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到1990年,持续了近十年中越边境战争,涌现出无数的英雄,各族儿女淤血奋战,为祖国边疆安定奋斗,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
陆军第47集团军139师416团5连,是全军闻名的“特攻五连”。在这一连队中,有五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五位彝族战士,被称为“彝族五雄鹰”。
这张照片是由当时的战地记者王红,在连队“l0.14”蓝剑B行动作战前拍摄。照片中的,是彝族五雄鹰中的罗卜基,时任47军步兵第一三九师四一六团二营五连班长。
罗卜基,1964年1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1月入党。
1986年10月14日,由连长罗卜基担任第一突击队队长,奉命向越军占据的老山前沿604号阵地、968高地突击。
在出战前,战地记者的随军抓拍了这张照片,镜头前的罗卜基,浑身挂满了弹夹和手榴弹,自然的向记者挥手打招呼,示意不要拍了。
王红问:“为什么不拍?”罗卜基说:“拍了我也拿不到。”王红说:“我一定把照片给你。”
却不想,这张照片成为了罗卜基的最后一笑。
5连组成突击队参加“兰剑-B”行动中,罗卜基带队冲在最前线,不负特攻连的威望,迅速摧毁了越军的三个火力点,突入604号阵地前沿,仅仅只用了7分钟,就占据了敌军的表面阵地。
随后罗卜基带队搜剿敌军的工事和洞穴,歼敌6名,并亲手俘敌1名。
在全歼604号阵地、968高地之后,连队奉命撤退,却不想在撤退途中遭受了越军的炮火袭击。罗卜基为了保护俘虏,扑在了俘虏的身上,自己却身中4块弹片,腰胸洞穿,壮烈牺牲。战后,罗卜基烈士被追记一等功。
在罗卜基牺牲之后,战地记者王红没有忘记两人战前的承诺,一定要将这张照片交到他手上,突击队队员的牺牲概率高,烈士已去,王红说一定要把照片交到罗卜基父母的手中,让他们看到自己英勇儿子的最后时刻。
经过多番辗转,在2008年的时候,王红终于在大凉山深处,找到了罗卜基的父母。此时罗卜基的父亲已经88高龄,母亲84岁。
当王红将照片郑重的交到两位老人手上后,王红和战友们一起向老人敬了一个军礼,两位近百岁高龄的老人,看到儿子照片,悲恸不已。
英雄远去,英雄的故事将被历史铭记,值得后辈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