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杨氏一家在重庆潼南,全家13人(除一人幼年夭折)全投身革命事业,护卫家国,被誉为“现代杨家将”。
这些杨家兄弟姐妹中,老四杨尚述最早走上革命道路,并引导了弟弟杨尚昆投身革命。
杨尚述,字闇公,1898年生于四川潼南,15岁离乡背井参与革命,1917年东渡日本寻求解救国家和人民之道,在归国后与吴玉章等在四川一起建立党组织。
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重庆团地委组织部长、书记。
后来又担任了军委书记,联合朱德、刘伯承、陈毅发动并领导了顺泸起义。
然而不幸的是,在1927年他被逮捕,同年4月6日壮烈牺牲。
杨尚述是杨家的老四,杨尚昆是老五,对于杨尚昆而言,尽管四哥英勇牺牲,但这并没有熄灭杨家其他兄弟姐妹革命的决心。
受到四哥杨闇公的熏陶,杨尚昆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并在同年11月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杨尚昆为战争做出过很多贡献,虽然他担任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文职,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中共党团书记等。
但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战争而言,每个领域都需要有人管理,他在他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然而到了解放战争中,中央需要转移,期间杨尚昆起到大作用,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京都是在他的指挥下完成的。
虽然这三次“大搬家”的背景各不相同,但每次都极为复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杨尚昆却展现出了他的杰出组织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并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务。
然而到了1998年9月,杨尚昆病重,弥留之际,他对家人说出遗言,其中提了一个要求。
中央了解到他的遗愿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的请求,那么,杨尚昆的遗愿究竟是什么呢?
此事还要从1987年说起,当年在纪念杨闇公牺牲六十周年的时候,杨尚昆抽空回到家乡潼南,纪念他的四哥。
4月2日,杨闇公烈士陵园正式揭幕,杨尚昆亲自在四哥的墓前三鞠躬,并深情的说:“四哥,革命已经胜利,如今已经过去很多年,你看到了吗?”
回到杨家故居时,杨尚昆感慨地说:“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在这里长大的,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我还是不能忘记四哥对我的教诲。”
1998年9月2日,杨尚昆生命垂危,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接近尽头。
杨尚昆虚弱地对家人说:“我时日不多,我走了之后把我的骨灰送回潼南,我要和我的四哥安葬在一起。”
听到他的话,在场的人们都忍不住落泪,
同年9月14日,杨尚昆去世,享年91岁。
党中央得知杨尚昆的遗愿后,给予了全力支持,并立即安排人员前往潼南,在离杨闇公烈士陵园600米的地方修建杨尚昆陵园。
2001年2月,杨尚昆陵园完成建设,5月18日,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将他的骨灰葬入陵园,使杨尚昆的灵魂得以回归故乡。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杨尚昆尸体的火化,人们再次流下来眼泪。
原来在火化后,骨灰中竟然取出一枚弹片,难以想象他因为这枚弹片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要知道人是肉体,容不得一点伤害,而这枚弹片在杨尚昆体内留存了63年,那么他的身体一定不舒服,他承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2007年7月5日,杨尚昆诞辰100周年时,杨尚昆的长子杨绍明把这枚弹片捐赠给了遵义会议纪念馆。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