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张治中与毛主席交谈时说道:有个大官借我3000块至今未还

墨斗鱼纪事 2025-02-06 14:12:17

1959年,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在和毛主席在闲聊时,突然对主席说:“主席,当年有个大官借了我三千元至今未还啊。”虽然这只是个小插曲,但毛主席却记在心里。

不仅如此,在两人谈话结束后,毛主席在一次偶然的视察过程中,还帮着张治中上门“催债”。

张治中究竟做了什么竟会让毛主席如此挂心,甚至亲自上门帮他催债?他口中的大官又是谁?

和共产党亲近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张治中,出生在1890年安徽巢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张父的手工活计。可毕竟生活在军阀混战的时代,社会环境不稳定,仅靠手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显然是不可能的,张治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到他六岁时,家里的经济环境依然没有太大改善,甚至更捉襟见肘。他的父母为了让他接受教育,一家子宁愿挨饿,也要供他上学堂。就这样,一家人节衣缩食了几年,直到再也没有能力供张治中读书,他只能退学。

辍学后,深知家庭困难的他决定不再依靠父母,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张治中决定外出打工养活自己。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店铺当学徒,这段时光也成为张治中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以至于几十年后,张治中每每回忆往事,依然对其念念不忘。

期间,张治中学到了很多技能,然而世道艰难,当学徒并非长久之计,更何况他心怀抱负,他更希望可以改变国家危亡的现状。于是他干脆放弃当学徒,而后辗转多地到达扬州,当了一名警察,这或许是能够让他实现“救国救民”理想的最佳途径。

可如果只是一名警察,很难达成目标,为此张治中在当警察的过程中十分关注社会形势,终于让他找到机会。

随着辛亥革命爆发,张治中很快动身赶往上海,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革命运动的队伍。也是在同一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他所在的“学生军”接受调令前往南京,并被改编成为了“陆军入伍生团”。

一年后,该团直接被编入武昌陆军军官的第二预备学校,这算是张治中第一次入伍编制,也是他进入军队的机会。加入军校的张治中经过了四年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学习,其理论基础更加扎实,所以他一毕业就就被分配到安徽的“安武军”。

可张治中满怀憧憬入军,却又满怀失望离开。就在加入“安武军”一年时间里,他发现“安武军”跟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致,他们竟支持了段祺瑞。

这与他从前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他不愿意跟随,最终选择脱离队伍,南下广州,加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

由于在“护法运动”表现抢眼,张治中深受信任,很快被提拔成粤滇军第八旅任上尉差遣,往后上战场的次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历经多场战役,张治中更是屡立战功,升迁速度更是十分迅速,仅用了短短几年就被任命为第三独立旅的参谋长。

可好景不长,刚当上高级将领的第二年,他遭遇滑铁卢。第三独立旅团长吕镇华突然叛变,作为团队主要领导人的张治中自然成了他叛变后攻击的第一目标。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张治中也十分迅速,趁对方不备,假扮成伤兵返回了老家。

返回老家后的张治中也没闲着,鉴于当前的危急形势,他先是按兵不动,借着修养身心的机会重新寻找新的出路。

机会很快来临,1924年,孙中山先生成立黄埔军校,张治中因曾经在上海大学担任过队长,主持过校务工作的经验,被人介绍给校长蒋介石。

张治中再次和国民党“续上缘分”,只不过这一次是与蒋介石的缘分。他也不愧是曾经被上海大学看重的人,在对校务的管理上的确是有两把刷子。

尤其是对黄埔军校的管理,更是让他的军事管理才能发挥到了新的高度。因为管理能力的突出,他还被先后提升为校副总队长,又兼任军事委员会航空局长、航空学校校长等职务。

在他与国民党羁绊越来越深的同时,张治中也开始了与共产党的缘分。这一时期,张治中和周总理以及其他知名共产党人士走得极近,近到什么地步呢?

据说当时和周总理交好时,张治中曾经和周总理提出过要加入共产党的要求。或许正是因为与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建立的深厚情谊,才会让张治中在之后的日子里频频站在我党这一边。

都道蒋介石其人疑虑心甚重,在对待共产党员上更是讳莫如深,虽然明面上老蒋总是一派友好姿态,但行动上却完全相反。也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最典型的就是国共合作。

在共产党多次提出时,蒋介石内心其实极度不愿,如果不是张治中在中周旋,恐怕国共两党合作还要生出许多波折。当然,张治中对共产党的善意并非体现在一两件事上,还有一些不能言说的“秘密”。

这或许是为什么当毛主席知道张治中被欠钱之后,在视察南京时还特意带他找“债主”催债的原因。那么关于张治中被欠了3000元,又是怎么回事呢?

毛主席替张治中“催债”

1939年,张治中深受蒋介石信任,因此被任命为湖南省主席。就在他思索如何将日军赶出去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信:“湖南地下党组织经济情况危急,望借3000元解燃眉之急,待事情落定还款。”落款人是江渭清。

张治中几乎在确定信件的内容后便做出了决定,毕竟如果不是特殊时期,江渭清恐怕也不会如此“唐突”的提出借钱的要求。想到这里,张治中也非常干脆,直接将3000元借给江渭清。

只不过当这事尘埃落定后,借款人和被借款人似乎都忘了。直到多年后,张治中在和毛主席谈话时突然想起这事,把它当成笑谈说了出来。

对张治中而言,当初将这笔款借给江渭清的时候,也没想真的拿回这笔钱。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毛主席还是记下了此事。

不久后,毛主席准备全国视察,特意邀请张治中一同前往。视察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南京,巧合的是江渭清正是南京军区代理第一政委。

三人见面寒暄一番后,毛主席笑着对江渭清说:

“江渭清同志,我听说你还欠文白先生3000元?可有此事?”

江渭清这才想起多年前尘封的旧事,神情略显尴尬,当即说:“回主席,是有这件事,怪我怪我,我给忙完了,一会儿就还给文白先生。”张治中见此情景赶忙说道:“不用还不用还,这都是玩笑话。”

毛主席却严肃道:

“我们共产党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何况文白先生还是我们的朋友。有借就得有还,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而毛主席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在提醒所有人,张治中虽然之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但却一直站在共产党这边,我们不能事成砸锅!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随后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