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王打破了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周朝初建后,仍然延续了商朝的继承制度。结果,也尝到了商人的苦果。周武王死后,认为应该自己即位的管叔鲜(周武王最大的弟弟)发动了叛乱,而且,此次叛乱规模庞大,还牵涉了武王的五弟蔡叔和八弟霍叔,包括整个东夷地区的殷商遗民也纷纷响应。如果不是周公旦及时出兵东征,力挽狂澜,经过三年时间将叛乱平灭,周朝早就易主了。
周公旦从这次教训中汲取了经验,从周成王开始,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就使得周朝最高权力的继承,实现了平稳的过渡。但是,在传到周懿王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例外:周懿王父子由于太过软弱,导致被叔叔篡位。篡位的这个人,就是周朝的第八位天子周孝王姬辟方。
姬辟方是周穆王的儿子,周恭王的弟弟,周懿王的叔叔。周懿王去世后,本来位子应该传给儿子姬燮的,结果,儿子太软弱,叔叔太强横,叔叔就毫不客气的将儿子的继承权剥夺,自己做了天子。
群臣和众诸侯呢?没一个站出来反对。众所周知,周昭王在位的时候,鲁国第四代国君、周公旦的曾孙鲁幽公被弟弟鲁晞所杀,自立为君。周昭王那个时候都没有站出来替鲁国做主,此时,群臣和众诸侯怎么会替周天子做主呢?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关系。
事实证明,周孝王的这次篡位,一度挽救了衰落的周朝,如果后来他不把位子又还给懦弱的侄孙姬燮,说不定西周还不至于那么快被犬戎灭亡。
周孝王是西周中期的一位中兴之主。他一上台,就励精图治,恢复生产,对内加强周朝的朝政控制及对诸侯的掌控,对外积极通过外交及军事手段,谋求和平及对西戎的打击。
周孝王的时候,周人和戎人经过历年的战争已经逐渐融合,他们本来就是远亲,都是古羌人的后裔,后来由于选择了不同的生活:农耕和游牧,而分道扬镳。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地缘性的联系,周人的先祖就曾经迁徙到戎人的山区(豳地)混居过。而此时的戎人里面也融入了大量的周人血统,比如:申侯的先祖娶了骊戎的女子,生的女儿又嫁给了混血的戎人,又生了个混血的儿子,然后,混血儿子的后人又娶了申侯的女儿。当时,很多戎人和周人的身体里都流着对方的血液。所以,当周孝王让申侯领兵去攻打戎人的时候,申侯直接通过外交手段,说服戎人归附了。申侯的手段就是,利用自己的外孙,来分化戎人的统治阶层。像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周孝王还任用了这个混血戎人的另一个后裔为官,主要负责养马,他的名字叫赵非子(此时还不能称秦非子)。
周孝王在和戎人的战斗中,逐渐意识到,戎人之所以强悍,是因为他们有马。如果要战胜他们,必须也要靠马。于是,周孝王在都城犬丘周围,建起了大量牧场,并从戎人中引进大量种马,开启了周朝轰轰烈烈的养马运动。而当时最善于养马的人,就是赵非子。赵非子后来因养马之功,被周孝王封了一小块地,秦邑,赵非子子孙便世居于此,号为“秦赢”。
周孝王开辟的牧场,保证了周王朝马匹的供应,对于周王朝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对四夷及各诸侯国进行军事震慑,加强了宗周的统治。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