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芯片巨头正式宣布,被比尔盖茨说对了,“断供”华为后果来了?

俊杰说历史 2022-09-02 13:08:37

芯片产业持续发生变化,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业内就会传出涉及产业链发展的重大事件。比如某些芯片制造商计划在哪些地区建厂,扩产,又有哪些半导体收购交易案展开,或者遵从某些国家的规则,停止对特定客户的供货。

如果市场是自由贸易的,一切都好说,可在美国规则之下,英国芯片巨头ARM自身的情况一言难尽。

自从断供华为后,先是被收购失败,然后又传出新消息,打算裁员千名员工,而ARM背后的软银公司股价持续下滑。这是“断供”华为的后果来了?ARM如何才能摆脱现状?

英芯片巨头接连变局

ARM是一家来自英国的芯片设计架构巨头,在服务器、移动终端芯片、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关键市场都占有主要地位。

而大家和ARM接触最多的,就是各大芯片设计公司基于ARM架构设计出一款又一款芯片。现在大家手中使用的芯片架构均来自ARM,其市场份额占据垄断地位。

甚至随着苹果公司基于ARM架构设计出应用于Mac设备的M1芯片,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其在PC端市场的影响力。可外表华丽风光的ARM,其实也在接连遭遇变局。

这一切或许可以从2016年软银收购ARM开始说起。软银孙正义是著名的投资大佬,创下过很多投资神话,传奇,被业内人士捧上神坛。后来以310亿美元的价格拿下ARM,瞄准物联网展开一系列布局。

而现在物联网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趋势,不得不说孙正义还是很有远见的。可孙正义还是失算了,他错误判断物联网以及服务器市场有过高的市场价值,而偏向于实际的数据预测远达不到软银给出的判断数值,无奈之下软银只好下调对市场价值的估算。

而这也意味着ARM的预期值被下降了。这样的情况随着软银财务紧张,投资失败的发生,导致软银对ARM失去了信心。

最终决定寻找收购方,打算出售ARM及时止损。英伟达看上了ARM,在和软银定下了收购协议后,一场半导体史上最大的收购案展开了。

结果不出所料,英伟达无法避开监管导致收购ARM失败。而此时的软银,已经打算将ARM推动IPO上市了,招募投资者让ARM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可推动ARM上市也没那么简单,孙正义的想法是在伦敦或者纽约进行IPO申请,最终能否顺利推动也不得而知。

“断供”华为的后果来了?

发展到这一步,基本上可以看见ARM处于怎样的境地了,如果当初被英伟达收购成功,现在的ARM肯定能迎来不错的前景。而收购不成,软银又面临财务压力,ARM除了靠架构授权,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主动性。

鉴于这样的情况,ARM这家英国芯片巨头正式宣布,决定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到15%的员工,大约占比1000人左右。

裁员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了,如果ARM的状态良好,势头迅猛,那应该是加大人才招募规模,而不是缩减人员比例。这一切都发生在断供华为之后,“断供”华为的后果来了?

据悉,ARM最新的V9架构并没有给华为提供授权,而ARM也表示会遵守相关规则。原本ARM主要的营收来源就是靠架构授权服务,结果还将如此大的客户排除在最新架构之外,很明显这会让其的口碑和营收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看来被比尔盖茨说对了,断供只会让中国芯片加速自给自足,而他们失去高薪工作。除了ARM架构,RISC-V已经被许多国产芯片设计企业作为核心架构业务,ARM不再是唯一。

ARM如何摆脱现状?

ARM作为和英特尔X86架构齐名的巨头,掌握全球超98%的移动端芯片架构市场。可具有如此影响力的巨头,却接连发生各种变局。

被软银收购然后下调预期值,出售不成IPO也成谜,又掀起了裁员风波,ARM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改变未来轨迹的变革。问题是ARM该如何摆脱现状呢?

这恐怕得取决于软银了,毕竟现在ARM依旧掌握在软银手中,而软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新的消息显示,孙正义将持有33%的软银股份质押给了银行,过去一年,软银公司股价自最高点以来,已经跌去了60%。ARM能不能摆脱现状,恢复到正轨,得先看软银能否从泥潭中走出来。

写在最后

ARM正式宣布裁员计划,全球范围内裁员1000名左右的员工。这个数字可能并不是很大,但重点是ARM已经走到裁员这一步,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复杂的情况了。如果ARM和软银想早日摆脱现状,努力推动自由贸易才是正道。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