个简陋的城池,不过即使是简陋也是一个城池。看着眼前孩子不卑不亢的样子,孔子也起了逗逗他的兴致。
“要是马车从这里过去了会怎么样?”孔子指着地上的城池询问孩童。他并未从孩童的脸上看到疑惑和焦急,反而是很淡定就像是他知道孔子会这样询问一样。
“如果城池坚固,你们要怎么过,难道要城池避让马车吗?”听着这个只有几岁孩子的回话后,孔子对他越加的感兴趣了。
随后他让马车绕过孩童所指的城池,虽说孔子对他很是赞赏,但未必所有人都是这样,在孔子的一些弟子眼中,这个孩子就是顽童了。认为他是在戏弄孔子,对戏弄自己老师的人,这些人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的。
也是碰巧了,不久后,孔子一行人再次遇到了这个孩子,这一次不单单是这个孩子还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农夫,正在农田中锄地。
于是子路就大步上前故意疑惑的说道:“你一天在农田中,不知手中的锄头要抬多少下。”农夫可不像他的孩子一样巧言善辩,在听到子路的询问后很是疑惑,他挠了挠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毕竟谁会闲得无聊去数自己一天锄了多少下地,子路看着农夫回答不上了,有一些高兴。就在此时孩童上前一句话就将子路给堵住了。
“我的父亲年年劳作,当然心中有数,先生也是日日马车出行,想必也知道马一天抬多少下蹄子吧!”
在一旁围观的孔子见到这种情景,对这个孩童越加的感兴趣了,同时心中也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滋生了欣赏之意。
孔子询问到:“孩子你今年几岁了,叫什么名字?”
“我叫项橐,今年七岁。”孔子眼中的欣赏之意很明显了,于是孔子就直言说要出题考考他,听到孔子的话,孩子丝毫不慌,直言来吧。看着项橐的模样,孔子大笑一声就开始出题考问他。
二、拜师“人生在世,都要依靠星辰之光,那么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人食五谷杂粮,那地上又有多少粒五谷呢?”
面对孔子这个刁钻的问题,明眼人都能够看出这是孔子在故意刁难,但这个孩童丝毫不慌,脱口而出:“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这个回答可以说是极其巧妙了,并且细细想来也是很合理的,甚至都让人没有办法反驳。他并没有落到孔子的陷阱中,而是跳出了固有思维将问题中的多少颗星星的计量词给换了,将他换成了“夜”,不得不说巧妙至极。
听着孩童的回答,别说是孔子了,就连先前对孩子不满的弟子们也对这个孩子敬佩不已,为他的智慧所折服,纷纷上前,希望能有机会和他交谈,子路也想挑战他。
当看客的孔子在一旁频频点头,此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虽说自己比这个孩子大了许多,但自己在一些问题上还不如他有见解。
是以孔子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他上前对项橐鞠了一躬说道:“不知小先生愿不愿意收我为徒!”
听到孔子的话项橐也很惊讶直言:“先生您德高望重怎么能拜我这个孩子为师呢?”孔子直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年仅并不是标准。
听到孔子的话后,项橐松了口,在众目睽睽之下,孔子向项橐行了一个拜师礼。对于这件事在《三字经》中也有相关记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三、悲剧下场可以说项橐能够得到孔子的认可乃至敬佩就足以看出他的才识了,等他长大后,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遗憾的是项橐并没有等到那一天,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他的人生就走到了尽头,当然其中原因也是和他的才智有关。
有了和孔子这桩轶事后,项橐的才智很快就被列国熟知了,是以其他国家的国君在知道项橐的才智后纷纷想要他为自己所用。
但天下这么多的君主,项橐只有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帮助这么多君主。既然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尤其是和自己关系不好的国家得到这样一个人才。尤其是当前项橐还年幼,谁都不能保证在他成年后会为那个国家效力,倒不如在尚且年幼就将他除去。
于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就派人将项橐的住所给烧了,年仅十二岁的项橐被烧死在家中。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项橐的父母为了避难于是就将他放到了大山上,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国家的士兵竟然将大山紧紧围住,最后将他在山上杀了。
结语无论是那种说法,项橐的一生都是悲剧的一生,常言道“慧极必伤”可怜项橐还没有等到哪一天就因为列国争霸,成为了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