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人不远万里,抢着收养中国女童?“爱心”还是“阴谋”?

松尘谈历史故事 2025-03-13 08:10:33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收养。

据统计,在短短18年的时间里,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数量竟高达8万名。

令人惊讶的是,其中超过85%是女孩,包括一些身体有残疾或疾病的儿童。

这不禁让人疑惑,明明美国本土,也有不少被遗弃的孩童,为何这些美国家庭唯独对中国被遗弃的女童情有独钟?

还是有什么其他不为人知的阴谋呢?

跨越大西洋的爱

自从我国1972年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再加上曾经“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导致很多女婴刚出生就被抛弃。

有些女婴被遗弃后,可能无人发现,最后悄无声息的死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而一些运气好的女婴可能会被人捡到,送往福利机构。

一时间各大福利院的床位都被这些女婴所占满。

然而那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形势并不好。

大部分家庭都没有条件去领养一个孩子,即便想领养,也更愿意选择健康的男婴。

所以在1992年的时候,基于当时的国情,中国的福利院向国外打开了大门。

而来自扬州的潘甜甜,成为了这场跨国收养的受益者。

1992年,刚出生不久的潘甜甜就被遗弃在了扬州的一个公园里。

有市民发现后,把潘甜甜送去了公安局,可是由于当时没有监控,所以找不到遗弃人。

公安只好把还在襁褓里的潘甜甜送去了扬州福利院。

在潘甜甜两岁那一年,她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了。

两岁的潘甜甜和养父母语言不通,所以她特别的怯懦和畏惧。

但是她的美国妈妈对她抱有十足的耐心,也尽量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小甜甜。

潘甜甜也在养父母的爱意下,慢慢融入了这个美国家庭。

她的养父母在对她的教育上,并没有摒弃她的中国的身份。

他们会给甜甜买好看的中式衣服,把她打扮的像“年画娃娃”。

他们也会在甜甜的课余给她安排中文课程。

这对美国父母从来没有回避过潘甜甜的身份问题。

潘甜甜也在养父母的悉心呵护中健康成长,后来还考入了哈佛大学。

诸如此类的收养案例还有很多。

比如还有曾经拿下体操世锦赛,女子全能项目的冠军的摩根·霍尔德。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箍着钢牙套的小姑娘,也是被美国家庭收养的孩子。

2001年,摩根出生在广西的一家医院里。

亲生父母因为想要个儿子,但是却生出了个女儿,而在医院遗弃了摩根。

随后摩根被医院送去了福利院。

和潘甜甜一样,在摩根两岁这年,她迎来了自己的收养家庭。

雪莉因为自己不能生育,所以想收养一个孩子陪伴自己。

她研究了很多收养政策,发现中国的收养手续是最便捷的,所以她准备收养一个中国的孩子。

第一次见到摩根的雪莉就毫不犹豫的决定要收养这个孩子。

小小的孩童像天使一样,不哭不闹,对着雪莉甜甜的笑着。

面对摩根,雪莉心中的阴霾好像都不复存在了。

剩下的都是对未来一起生活的憧憬。

手续办好后,雪莉就带着摩根回了美国的家。

刚来到美国的摩根因为外貌和内向的性格,很难融入进美国的环境。

雪莉也是把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养女。

还为摩根制作了一本收养笔记,用来记录养女的成长。

摩根渐渐长大,雪莉也经常给养女讲述中国的故事。

教育摩根不要忘记曾经孕育自己的根在哪里。

摩根渐渐长大,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爱好。

有一次在体育俱乐部里,摩根被体操深深地吸引住了。

回家后摩根和养母提出,自己想学体操的想法。

雪莉很尊重摩根的想法,她想做什么,雪莉都很支持。

但是没想到摩根在体操上的天赋极高,竟然登上了世锦赛的领奖台。

摩根的成功离不开雪莉的养育。

摩根自己也想,如果自己当年没有被遗弃,那自己是否有机会,接触体操也是未知数了。

像潘甜甜和摩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截止到2023年,被美国收养的中国孩子超过了十二万。

而这些孩子里,超过95%都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

可是在2024年8月,中国叫停了跨国收养。

今后除外国人来华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和继子女外,不再向国外送养儿童。

明明被收养的孩子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国又为什么要突然叫停呢?

被收养者的真实声音

因为被美国收养走的孩子们不只有被善待的,还有很多被利用到遍体鳞伤的!

2023年,一个湖南的华裔女孩,将自己的美国养父母告上了法庭,引起广泛热议。

这个华裔女孩叫奥利维亚,这个年仅十几岁的女孩,写下了70多页的诉状,控诉养父母的罪行。

奥利维亚说,自从三岁开始,养父母就把她像狗一样拴在柱子上。

到了上学的年纪也不送自己去上学。

不听话就会挨打,还会逼奥利维亚吃呕吐物。

白天强迫她做工,晚上还会把她关进暗无天日的地牢里。

这样的日子她过了14年!

这十四年间,她一有机会就会向外界求助,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视而不见。

连儿童保护中心和公安局也从来不会为她提供任何帮助。

他们只会在自己一次次的逃脱魔窟后,再把自己送回去。

奥利维亚这次能逃出来是因为她挖穿了地牢到外界的地道。

这次事件爆发后,有关部门调查了奥利维亚在国内时的福利院。

调查后发现,原本对于被收养的儿童,福利院要一年进行一次跟踪回访。

以确定孩子们在外生活的如何。

但是该福利院在奥利维亚被收养的十几年间仅回访了一次。

不知道还有多少像奥利维亚一样的孩子,即使受到虐待也无人知晓。

在九十年代和千禧年间,美国想要收养一个中国孤儿,手续极其简单。

所以这就让被一部分包藏祸心的人所利用。

他们轻轻松松的从中国带走一个孤儿,回到美国后,无论他们做什么,别人也都无从知晓。

并且美国对于残疾儿童会定期发放救助金。

为了领取救助金而收养残疾儿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而中国的领养手续少,用时短,这种人自然就会盯上中国的残疾儿童。

或者,有人领养一个健全的孩子回美国,为了救助金,把孩子虐待成残疾人,又有谁能知道呢?

可见跨国的领养需要强大的监管措施。

奥利维亚就是因为监管的不到位,造成了她十几年不可磨灭的悲惨遭遇。

如今中国的经济形势一片繁荣向好,国家又放开了三孩政策。

有条件抚养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自己国家的人,抚养自己国家的孩子,是必然趋势。

他们被抛弃一次已经很可怜了,没有必要再把他们置身于不确定的危险之中。

我国目前关于收养的法条日渐完善。

不仅是停掉了跨国收养,针对国人的收养条例也越来越严格。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这些孩子们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成长。

结语

回望过去这三十年的“收养热潮”。

无论是定义为人道主义的爱心,还是为了救助金的阴谋,都有失偏颇。

那些已经跨越大西洋,并受到爱重的孩子们,证明着爱不分国界。

而那些被伤害过的孩子们,让我们正视国家存在的问题。

讨论哪个年代的事情,就要代入哪个年代的国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过去由于国家经济的落后以及“重男轻女”的糟粕思想。

使得法条不够完善,监管不够到位。

分娩前的阵痛是任何一次变革都不能规避的。

现如今,当收养法的法条越来越多,当福利院的孩子越来越少。

这都是社会在进步的体现。

信源来自:北京晨报

环球网

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