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目前救援仍在持续开展中。
北京时间3月30日20时18分(当地时间3月31日1时18分)在汤加群岛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 上周,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5次,其中6.0级到6.9级3次,7.0级到7.9级2次,最大地震是3月28日在缅甸发生的7.9级地震。 不少人不禁发出疑问,地球是否进入了“震动模式”?全球地震活动是否进入了活跃期?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高孟潭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已发生了定日6.8级强震、缅甸7.9级大地震、汤加7.3级地震等,但目前仍难以判定全球地震活动进入活跃期。 他表示,200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3723次,平均每年149次,每个季度37次。今年以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2次,仍低于近25年的平均水平。 地震活跃度并不直接决定灾情轻重。“事实上,即使在地震活跃期,如果地震发生的地点远离人口稠密地区,也不会造成大的灾难。反之,即使在地震活动不那么活跃的时段,如果大地震发生在大城市,也会造成巨大灾难。”高孟潭说。 “地震是地球上自然发生的事件,千万年来一直如此。只要房屋建筑遵从抗震要求,学会地震应急避险,震后快速救援,安全就会有保障。”他说。记者/展圣洁
编辑/白爽
校对/赵琳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