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很多养殖户走进了误区,今年可能会被坑死!

一个水产养殖 2025-04-10 04:23:35

这两年,“降本增效”是水产养殖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

其实不仅仅水产养殖业,其他很多行业也都在提这个词。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降本增效是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降本增效的近义词是开源节流,反义词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

由于这个词看起来真的很简单,很多网络词条上都没有做更多的解释。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词,在水产养殖行业被反复提起的时候,很多人把这个意思理解错了,“再好的经如果被念歪了,那就麻烦了”。

通过近期走访市场,水产养殖网发现,很多养殖户都想办法“降本增效”,比如看看能不能找便宜点的饲料来喂,再比如把一些所谓的动保产品能少用就少用一些,也有人在考虑是不是要调整放苗品种、套养点其他品种、增加水体空间利用率。

对于大多数养殖户来说,降本就是简单理解为降低成本,尤其是过去两三年赚钱少的人,更是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但是他们没考虑到,养殖是实打实的投入,真正的“降本”应该是通过加强管理、调整模式、多做预防等工作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克扣某一环节的投入来实现“降本”。

假如一亩投入25000元养鲈鱼,干了一年发现亏本了,那么饲料换成价格便宜点的,把成本降到20000元养鲈鱼就一定能赚钱吗?在之前用过的动保产品里,把一些不得不用的产品省掉,就一定能赚钱?

水产养殖成本有好核算的,那就是固定的几个环节成本,池塘租金、苗种、饲料、动保、水电、人工以及设备等等,这个是可以算得出来的,另外养殖过程中的损耗也是成本,比如一个养殖周期一个塘损失了多少鱼虾蟹。

也有的成本不好算,比如一次中度的缺氧导致鱼虾蟹几天不吃料,这就是隐形成本;比如省掉了预防保健的环节,但却可能带来发病死鱼风险成本,“看起来省掉了防病的成本,但死鱼带来的损失大了好几倍”。

在以前鱼虾蟹蛙等水产品价格还不错的时候,很多养殖品种效益都不错,整个水产养殖业的赚钱盈利水平都不错,甚至有一种“是个人搞养殖都能赚钱”的感觉。

但如今市场大环境不一样了,天气变化也不一样了,每年的病害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养殖需要更多地技术,随随便便就能养殖成功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现在我是越来越感觉到预防的重要性了,尤其是用微生物产品多了,这方面成本增加了,但真正的消杀成本减少了很多”,佛山张老板入行时间只有四五年,但他的养殖思路非常清晰,养了几年的鲈鱼,即便在价格最低谷的时候,他依然效益不错,“全程基本不死鱼,养殖比较顺利,养殖周期比附近很多人都短、成本就控制得比较好”。

像张老板这样的优秀养殖户,在整个行业里,十个能找出一个就是比较厉害的了,多数养殖户的直观概念就是,去年投入这么多没赚钱,今年投入一定要减少,要不然大概率又是亏本。像这种希望通过简单地压缩成本、就能增加效益的念头,简直就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低档低价产品看起来能让养殖户压缩成本,但这种方式并不可取”,某饲料集团的大区老总也表示很无奈,今年饲料的销量开局不是很好,集团给的任务又比较重,但终端的养殖户动不动就提“降本”,导致经销商的压力也很大。

这几年老百姓虽然消费力看起来下降了,但实际上很多老百姓对高品质的水产品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就拿大闸蟹来说吧,每年这么多大闸蟹上市的时候,精品蟹始终不愁销路,内卷严重的就是普货,路边支个摊子甩卖的都是普货,精品蟹连市场都不用进就卖完了。

再比如说草鱼,这是再普通不过的水产品了,之前养殖量大的时候,鱼价跌得非常惨,但在南方喜欢吃吊水鱼的市场,高品质的草鱼依然不愁卖,价格也比普通草鱼贵不少;南美白对虾也是如此,高密度养出来的对虾口感有的不太好,海水外塘养出来的对虾凭借口感好也不愁卖。

未来的水产品消费,会慢慢地两极化,一种就是质量好的,一种就是质量一般的,消费者愿意为质量好的水产品多掏钱,而质量一般甚至不好的水产品,只能不断靠低价去打市场抢客户。

那些通过科学合理地系统管理,最终实现高产量高效益的养殖户,他们才是真正的“降本又增效”。

而对于走入误区的水产养殖户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想着如何简单直接地“降本”,最终不仅亩产量无法达到理想的水平,养出来的水产品质量也很难有保障,假以时日,只是简单想“降本”的养殖户,最终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至于说水产养殖如何降本增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诀窍和经验,这都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摸索才找到的。现在就更简单了,有了ai软件,你搜索一下,就能发现很多降本增效的方法,你结合里面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就行了。

0 阅读:0

一个水产养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