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政府自4月21日起200天内,对部分进口钢铁制品征12%临时关税。这一举措背后,藏着复杂的国际博弈。
美国副总统万斯4月21日访问印度,和印度总理莫迪围绕贸易展开谈判。多家媒体像彭博社、美联社等都证实,双方在关税减让、技术转让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可仔细一看,美国只是嘴上说推动协议,实际上根本没在取消高关税上做出实质性动作。特朗普还公开强调对等关税的必要,直言美国占不到便宜的协议就不签,“美国优先”的霸道展露无遗。
万斯和莫迪(资料图)
印度之所以愿意和美国谈,也是形势所迫。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出口数据连续三个月下滑。美国又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要是美国恢复对印度商品的高关税,印度的制药、纺织、电子零部件和宝石加工这些产业都得遭殃。算下来,印度可能要承受数十亿美元的贸易损失,国内还可能出现失业潮。莫迪政府一直宣传的“增长神话”,搞不好就破灭了。所以,印度不得不暂时放下“战略自主”的口号,想在90天谈判期内和美国达成协议,给自己的经济上个保险。
但跟美国做交易,哪有那么容易。印度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在经济上,印度得接受美国提出的各种条件,从芯片、能源到军工合作,都得按美国的意思来,相当于被绑进了美国主导的“印太供应链再造”计划里。外交上,美国还要求印度配合自己,在台海、南海这些问题上针对中国。美印会谈不只是谈贸易,国防、关键技术、地区安全这些话题也都涉及了,明摆着是想拉印度当遏制中国的棋子。
贸易(资料图)
印度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这事儿,就发生在美印达成贸易谈判“进展”的同一天。印度财政部发公告,说要遏制中国廉价进口钢铁。路透社报道也指出,印度这么做就是冲着中国来的。最近这些年,中国钢铁大量进入印度市场,一些印度钢厂规模都被迫缩减了。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粗钢生产国,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就搞起了贸易保护。而且,印度在万斯访问的节骨眼上宣布加征关税,政治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打压中国,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
中国对印度这种行为早有预判。就在印度宣布加征关税当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明确表态,坚决反对牺牲中国利益达成交易,要是真发生这种情况,中国肯定会对等反制。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中国有能力、有决心维护自身利益。
印度国内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政府对美妥协的做法。不少学者和在野党都质疑莫迪政府过度依赖美国的风险。美国从来没给过印度关税最惠国待遇,还经常拿“宗教自由”“人权问题”干涉印度内政。之前在进口俄罗斯能源的问题上,印度和美国就闹得不愉快,说明两国之间矛盾一直都在,利益重合的地方没多少。这次美印所谓的贸易突破,说白了就是印度被美国胁迫下的无奈之举。
莫迪(资料图)
再看看全球形势,现在美元霸权、技术脱钩、安全联盟这些压力都在。全球南方国家都在想办法寻求战略自主,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推进本币结算。可印度偏偏在这个时候选择抱紧美国大腿。这么做虽然能换来一时的安稳,但长远来看,印度在中美之间保持独立外交的空间越来越小。一旦美印之间战略上出现分歧,印度很可能就被美国抛弃了。
印度这次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配合美国遏制中国,以为能从美国那儿捞到好处。但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对印度自己也没什么好处。中国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印度要是继续跟着美国走,未来面临的麻烦恐怕会更多。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每个国家的选择都影响着自身的发展和国际格局。印度这步棋走得对不对,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