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晚年生活:自己租地盖房,三餐馒头配青菜,死前留7句遗言

万物知识局 2024-10-06 11:18:08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纵观民国时期里那些在政治和军事上响当当的人物,阎锡山必定有一席之地,阎锡山这一生,做了许多的决定,也获得了不少的收益,因此,在1930年,和冯玉祥,李宗仁等一些人支持蒋介石的时候,阎锡山想的是以后有蒋介石的庇护,晚年不用那么悲惨。

可是谁能想到,在跟着蒋介石来到台湾之后,阎锡山一点没有尝到金钱和权力的好处,反倒被蒋介石变相的软禁,在那个远离世俗的地方,阎锡山回忆起了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感慨颇多,死前的时候更是留下七句遗言,要求家人务必照办。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阎锡山这波澜起伏的一生,看一看他留的这七句遗言究竟是什么?

看这张照片,阎锡山穿着整齐的衣服,胸前挂着各种各样的勋章,没有笑的时候自带一番威严,看起来吓人得很,不过这也难怪,阎锡山是有好长一段风光岁月的。

如果要说阎锡山是在哪里发家,走进人民群众的视野中的,那这个地方肯定就是山西无疑了,阎锡山在山西可以说是称王称霸了许久。

在统治山西的这段时间里,阎锡山说他一句左右逢源也不为过,最开始袁世凯不同意阎锡山当山西的都督,阎锡山也没有生气,反而有些以德报怨的意味,不仅在袁世凯称帝时给了袁世凯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还连发电报表示自己的忠心耿耿。

不过袁世凯统治的时间是相当短暂的,还没有过多久袁世凯就倒台了,这可让阎锡山不知道怎么是好,不过这个时候段祺瑞又闯进了阎锡山的视野里。

于是,阎锡山又转而支持段祺瑞,不过最开始支持袁世凯一样,这段支持没有获得多少助力,最后返到无疾而终,经过这两次支持事件的乌龙之后,阎锡山痛下决心,决定不再参与到军阀混战里了,他要守着山西过好自己的日子。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在那个年代,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实力,想要在混战的年代占山为王,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阎锡山表面上不参与各种事情,背地里对军队的扩充可从未停止,山西的军事力量一度非常强悍。

正是因为如此强悍的军事力量,为了增加胜利的把握,国民政府花了大精力,请阎锡山出山帮忙,而那个时候国民政府的话语权基本就掌握在蒋介石手中。

如果两个人就这么和谐的合作的话,那么估计两个人关系会很好,然而事实上却不是如此,眼看着阎锡山的加入之后,国民政府的士气进一步提升,蒋介石以为已经胜券在握了,为了不让阎锡山获胜之后和他瓜分成果,半路想踢阎锡山“下车”。

这一次,阎锡山和蒋介石可以算是有了恩怨,不过,阎锡山一向能屈能伸,心里虽然膈应蒋介石,但是两个人表面上不是没有撕破脸吗,于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摆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就是国内的矛盾了,估摸了一下加入哪方获得的利益更大之后,阎锡山毅然决然地投靠了蒋介石。

不过,这一次阎锡山可要失望了,蒋介石节节败退,1949年三月份的时候,解放军也兵临太原城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也为了将来东山再起,阎锡山收拾好行李,连夜逃往南京。

为了让自己的出逃看起来更加合理,也为了让别人猜不出自己这次逃走不会再回来,在逃出太原的时候,阎锡山甚至拒绝了自己最疼爱的堂妹阎慧卿的要求,不愿意堂妹一同离开。

之后,堂妹和阎锡山忠心耿耿的部下在城破之后服毒自尽,这也是阎锡山心里也不能弥补的伤痛。

不过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向前,阎锡山虽然活下来了,可是他过得就是好日子吗?

1949年的六月份,逃出来的阎锡山在国民政府获得了一个职位,担任了行政院长,这个职位看起来名字很大吧,但是实际上一点权力都摸不到,这可是有依据的。

那个时候的蒋介石在国民党可以说是叫大家往东就没人敢往西,权力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不过权力再大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心腹,1950年的一月份,蒋介石就成立了一个国民党改造案研究小组。

这个小组探讨的是国民党的未来,按理说担任行政院长这样重要职位的阎锡山也该在这个小组里,实际上阎锡山早已被排除在权力之外,名单里根本没有他,蒋介石更不需要一个空有名头的人加入他的小组。

对于这一点,阎锡山也是心知肚明,没有权利,又和蒋介石心有嫌隙,想要再度登上权利高峰几乎是不可能了。

据岳阳网记载,于是没过多久,阎锡山就辞去了行政院长这个空头职位,为了远离权力的漩涡,不成为争斗的牺牲品,1950年的九月份,阎锡山更是搬到了台北阳明山的山麓居住。

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偏僻极了,不仅交通不发达,周围还荒无人烟,不仅和城市的距离要步行30分钟,周围甚至还没有其他的村落,想要买什么东西想要换什么东西都不太方便,只能自给自足。

最开始,为了方便,也为了快速的能有一个地方住,阎锡山是修了九间屋子的,不过由于是竹片和泥巴做的墙面,房顶还是茅草做的,脆弱程度可想一斑,因此,当遭遇了一次台风屋顶被刮掉,只能用伞撑在床头勉强避雨之后,阎锡山确定这间小屋不行了。

于是,在吸取了茅草小屋的经验之后,阎锡山又请人用石头和水泥修了五间房子,这下子终于有了一个坚固的住所,勉强可以抵御台风和暴雨了。

不过虽然有地方住,但是生活所需要的水电却成问题,据正北方网记载,这里地方偏僻,电力是没有的,阎锡山和外界的沟通相当不便,不过,或许也正是因为和外界的交通不便,联系也不方便,才让蒋介石确信,阎锡山是真的决定退出政治舞台了。

因此,在之后,蒋介石夫妇来这里探望过后,蒋介石还让人给阎锡山装了一个军用电话,不过发电问题,也不知道蒋介石是故意的还是忘记了,根本没有帮阎锡山解决,还是陈纳德来送他了一台发电机。

那个时候发电机都是用油发电,油的花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为了节约,阎锡山并没有经常用这个发电机,就连照明还是习惯使用蜡烛,这种没有电的情况,三年之后才得到了改善。

正是因为电的使用如此困难,倒显得没有水可用只能使用山泉水这个问题,变得无足轻重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保障,可是那么多人生活是要钱的。

没有权利,想要赚钱就只能靠自己的双手,那个时候阎锡山的手下还有四五十位的侍卫,为了养活着一大群人,阎锡山组织大家在山上种地,也曾经一起种过橘子,还一起养过鸡。

不过,和现在一样,想要靠农业赚钱,那实在是太难了,种植和养殖的收入完全不够负担这么多人的开支,阎锡山也想过开一个印刷厂,不过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跟着阎锡山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并不是人人都能扛得下去的,况且阎锡山生活的如此偏远,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手下,于是,那些曾经跟随阎锡山许久的老部署,也一个接一个悄悄地离开了。

他们离开自己会有更好的未来,阎锡山对于这一点心知肚明,虽然伤感,但是也并不阻止大家的离开。

在如此偏远的地方生活,阎锡山一生活就是10年,在这段时间里,阎锡山的生活高度规律,每天早上7:00的时候太阳也就要出来了,这个时候就起床,然后写写书,回忆一下往昔。

吃过午饭之后没什么事,就可以在午睡休息一会儿,如果有客人来的话,下午就和客人见面,没人打扰的时候,阎锡山也可以通过看书来打发自己的时间,或者思考一下问题。

阎锡山是有妻子的,两人的感情曾经一度非常好,不过由于妻子不能生育,迫于周围长辈的压力,阎锡山也娶了一房小妾,小妾的肚子倒是争气,给阎锡山生下了五个孩子。

不过由于小妾的事情,阎锡山和妻子的关系倒不怎么好了,在小妾去世之后,妻子也没有来和阎锡山同住,两个人一般只在星期六下午见一面,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分隔两地。

在阎锡山去世之前,面对急匆匆赶来的家人,阎锡山反复的叮嘱家属,有7件事情一定要按照他吩咐的来。

据正北方记录,阎锡山要求他的丧事宜俭不宜奢,再比如来宾送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又或者灵前供无花之花木,死后早日出殡,不作久停,不要放声大哭,这些都很好理解,7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这勉强也算阎锡山对自己著作的自信。

惟有一条,让阎锡山的家人捉摸不透,那一条就是墓碑上刻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这让阎锡山的家人很好奇,第100段和第128段究竟是什么呢?

于是家人按照阎锡山的指示打开了日记,第100段写的是阎锡山悟了一辈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义以为之,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而第128段,写的则是,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惟隐情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不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的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教人如何判断事情,如何仔细思考。

不知道大家看到日记里的这两段话,心里有何感想呢?是否觉得这两段话说的在理呢?

参考资料:

正北方网——阎锡山遗嘱七条 要求墓碑刻两段自己的日记 2016-10-27

岳阳网——阎锡山人生的最后十年:馒头配青菜,临终前给后人留下四句话 2018-08-21

正北方网——阎锡山去台湾后,自己租地盖房 自己养猪养鸡耕地 2016-10-2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