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利雅得会谈:破冰背后,乌克兰危机何去何从?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谈判桌上,暗藏锋芒。”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罗斯与美国在沙特利雅得举行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首次高级别面对面会谈,这一消息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本以为能带来和平曙光,可仔细一瞧,这背后的局势依旧迷雾重重,复杂难辨。

这次会谈,由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务卿鲁比奥领衔,双方看似达成了四点共识,给人一种关系缓和的希望。
建立磋商机制,试图让双边关系“回春”;成立谈判团队,谋划着结束乌克兰冲突的方案;探索战后合作,为未来发展埋下伏笔;保持持续接触,推进谈判进程。
但这些共识就像华丽的糖纸,包裹着苦涩的内核。俄罗斯明确表示领土让步免谈,美国又不承诺乌克兰参与谈判,核心矛盾依旧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双方之间。

乌克兰这边可就坐不住了,被排除在谈判进程之外,无疑是在其伤口上撒盐。
总统泽连斯基直接撂下狠话,“未参与谈判且不承认结果”,还推迟了原定访沙行程,转投土耳其寻求新的谈判平台。
看着乌克兰这孤立无援又愤怒的模样,真让人感慨,在大国博弈中,小国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

欧洲多国也对美俄“撇开”乌克兰的做法强烈不满。
法国、德国等国在巴黎紧急会议中重申“乌克兰主权不可妥协”,但他们心里也犯嘀咕,担忧自己在战后安全格局中也会被边缘化。
欧洲各国夹在美俄之间,就像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深渊。

从更深层次看,俄美此次会谈本质上是“各取所需”。
美国想借和谈减轻对乌援助压力,俄罗斯则要为自己争取战略缓冲空间。可双方核心诉求南辕北辙,俄罗斯坚持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并承认领土现状,乌克兰却不愿轻易低头。
再加上乌克兰内部政治分歧不断,泽连斯基支持率下滑,欧洲军备不足,军费占比仅1.6%,这些都让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愈发被动。
咱们中国在这件事上的立场,我觉得相当明智且公正。
中国外交部表示乐见一切和平努力,同时强调所有当事方都应适时参与和谈进程,反对单方面决定乌克兰命运。
这一表态既坚守了劝和促谈的原则,又为这团乱麻般的局势提供了破局思路。

俄美利雅得会谈虽给僵局带来一丝希望,但乌克兰危机短期内要想解决,实在是难如登天。
随着美俄元首会晤筹备推进,谈判或将进入“边打边谈”的拉锯阶段。
泽连斯基政府能否扛住内外压力,欧洲能否重塑战略自主权,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局势走向的关键。
作为一个关注国际局势的普通人,我真的希望各方能多一些诚意,少一些算计,毕竟战争受苦的永远是无辜的百姓。
我也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你们觉得俄美谈判能推动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