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看到卫昭归家,突然觉得用李清照的诗句来形容有点贴切。
卫昭幼时被迫离家,如今少年归来之时却已是国破家亡之象,这一刻真让人觉得心酸。
回家本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可对于卫昭来说,心情却是非常沉重的,只因故乡已无故人了。
01
在南灵处理好事情后,卫昭设局回月落,只因族长大选在即,而卢瑜又在城中安插了奸细,所以他不得不回去处理。
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打算放江慈走了,结果一个峰回路转,得知了江慈的师父就是燕氏。
无奈之下,卫昭只能先把江慈骗到月落去,好借机引出燕氏。
毕竟燕氏是在这世上唯一知道当年他父亲被杀害的真相之人了,他不能错过这样一个为父亲、为月落族人伸冤的机会。
命运总是喜欢这样捉弄人,当你放下了却又要你重新做出选择。而选择即舍弃,总会有充满遗憾与无奈的地方。
所以,江慈最终还是落入了卫昭的局中,跟随对方回了那个她曾经心生向往的对方。
而卫昭带领江慈回月落所选的路并不平坦,入眼是层峦叠嶂的高山,还需要经过一条很长索桥,而桥的下面却是波涛汹涌的江水,人走在桥上摇摇欲坠,随时都会面临掉下去的危险。
可卫昭说过前往月落不止这一条路,但他却选择了从“桐枫桥”经过,这是一条看似隐蔽实则暗藏危险的路,究竟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怕暴露身份吗?事实上,他选择回月落本就秘密出行,倘若是怕被发现,只需要乔装打扮一番即可,根本无需选择走崎岖的山路。
更何况,他虽选了一条崎岖的山路,但依然还是会碰上镇远军,还随时要面临未知的危险,所以说这条路也并非是最保险的。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02
江慈对卫昭说过,“第一次觉得,回家的路好远,想见的人也不是随时可以见到。
卫昭回答说:“有家回总是好事。”
对于卫昭来说,他已经没有家了,哪怕有家也已经回不了。就像江慈说的,此时的卫昭如同流浪猫一般,坚强得令人心疼。
因此,在几人走在明月山上时, 能够看得出卫昭与江慈鲜活样子的不同,他一路走来未见半分喜悦之色,一直处于冷淡的状态中。
山间风景虽美,可他却无心情欣赏,就连那鲜艳的半月红在他的眼中也如同死物一般。
江慈以为他是近乡情怯,却不知他要背负的东西远比想象中要多得多。卫昭一路上的反常状态,江慈看在眼中且有所猜测,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直到一行人来到“桐枫桥”前,平叔难掩激动地说下那句“少主很多年都没有走过这条路了吧?”的话,而江慈也从中听出了几分不同,而卫昭的反应也落入她的眼中,江慈在意的程度更甚了。
从平叔所说的话语中,不难听出这话有着一语双关的意思:一是卫昭许久没有回家了;二是他很久没从这里经过。
从这里就可以推测,这是卫昭进出月落时最常走的一条路,而山的那一边、桥的另一端,充满了他与家人的美好回忆,同样有着他被族人伤害的痛苦画面。
而“桐枫桥”是通往月落后方的,我们常说后方就是大本营,只有从这里进入才能更顺利地到达他曾经的家。
由此看来这条路对于卫昭来说是有着不同意义的,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03
平叔说,“过了桐枫桥,便是月落了。”
可见,卫昭回家路程,只是一条“桐枫桥”的距离。
他回家之路看似短暂,但实际上阻隔他回家之路的困难如同千山万水般的障碍。
这条残留岁月痕迹的索桥,象征着他如今的艰难处境。
山路崎岖,如同他为族人伸冤的路上充满荆棘;湍急的河水波涛汹涌,如同他身处于波云诡谲的局势之中,危机四伏。
索桥上每个绳索节点上,都拴满了经历岁月洗礼的斑驳铃铛,卫昭踏上这条路使得铃铛随风摇晃而发出叮当的响声。
而桥底下隐约传来江水的流淌声,与远处山间小道的虫鸣声夹杂在一起,这些声响似乎在迎接久未归家的游子。
卫昭从椋洲出发,翻过明月山,渡过桐枫河,就达到月落。这是一条他走得最不平稳的路,却是最短的归家之路。
同时,他也是可以警醒自己,他所选之路并不容易,充满艰难万险,可即便如此,却也明白这是为族人沉冤昭雪最快捷的路了。
这条“不平坦”的路,如同翻案这条路一般,哪怕不好走,卫昭也要尽力前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早已有了答案。
所以说,选择走“桐枫桥”,是因为这是可以让他最快速到达月落,也是他最熟悉、最有把握规避危险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