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病逝,她的骨灰被安放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宋庆龄陵园。
陵园的中间是宋庆龄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的合葬墓,宋庆龄的墓则坐落在父母东侧,墓碑上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的字样。
按照中国传统审美,布局讲究对称、和谐、中正,自然,宋氏夫妇的西侧也安放了一个人的墓,与宋庆龄墓葬的规格完全相同,遥相呼应。
值得关注的是,西侧墓葬的主人去世在先、宋庆龄去世在后,两人仙逝的日子前后相差只有100多天。
你可能会猜,这一定是宋庆龄至亲至爱之人的墓葬了,非富即贵,而且有权有势。
你只猜对了一半,墓的主人名叫李燕娥,是陪伴宋庆龄整整53年的保姆,她确实和宋庆龄情同姐妹,但出身不好,更谈不上大富大贵。
两人的墓碑规格完全相同,都是长120厘米,宽60厘米,朴素无华,李燕娥的墓碑上刻有“李燕娥女士之墓——宋庆龄敬立”字样。
这一切都是宋庆龄生前精心安排的。
1981年2月,李燕娥的病情急转直下,这可急坏了宋庆龄,日复一日的焦灼等待和热切祈祷还是没能换回老姐妹的生命。李燕娥病逝的噩耗传来,宋庆龄的双眼顿时蓄满热泪,她久久抚摸着这位老伙计、老朋友的骨灰盒,把脸紧紧地贴在上面......
这时的宋庆龄已经88岁高龄,身体状况同样堪忧,李燕娥的骨灰被移交上海那天,宋庆龄强撑起虚弱的身体,小心翼翼地抱着骨灰盒从楼上下来,一步一步、步履蹒跚,直到亲自将骨灰盒送上汽车。
宋庆龄深受打击,将骨灰盒送走后,悲痛难耐的她给一位友人写信,叮嘱她们的后事。
“我痛心地告诉你,我亲爱的管家和同伴李燕娥……因患癌症逝世……我可怜的燕娥在几天前由一些信得过的朋友陪同,在上海埋葬了。她的骨灰将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后,将长眠在我忠心的同伴旁边。”
为此,宋庆龄特意交代秘书:“我一直答应让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坟的旁边,要立她的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并要求:墓碑“和李姐要做同样的”。为此,她还专门画了一张草图。
不过是一位小小的保姆,如何与身居高位的宋庆龄结下这般深厚情谊呢?
“我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啊!”保姆李燕娥弥留之际,宋庆龄守在病榻边,李燕娥抱着宋庆龄的头,哽咽着说:“我去了以后,谁来照顾你呢,我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啊!”
宋庆龄和李燕娥这对主仆,相识于中国血雨腥风的年代。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疯狂地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民主进步人士,全国上下顿时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中。
政变之后不久,宁汉分裂,宋庆龄在7月从汉口返回上海,住在香山路寓所里,家中事务繁多,急需一位会持家、有经验、能吃苦的管家料理生活,这时,有人向宋介绍了李燕娥。
李燕娥,1911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家境贫寒,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做船工的叔父长大成人。16岁时,叔父做主将她嫁给一个小混混,丈夫不务正业,言语辱骂是常事,甚至还家暴李燕娥,她不堪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不见天日的生活,于是毅然离家出走。
为了生计,李燕娥千里迢迢从广东到上海投奔同乡谭妈,谭妈是个热心肠,又曾在宋庆龄家当过保姆,谭妈便把李燕娥介绍给刚回上海的宋庆龄。
李燕娥
当时宋庆龄已是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夫人,李燕娥从没见过这么大的人物,觉得一定很难伺候,第一次见面甚至吓得不敢抬头。
没想到宋庆龄一见到她就亲热地拉起她的手嘘寒问暖: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家里几口人?识字不识字……
李燕娥畏惧的情绪渐渐消失,向宋庆龄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婚姻的不幸,宋庆龄听后无比同情:“你好可怜,你好可怜哦......”
李燕娥惊呆了,这样一位高贵的夫人竟然像姐姐、像妈妈一样心疼自己!她抬起头来,看着可亲可敬的宋庆龄,第一次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爱。
李姐陪伴宋庆龄度过了那段黑暗危险的日子,陪她走完晚年,整整54年,直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血雨腥风的年代,质朴无华的真情据宋庆龄回忆,解放前,在上海孙中山故居,国民党反动派曾以巨额的钱财、地位引诱李燕娥监视自己和共产党的往来,她每次都是义正言辞地拒绝;后来国民党甚至威胁她,可她还是不为所动,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保护我,支持革命活动......
曾经的军统特务沈醉在晚年回忆录《军统内幕》中证实,戴笠受蒋介石委派,多次令特务设法进入宋宅内部,收买她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李燕娥。
可李燕娥忠心耿耿,一有什么人给她送东西,向她打听宋庆龄的行踪,她就立马不再同那人往来,并第一时间报告宋庆龄。多亏她始终如一的忠诚,保护宋庆龄免遭反动分子陷害。
戴笠的计划屡次失败,打听到李燕娥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至今未婚,他竟制定了一个“美男计”。
这天,李燕娥去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突然被身后一辆飞速前进的汽车撞到,这车撞得很有技术,没有伤到李燕娥分毫,只是把菜篮子撞扁了。
司机仪表堂堂,热切地询问李燕娥要不要紧,用不用去医院,千叮咛万嘱咐,还坚决要把她送回家。
从那以后,二人总能在各种场合“偶遇”,李燕娥冷了多年的心被这个突然闯进的司机温暖着,他们谈恋爱,司机很快就求婚了。
李燕娥说不出地激动,立马就把这一喜讯报告给了宋庆龄。
“我似乎爱上了一个人……”
宋庆龄一听,拉着她的手祝贺说:“我虽然很舍不得你,但更愿你生活得幸福。不过,为了对你负责,要找人帮你打听一下那个人的底细。”
宋庆龄不只派出亲信打探消息,还让李燕娥把这位司机领回家,自己亲自“调查”,对方果然露出了马脚,是个国民党派来的特务。
李燕娥难免伤心,一连哭了几天。后来,她走到宋庆龄的身边,表明自己终身不嫁,情愿服侍好夫人,一心一意工作。
从那以后,二人由主仆关系更进一层,上升为亲密的战友情、姐妹情。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机轰炸香港时,时常有飞机在天上轰鸣,危急关头,李燕娥不顾个人安全,连忙架起梯子,催促宋庆龄赶快翻过墙头,躲进邻居的防空洞......宋庆龄与恶势力斗智斗勇,身边总少不了李燕娥的身影。
“李燕娥女士之墓——宋庆龄敬立”李燕娥比宋庆龄小18岁,但宋依然尊称她为“李姐”,两人互相扶持,李燕娥照顾宋庆龄的生活起居和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到了晚年,二人更是惺惺相惜,情同姐妹。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宋庆龄和往常一样,在小餐室和李燕娥一同吃饭,餐桌朝西朝南各有一把靠背椅,宋庆龄把朝南的椅子拉出来:“李姐,这里坐吧!”
按照中国传统的餐桌礼仪,朝南是尊位,而朝西是侍者的位置,李燕娥当然不肯,宋庆龄便打趣道:
“我是领导,名份比你高,所以你朝南高坐,我面西相陪,这不就平衡了?要是不平衡,不就要跌跤了吗?”
几十年的主仆情谊,在宋庆龄看来,李燕娥早就像自己的亲姐妹一样了。
宋庆龄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逢李燕娥生日,总要亲手送上祝福,为她庆生。
1966年以来,宋庆龄定居北京,两人不能常见面,她们之间便书信不断,李燕娥思念宋庆龄,宋便把自己的照片和寓所的照片一同寄给她,李燕娥就把这些照片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以慰相思之苦。
1971年11月8日,李燕娥的生日快到了,宋庆龄专门写信给上海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
“在委托你办一件事:旧历10月10日是李燕娥的生日。她在我处服务快40年了,我应该对她忠心耿耿的工作有些表示。请你在9日那天代买一只熟的大油母鸡及8斤苹果、2斤香蕉送给她(连同这张贺片)。多谢你!”
为李姐庆生,宋庆龄数年如一日,地位尊贵却还依旧惦念底层劳动人民,实在令人钦佩!
1979年,李燕娥被确诊为子宫癌,宋庆龄一听到这个消息,就万分焦急地把她从上海接来北京,不但请专人照料李燕娥的生活,还为她请到最好的医生医治。
可惜太晚了,癌变已经进入晚期,尽管宋庆龄十分伤心,但在李姐面前却不得不强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每天陪她说话。
当时物资缺乏,北京的青菜很少,宋庆龄怕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李姐不习惯,便专门托人想办法多买些新鲜蚕豆来补充;为了加强营养,宋庆龄也会特意嘱咐对方多吃鸡肉、喝鸡汤。
在老姐妹面前,宋庆龄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可在背后,她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煎熬,宋庆龄在与友人通信时这样写道:
“我亲爱的管家患了可怕的疾病,使我十分心烦意乱。她跟随我50年了,她是那么的忠诚,也是我最可信任的朋友。我害怕她很快会死去……她躺在床上全然不知真正折磨她的是什么病痛!我是如此悲伤和六神无主……”
第二天,她又写信给爱泼斯坦:“近日来我为李姐(我50多年的伴侣和管家)病重而极感心烦意乱。她不仅是我的助手,更胜过我的亲人……”
李姐回忆起宋庆龄对自己的关照,总是显得有些激动:“老说民主民主,我看最讲民主、最讲平等的是夫人。我虽然叫她夫人,可她比我哪个亲人都亲。我虽然是个保姆,可夫人对我真像姐妹一样平等,一样亲……”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宋庆龄从追随孙中山先生,献身革命,到后来独当一面,矢志不移,她始终为同胞的解放和民族的进步殚精竭虑,更为我国妇女儿童的保健和福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即使是这样一位伟人,面对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自己的保姆李燕娥,也丝毫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子,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民主。
宋庆龄评价李燕娥为“不拿枪的警卫员”,其革命功劳可见一斑,面对强权毫不退缩、面对诱惑毫不动摇,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坚定、忠义、知恩图报。
宋庆龄陵园里的两块相同的墓碑,他们具有穿越时空的魔力,永久地提醒人们,这是人性最美好的样子。
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