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书院文化千年弦歌不绝》系列报道——在变革中转型:近代风云中的江西书院

大江网 2024-01-12 12:24:01

(视频制作:曾振刚、游菲菲)

1905年南昌城区地图 南昌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城建档案所供图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在南昌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城建档案所,收藏着一张1905年的南昌城区地图。其上,曾经在该市教育史上大放异彩的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友教书院、经训书院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高等学堂、律政学堂、法政学堂、陆军小学堂等新式学堂。在清末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江西书院如何在变革中转型,新式学堂又是怎样兴起的?记者采访了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连振斌。

先声:19世纪末的短暂风潮

提到清末书院改学堂,很多人会想到1901年清廷下发的书院改制上谕,将全国各大书院改制成大、中、小三级学堂,存续1000多年的书院制度自此落幕。而事实上,当时的江西在更早之前便已出现书院改革的先声。

明清期间,本是民间教育机构的书院官学化日趋严重,逐渐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至清末,多数书院沦为应举的预备机构,积弊难返。

连振斌告诉记者,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提倡西学,江西社会风气渐开,教育变革遂成急务。1897年8月,士绅熊罗宿等人禀请设立务实学堂,开启了江西兴办新式教育的先声。

史料记载,在时任江西巡抚德寿和湖南巡抚、江西修水人陈宝箴的支持下,务实学堂于1898年开办于南昌。设总教习一人,中西学教习各二人,并遵京师大学堂章程开学,拟设藏书楼、仪器院、翻译馆。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中变法图存,开展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同年7月,光绪皇帝颁布改书院兴学校谕,令“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

彼时,各地纷纷建立新式学堂,南昌县拟设农务学堂,新昌县拟设中西学堂,萍乡士绅创设了时务学堂,一股振兴西学、创办新式学堂的风潮在江西兴起。

戊戌政变后,随着慈禧太后命“各书院照旧办理,停罢学堂”和义和团运动爆发,江西兴办新式学堂的风气为之顿挫。 1899年6月已招生开课的务实学堂也因经费问题被迫解散。

激变:

从豫章书院到江西大学堂

1905年,在中国持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年,南昌东湖之畔,昔日的贡院(现八一公园)已被改成高等学堂。往北,是陆军中小学堂,此外,还有律政学堂、法政学堂、师范学堂、新建高等小学堂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旧式教育机构,如南昌县学、新建县学、南昌考棚、新建考棚等,显示了南昌在科举制度废除前后的教育风貌。由此也能得知,1905年的南昌,新式学堂的兴办已蔚然成风。

激变始于20世纪初。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教育重新列入地方政府的工作范畴。据《江西书院》介绍,朝廷下诏“书院改学堂”后,抚州临川区兴鲁书院于1901年被改为普通学舍,后来又被改为抚郡学堂,成为江西首个“改制”的书院。

根据连振斌的考证,1902年5月18日,在全国书院改制的大趋势下,江西巡抚李兴锐将创办于南唐的豫章书院(现址在南昌市第十八中学内)及孝廉堂合并,设立江西大学堂。1903年 10月,继任的江西巡抚夏峕修正江西大学堂教学内容,规定“以经训为宗,诸科为辅,乃有实用可期”,并将经训书院并入大学堂。

1904年秋,江西大学堂改名为江西高等学堂,另因校舍规模小,设备不全,故选定老贡院遗址另建规模宏大的新校舍。1907年,江西高等学堂举行第一次毕业典礼,此后,其成为全省最高学府,是为江西创办高等院校之始。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大学堂陆续添置现代科学图书与原书院图书存放一起,供生员阅览,是为江西高校图书馆之雏形。

传统书院陆续改为学堂

一波才动万波随。自1902年起,江西不少书院以时不我待之势,陆续改制为学堂,赣地教育风貌为之一新。

1902年,洪都书院改为南昌府立洪都中学堂。植物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胡先骕曾于1906年入该校为插班生。同年,上饶信江书院改设广信中学堂(今上饶市第一中学前身),南昌县东湖书院、新建县西昌书院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陆续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1903年,白鹭洲书院改为吉安府中学堂,仿西方学校制度,分班级教学,兼习中西。

1905年,友教书院改造成江西方言学堂(后称赣省模范中学堂)。

……

相伴而来的,是一批新式学校的创办。以南昌为例,据南昌市社科联编纂的《南昌书院史》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省城先后创立江西武备学堂、江西省城医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江西法政学堂、江西明经学堂等等二十余所高等教育新式学校,此外,1896至1911间,南昌还创办了一大批新式初等学堂和中等学堂。此外,教会学校也开始出现,如豫章中学、法文学校等,1902年,美国人郭恺悌在南昌创办江西省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葆灵女子书院,即为现在南昌十中的前身。

随着科举停废,清政府将此前主管教育的官员“学政”改为兼管新式学堂的提学使,并于1906年6月规定各省设立提学使一员,掌管全省学务。 1907年,江西设立提学使,并成立了江西教育总会作为辅助机构。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江西的新式教育体系也逐步建立。

观察:

教育变革背后:士绅的先锋作用

从旧书院改制为新学堂、再到新学堂的大批涌现,这是清末中国教育转型的重要内容,更内蕴着处于时代激荡中的中国人求新图变、救亡图存的孜孜求索。

“士绅往往成为开办新式学堂的先锋。”连振斌告诉记者,在江西兴办新式学堂之初,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就积极参与筹备工作,到了1901年8月,江西士绅率先在南昌东湖地区设立省垣西学堂,招收学生肄业;1903年,举人燕善达在南昌创立私立章江小学堂,成为江西省城开办初级小学之始;1907年9月,景德镇窑帮士绅禀请设立瓷业学堂; 1908年,江西士绅向护理巡抚沈瑜庆提议设立盲哑学堂,以教残疾之人。又如江西的女子教育虽最早发端于传教士建立的葆灵女学堂,但继之而起者却多为士绅所创办,如1907年,德化县士绅徐庭兰拟创设女学堂,同年宜黄县士绅程志诹之母华氏等组织女学堂等。

这些士绅中,很多人曾是于旧书院求学应举的读书人。连振斌坦言,面对时代的巨浪,士绅们最终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到新式学堂教育活动中,或改良书院、或设立新学堂,对江西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近代西方知识在江西的传播以及江西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0 阅读:4

大江网

简介:权威网络媒体,江西第一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