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美三次向中国求和?特朗普撑不住了,将大幅对华降税

小涛视角 2025-04-29 22:23:24

2025年,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美国在24小时内三次向中国“求和”,还传出特朗普顶不住压力,可能要大幅降低对华关税。

中美贸易战打了多久了?

要弄明白这件事,得先回顾一下中美贸易战的来历。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没多久,就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理由是美国觉得中国占了太多便宜,贸易逆差太大。

从那时候起,中美之间就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美国这边先后对价值几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中国也没闲着,针锋相对地回了不少招。

数据显示,到2020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已经从原来的3%左右飙升到20%以上,而中国对美商品的关税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场贸易战不仅让两国企业叫苦连天,也搞得全球供应链乱了套。尤其是美国,制造业成本上升,消费者物价上涨,日子并不好过。

2020年初,中美签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稍微放缓了加税步伐,中国也承诺买更多美国货。但这协议只是个“休战”,双方都没真正松口气。

后来疫情一来,经济压力更大,特朗普政府内部对华政策也开始分歧,有人觉得继续硬刚得不偿失。

所以,如果真有“求和”这回事,可能跟这几年贸易战的僵局和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脱不了干系。接下来,咱们得看看这“24小时内三次求和”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

“24小时内三次求和”是怎么回事?

1. 特朗普时代的高关税

2018年,特朗普先是对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了25%的关税,后来又扩大到更多商品。

到他离任时,美国对华关税总额涉及超过3700亿美元的中国货。这政策当时确实让中国企业压力不小,但美国自己也没讨到啥便宜。

美国商会的数据显示,特朗普的关税让美国企业每年多花了460亿美元的成本,消费者物价也涨了不少。尤其是农业州,大豆、玉米这些出口中国的产品卖不动,农民怨声载道。

所以,当时的特朗普后期其实也有点骑虎难下,但“撑不住”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他下台前也没降关税的意思。

2. 拜登接手后的调整

拜登上台后,对华关税政策没完全推翻,但稍微松了点口子。

比如2022年,他取消了部分商品的加税,主要是医疗设备和消费品,理由是国内通胀太高,得给老百姓减负。但这跟“大幅降税”差得远,更别提“求和”了。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美国对华商品的平均关税还在19%左右,远高于特朗普上台前的水平。

所以,不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大幅降税”这事都没影子。

3. 为啥会有这种说法?

那为啥有人说“特朗普撑不住了,要大幅降税”呢?

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来,特朗普的名字自带流量,他当年打贸易战太高调,现在随便拿出来说两句都能吸引眼球。

二来,美国经济确实不太好,通胀高企、企业成本上升,有人就顺势猜是不是要靠降关税救场。

三来,中美关系最近有点缓和的苗头,比如高层通话多了起来,就被一些人过度解读了。但话说回来,猜归猜,没证据的事咱们还是得悠着点,别轻易下结论。

这件事对中美关系有啥影响?

虽然“24小时内三次求和”和“大幅降税”多半是假的,但这件事本身也反映了点东西。至少说明大家对中美关系的关注度很高,也期待两国能缓和一下,别老这么僵着。

贸易战打了五年,双方都没占到绝对上风。美国这边,制造业回流的目标没实现,反而因为供应链断裂损失不小。

中国这边,外贸受冲击,但也在加速自力更生,比如芯片国产化做得有声有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贸易战让全球GDP每年少增长0.3%,谁都跑不了。

现在看,中美都有点“斗而不破”的意思。硬刚下去谁都不好受,合作又拉不下面子,所以最近高层互动多了起来,像布林肯访华、耶伦通话这些,都是在试探能不能找个平衡点。

要说美国会不会降关税,还真不是没可能,但肯定不会是大手一挥全取消。拜登政府现在压力不小,通胀率2023年还徘徊在4%以上,企业也嚷嚷着成本高。

如果降点关税,能让物价稳一稳,也算给选民个交代。

但降税肯定有条件。美国可能会要求中国多买点美国货,或者在技术转让、市场准入上让步。中国这边估计也不会轻易点头,毕竟吃了这么多年关税的亏,不拿点回报可不行。

结语

总的来说,“24小时内美三次向中国求和”和“特朗普撑不住了,将大幅对华降税”这说法,查下来基本是没影的事。

官方没消息,数据不支持,估计就是自媒体瞎炒出来的。但这也提醒咱们,中美关系这话题太敏感,啥消息都得擦亮眼睛看看,别随便被带节奏。

未来中美咋走,还得看双方博弈的结果。贸易战打到现在,谁都不好受,缓一缓、谈一谈可能是大趋势。

0 阅读:0

小涛视角

简介:黯淡的躯壳,拥有璀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