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徐向前重回黄埔军校,众人见他工资不少,直呼:队长请客

逸兴的游子 2025-02-19 09:42:3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队长请客,谁敢不来?

1927年初,武汉的一间小酒馆里,几名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围坐一桌,杯盏交错,气氛热烈。

有人突然大声嚷道:“队长,请客!”话音刚落,众人哄笑,纷纷举杯,一副等着大快朵颐的架势。

坐在主位的徐向前,微微一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没有半点推辞。

这一幕,成了武汉分校那段岁月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插曲。

为什么这一桌人如此自然地喊出“队长请客”?又是什么让他们在动荡的岁月中仍能如此畅快?

——

时间回到1926年,北方战事吃紧,冯玉祥的国民二军惨败,军队四散奔逃。

徐向前也在这场混乱中回到了故乡五台县。

家乡的冬夜格外寒冷,他摸黑回到家中,母亲开门的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地流。“我的儿子,你终于回来了!”她一边抹泪,一边张罗着给儿子做点热饭。

可这顿饭吃得并不轻松,家里收成不好,父亲还在外教书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待了几天后,徐向前心里越发不安。

他不是不爱家,也不是不想守着母亲,可他心里明白,战争还没结束,国家还在动荡,自己不能就这样窝在家里。

他试图联系几个老乡,想再去外面闯闯,可那些人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个个吓得连家门都不愿意迈出去。

“这条路,看来只能我自己走了。”他叹了口气,独自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

这一走,就是奔着革命去了。11月,他到了武汉,见到了不少黄埔的老同学。

大家聊起时局,谈起北伐,一个个眼里都燃着光。

没多久,他被安排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了学兵团的指导员,后来又被任命为第一队的队长。

职位不算高,但在同学们眼里,他却是个值得敬重的人。

原因很简单,他的工资高。

武汉分校的待遇还不错,尤其是像徐向前这样的队长,薪水比普通学员高了一截。

于是,每次老同学们聚在一起,话题总会绕到一个地方——“队长,该你请客了!”他们不是开玩笑,而是明晃晃的期待。

徐向前呢,向来不爱摆架子,听到这话,笑着就答应了。

有时候,饭局上不仅仅是吃喝,更多的是讨论。

他们聊北伐的局势,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冲突,甚至争论中国未来到底该怎么走。

这些话题,听着像是年轻人的空谈,可在那个年代,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今天能聚在一起吃饭,或许就是最后一次。

——

然而,饭桌上的谈笑风生,并不能掩盖现实的残酷。1927年,局势骤变,国共合作的裂痕越来越大,武汉分校也成了风口浪尖。

有人开始警觉,有人选择观望,而徐向前,则在这一年,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在无数次讨论、争论后,做出的选择。

他看清了局势,也看清了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

过去,他曾对未来迷茫过,可这一刻,他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

——

后来,他的人生经历了更多风雨,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帅。

但回忆起那段岁月,他的儿子曾说:“父亲那个时候工资高,老乡们聚在一起,他总是买单。

在那里,他听到了更多的讨论,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有人说,历史是由一顿顿饭局堆积起来的。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谈国家大事,聊人生抉择,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如何,但至少,当有人喊出“队长请客”时,他们还能放下一切,痛快地喝上一杯。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