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恼有人骂。钟伟正是其中又恼又骂的一个。他觉得自己只得个少将,非常不公平。
按资历来说,钟伟红军时期是师级干部,抗战时期也是战功赫赫的支队司令、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做到纵队司令和军长。过去同时期共事的战友,基本都是上将、中将,怎么自己就落得个少将呢?
钟伟心里是一千个不服、一万个不忿,当即就找上负责评授全军军衔的办公室门去。闹事的不只他一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习惯了。见钟伟登门,立即有专门的负责人迎上去,带到某个小办公室坐下,倾听诉求。
毛主席、朱老总得知此事后,没有责怪钟伟,他们还是很理解的。军衔就是他们前半生的功绩证明,无论高低,都是组织对他们的评价。
论打仗,任谁说起钟伟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远的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暂且不讲,就说说解放战争。东北野战军9个纵,钟伟是12纵司令。除钟伟外的其余8个纵队司令,55年最低评的都是中将,没有一个少将及以下。
东野整编为四野后,钟伟成49军军长,没升也没降。49军是四野的王牌主力军,全军4个师的编制,共有近5万人马。跟钟伟搭档过的三任政委,除刘随春在52年就去世外,其余两个都是中将。
跟人比较,不怕远的多好,就怕比近的都不如。也难怪钟伟心里不平衡,闹得特别凶,更是放出“要把肩章挂到狗尾巴上”这样的狠话。
钟伟还是解放战争中,四野系统里唯一一个被从师长提到纵队司令(军长)的,这份特殊待遇,放在整个解放军中也是罕有。如此大手笔的提拔,自然是离不开钟伟优秀的战场表现。
钟伟指挥的2纵5师,被东野总部称赞为,一支“最有朝气、猛打、猛冲、猛追”的部队。他成为纵队司令后,还受命统一指挥过自己纵队外的另3个独立师。
钟伟之所以三次在解放战场抗命,都被东总默许,战后未被追责,是因为作为一线指挥官的他,作出的判断十分正确的,实现了作战利益、优势最大化。
钟伟既然如此优秀,那他被评为少将军衔,是不是搞错了呢?当然不是,功过没有相抵的说法,有过就是有过,大功也不能抵小过,尤其是授衔这种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大事。
被国人盛传为“中国巴顿将军”的钟伟,也是打过败仗的,而且打的时间还是在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在打完三大战役后,我军基本很少吃败仗,名声在外、横扫大江南北的四野更没有。可世事无绝对,在湖南青树坪这个地方,钟伟部遭到白崇禧率领的桂系精锐埋伏。
此战钟伟部的伤亡不是很大,但是它就像白纸上的黑点,十分醒目。这一仗还被国民党军方面大肆宣扬开,恨不得写下来贴得到处都是。以至于晚年再说起,钟伟依旧破口大骂。
除此之外,钟伟的性格也惹了祸。钟伟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脾气上来就不管不顾,容易做些冲动事、说些冲动话。这也是为什么,坊间能流传出那么多关于他的故事。
拿抗战时期,钟伟任豫鄂挺进纵队3团政委时做的一件事来说。鄂豫挺进纵队隶属于新四军,从一百多人发展成6个团、3个总队、1个随营学校1万1千多人的。纵队司令是李先念,纵队政委是朱理治(首任)。
在1940年11月底,发生钟伟离队事件。有资料说是因为钟伟跟上级领导有矛盾、有分歧,遭到严厉批评,钟伟妻子当时又出现“特务嫌疑”。
钟伟一气之下,带上妻子和8名警卫员,不辞而别,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来到苏北盐城新四军总部,准备在陈毅、赖传珠手下讨份差事。
据鄂豫挺进纵队的政委任质斌后来回忆,钟伟手下的3团因提前撤退,导致敌军猛地冲进来,差点把整个纵队司令部端掉,让李先念遇险。战后,任质斌对钟伟进行了不点名批评,钟伟脾气上来,会后不久就走了。
这件事的性质和影响都非常恶劣,甚至牵连钟伟搭档的团长。幸好钟伟得到新四军政委少奇和新四军军长陈毅的帮助,对他的出走进行了淡化处理,之后他又被黄克诚接纳收入麾下。
刘、陈、黄三人,但凡有一个不出手,钟伟基本完蛋(在此之前发生叶道志出走被枪毙的先例)。
钟伟的脾气一直没变,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这也是很多人特别欣赏他的一点,但这样很容易得罪人。解放战争有次战斗结束后,钟伟给野司林、罗、刘三首长拍去电报,直接指出“我深感各友邻部队在战斗中相机策应太差(但一纵很好)”的问题,并建议“如再发生不,应受到纪律的处分”。
如此种种,授少将军衔似乎也能理解了。钟伟闹评衔办公室的事传出后,以前的林首长特地把他叫了去,臭骂了他一顿。大概意思就是你以前做过的事、留下的账都忘了?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抵,你别再犯牛脾气了。钟伟听后果真没闹了。
但不管怎么说,钟伟的少将军衔确实有些低,也因为如此,组织上给他划分的行政待遇是五级,这是大部分中将、少部分上将才有的。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八纵贺晋年也是少将
钟伟要是不一步登天,去当十二纵司令,先在二纵当副司令,等刘震当兵团司令接二纵司令班,再去朝鲜战场上转转,以他的战场指挥能力,还不赚上几个大功,到时候就能和梁兴初他们一样,凭志愿军军长战功,稳授衔中将。
确实是对白崇禧时候,钟伟没打好,授少将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