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东风来,吹我门前柳。

中华古诗词 2025-02-20 09:59:18

新春【明・刘基】昨夜东风来,吹我门前柳。柳芽黄未全,草根青已有。鹁鸠屋上鸣,劝我尝春酒。我发日已白,我颜日已丑。开樽聊怡情,谁能计身后。译文:

昨夜,东风悄然吹来,拂动了我门前的柳树。

柳芽初绽,尚带几分嫩黄,尚未完全转绿;

草根处,已透出一抹新绿。

屋上,鹁鸠啼鸣,

似在劝我品尝这新春的美酒。

然而,我的头发日渐斑白,

我的容颜也日益衰老。

打开酒樽,暂且借酒怡情,

又有谁能真正计较身后之事呢?

赏析:

刘基的《新春》是一首通过描写春日景象和自我感悟相结合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来映射个人情感与人生思考,语言朴素而含蓄,既写景也抒情,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的开头通过描写“昨夜东风来,吹我门前柳”,以春风和柳树作为季节交替的象征,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东风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而柳树则常常象征着生命的勃发与生机。在此,柳芽“黄未全,草根青已有”,柳芽的微黄和草根的青绿,生动描绘了春天刚刚开始的景象。这种细致的描写,不仅传达了春天的温暖与希望,也象征着生命在新的一年里重新焕发出活力。

“鹁鸠屋上鸣,劝我尝春酒”,这句话中,鹁鸠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的春日,似乎在劝说作者要珍惜当下,享受春天的美好。鹁鸠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的鸣叫似乎是一种鼓励,让作者不再拘泥于过去,而是放开心胸,享受眼前的春光。

“我发日已白,我颜日已丑”,这两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白发和容颜的衰老,象征着作者的年岁渐长,暗示了人生不可抗拒的衰老过程。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引发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无情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对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然而,正是在这种自觉的衰老之中,作者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时光的流转,因此更应该享受当下。

“开樽聊怡情,谁能计身后”则是整首诗的精髓所在。在深刻的时间感和人生无常的感悟中,作者并未陷入沉思的痛苦,而是选择放下忧虑,随心所欲地享受当下的时光。酒樽的开启象征着对世事的释然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作者并不强求未来的把握,而是顺应当下,体会生活的乐趣。

这句话的最后“谁能计身后”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洒脱态度。在面对时光与命运的无常时,诗人选择活在当下,不为未来忧虑,也不被过去牵绊。

《新春》通过生动的春日景象,结合自己对老年衰退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的从容态度。全诗描写了春天的到来,也写出了诗人面对衰老的无奈和释然。诗人以洒脱的态度看待人生,积极地面对生活,最终通过开酒樽来表达他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享受。

刘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以及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给人以深远的启示和力量。

作者简介: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天文学家。他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基在文学上成就斐然,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其作品风格雄浑豪放,富有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时代感。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抱负与感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卖柑者言》《新春》《水龙吟·鸡鸣风雨潇潇》等。

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刘基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著称。他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为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后世誉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