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争一战定胜负之战

三峰山 2023-08-01 10:12:01

人类的文明史也伴随着战争史,同时也推动着文明向前发展。军事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兵法、兵家相继出现,有些战争,可以起到决定性的意义,一战定胜负,一战定存亡。本文做盘点。

长平之战

白起

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军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持续约5个月,赵军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固守不战,秦国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声称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括。赵国中计,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成为主帅,他遵照赵王意图,放弃防御,主动进攻。秦国暗中任命白起为统帅,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此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转折点,秦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垓下之战

韩信

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3年12月—前202年1月)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汉军由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分为五个部分。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韩信先率前中军与项羽交锋,并派兵从左右两边纵兵攻击,楚军不利,韩信乘势再次攻击,楚军大败于垓下。项羽见大势已去,率兵突围南逃,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仅剩二十八骑。以最后的兵力与汉军力战,寡不敌众,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示意图

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二十多万的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前秦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等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三峰山之战

三峰山之战是蒙古灭金的重大战役。蒙军以少胜多取得大胜。金军主力崩溃,再无力量复兴,灭亡已成定局。

1232年,蒙古军拖雷部绕过金朝的军事重镇潼关,越过秦岭,出汉中盆地,迂回到南方,然后直奔汴京。金将完颜瞻率主力15万前往拦截,双方在三峰山(河南禹州)展开会战。蒙军知道金兵急于突围,就故意让出一条路。当金兵争相逃跑之时,蒙军伏兵四起,大败金兵。完颜瞻、完颜彝率金军残部退至钧州城内,旋即被蒙军破城,完颜瞻被杀,完颜彝亲自来到蒙古军营,却不肯投降而被杀。

金军最后的主力在此役溃败,损失惨重,2年后在蒙军和南宋夹击下亡国。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二到三月,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向辽东发起进攻。兵分四路进军,左侧中路杜松领兵六万,右侧中路李如柏领兵六万,左侧北路马林领兵四万,右侧南路刘铤领兵四万,合朝鲜兵。后金方面,努尔哈赤集中兵力进攻一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20多年后明朝灭亡。

2 阅读:157

三峰山

简介:自驾游,跑步,足球,历史,军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