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诗文的“成长”,一个天才少女的迷失,简直是中国泳坛的悲哀

郭宝宝文学社 2024-12-03 04:27:34

在2023年3月20日的全国锦标赛领奖台上,出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在这一次比赛中,叶诗文仅仅以0.59秒的微弱差距与金牌错失交臂。尽管如此,她依然接过银牌,抿嘴微笑,眼神却充满了复杂情绪。

无人知晓这位在16岁就完成大满贯的天才少女此刻内心正经历着何种跌宕起伏。

这是她的第二次复出了。

有人觉得叶诗文不该再回来,毕竟都已经保送清华了,安安稳稳读书不是更好吗?然而,又有谁能理解,一个从6岁就开始在泳池里追逐梦想的姑娘,怎么可能轻易说放下就放下呢。

时光回溯至2012年,当时16岁的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锋芒毕露,一人独揽两枚个人单项金牌。彼时的她,是所有95后运动员中最早夺得世锦赛冠军的一员,也是近40年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甚至比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还小三岁。

可现实却是如此讽刺,曾经的中国泳坛天才少女,如今在国内赛事中只能获得亚军。

叶诗文的荣誉标签有很多:大满贯、金满贯、"劳伦斯奖"提名。。。这些荣誉不只是她最闪耀的勋章,同时也成了她最沉重的枷锁。

每当她想要退出比赛舞台时,那些压抑的不甘和期待都会促使她再次回归。

站在2023年的今天回望,叶诗文的"成长"故事,对于中国泳坛来说,何尝不是一个缩影?那些早早被推上巅峰的天才们,背负着太多的期待,却又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过度透支。

但叶诗文并未认输,她表示:能够重返赛场已经是心满意足的事了。这番话听起来感到了一丝心酸,但同时也让人颇为敬佩。

尽管在许多人眼中,她可能已经从天才少女的身份中褪色,但至少,她还在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叶诗文的经历并非是个人的,而是整个中国泳坛的悲哀。我们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如何培养天才,更是如何让他们的天赋得到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事实上,叶诗文的故事始于1996年。

那一年,在人间天堂杭州,叶诗文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与那些拥有显赫家世、优渥条件的孩子相比,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氛围和缘分。

忙碌的父母无暇照顾年幼的她,只能将她送到乡下姥姥家生活。这段经历或许让父母心存愧疚,但正是这样的成长轨迹,为她日后的拼搏精神埋下了种子。

命运总是在偶然中隐藏着必然。6岁时,老师发现叶诗文手臂长,脚大,腿长。"这孩子,天生就是游泳的料。

小叶诗文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进了体校的大门,只因那句简单的推荐。

其实小姑娘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抗拒。因为在她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西湖边玩水。再加上她的父母也很支持,觉得孩子会游泳是件好事。

在这个泳池里,启蒙教练魏巍被叶诗文的表现惊艳到了。他说:“这个孩子手臂有劲,水感非常好,将来成就不可限量。”魏巍的话,成为了叶诗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但真正让教练们印象深刻的,是叶诗文坚定不移的毅力。有一次训练时从假山上摔下来,小腿被划了很深的口子,缝了十几针。

其他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至少要躺一个月。但是她却在伤口刚刚愈合就吵着要下水,最后教练强制要求她多休息了几天。

就是这么一个坚定不移的姑娘,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精通了自由泳、仰泳、蝶泳、蛙泳四种泳姿。10岁那年,在省运会上,她击败了一群成年选手,勇夺50米自由泳冠军。

由于她具备了这份天赋,再加上这种狠劲,于是顺利地加入了省队。

然而命运对她并没有轻易放过。刚到省队的那会儿,教练楼霞把她当做“关系户”处置,差点就被埋没了。 直到那一天,省队举行了跳水队和游泳队的比赛,比赛要求从十米跳台跳下。

在所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叶诗文勇敢地跳入了水中。

楼霞的感叹揭示了,“一个运动员最缺的往往是那种所向披靡的勇气,而叶诗文恰恰具备这点。”天才不仅来自天赋,更需要那份敢拼敢闯的胆量。

楼霞因身体原因将叶诗文托付给了自己的丈夫徐国义。作为培养出周雅菲、罗雪娟、吴鹏等多位世界冠军的名帅,他选择了最简单的培养方式——顺其自然。

他意识到,有些天才,不需要过多的投入与干预,反而会限制或者毁掉她的潜能。

就这样,一个普通工人家的女儿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与勇气,开启了她的逐梦之旅。

在过去三四年间,中国泳坛创造了辉煌的"神话"。

在2010年,年仅14岁的叶诗文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她在全国锦标赛上惊艳表现,一举夺得冠军,并因此获得了去澳大利亚集训的资格。然而,事实上,在比赛开始前,没有人觉得这个瘦弱的杭州姑娘能有所作为。

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在澳洲进行训练时,叶诗文出色的表现吸引了肯伍德教练的目光。这位世界知名的泳坛大师一眼就看出了叶诗文的潜力,破例对她倾囊相授。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叶诗文的实力激增。

然后开始一段开挂的人生。

在2010年下半年的亚运会上,叶诗文一人就成功斩获两枚个人金牌,震撼四座。外媒纷纷预测她将成为年轻一代中最有希望夺得世界冠军的选手。

这种评价并没有夸大其词,因为在下一年,她就用实力证实了这一点。

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的混合泳比赛令人震撼,叶诗文一路落后,在前三个泳姿中表现平平,眼看就要错失奖牌。然而,在最后一个自由泳中,她展现了惊人的实力,超越了所有对手,成功逆转夺冠。

在这一刻,叶诗文不仅成为了95后第一个世锦赛冠军,还创下了近40年来最年轻世界冠军的纪录。

但这还不是最疯狂的。

2012年,年仅16岁的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两枚个人单项金牌,这在奥运会历史上都是头一遭——第一次参赛就成为了"双料冠军"。

同年的短池世锦赛,她再次以打破纪录的方式登顶。她甚至超越了"飞鱼"菲尔普斯的纪录,而且比菲尔普斯小三岁就完成了大满贯。

到了2013年,叶诗文获得了中国游泳的首个金满贯,此外,还赢得了被誉为"体育界奥斯卡"的"劳伦斯奖"的提名。

这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她已经不是仅仅的游泳明星,而是世界体育界的佼佼者。

媒体一直将叶诗文称为“中国泳坛第一人”,但是对于她来说,这些虚名并不重要。她只是想在泳池里自由自在地游泳,享受比赛的乐趣。

遗憾的是,这个愿望过于豪华而难以实现。

虽然大家都在热切欢呼这个“神话”的诞生,但却鲜有人意识到,这份成就的来临过于迅速和充斥着早熟。

没人知道叶诗文在光环背后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也没人去想,这种过度透支身体的成功,会在她身体发育期留下什么隐患。

中国体育令人悲哀的在于,我们总习惯制造奇迹,却忘了奇迹背后必然付出的代价。

天才的陨落往往突如其来,令人措手不及。

2016年,20岁的叶诗文生理上迎来了二次发育,这对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说,堪称噩梦。

身体变化导致她的竞技状态飞速下滑,里约奥运会上与奖牌无缘。

你知道最讽刺的事情是什么吗?

当年对她赞誉有加的媒体,刻薄的泼脏水。说她作品不再有新意,能力下滑,甚至怀疑其当年的成绩掺杂水分。

这些质疑像刀子一样在叶诗文心中划下深深的痕迹。

她压力太大,决定暂时告别泳池。她已经被清华大学保送,当个安心当学霸的人不是也挺好的吗?

运动员的血液里流淌的,从来都不是认命,而是不屈不挠的韧性和拼劲。

2018年,叶诗文决定复出参加短池世锦赛。那段时间,她每日都要在清华大学和训练场之间奔波。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以微弱的差距未能晋级决赛。

你说她傻吗?她本来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但却选择回来受罪。但如果你了解叶诗文,你就会明白她的倔强到底来自哪里。

从6岁起,泳池就成了她的另一个家。16岁就登上了世界之巅的她,怎可能就这样平凡的退场?

但事实却是残酷的。当新一代的天才们崭露头角,叶诗文发现自己已经难以再找到当年独步天下的统治力。这种无力感,恐怕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这不仅仅是叶诗文一个人的遭遇,在中国体育界,许多的天才少年少女都经历过类似的命运。我们的体制擅长造星,但却不擅长让星星持续发光。

设想一个20岁的姑娘要承担自己16岁时的辉煌,这难道不是整个体育体制的悲哀吗?

“不被理解的倔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种非常美好和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一品质表现在那些被别人视为奇怪或不合群的人身上,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想,尽管他们可能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人在引领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们可能选择追求某种艺术形式,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关心他人。事实上,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的来说,“不被理解的倔强”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它代表了一种独立思考和追求自我的精神。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这种品质,并为那些坚持自己原则和理想的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对很多人来说,2023年全国锦标赛的亚军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成绩。

对叶诗文来说,这次的奖项是宣告:我还在。

采访时,她感叹:"能够再次站在赛场上,我已经很满足了。"这句话看似平淡,但仔细想想,却让人心生感慨。曾经的天才少女,如今却因为一个亚军而感到欣慰,真是让人心酸不已。

但你别说,这反而让人看到了叶诗文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她永不言败。

仔细看看叶诗文的经历:6岁入门游泳,10岁就出名了,14岁开始代表国家征战国际比赛,16岁时就成为世界冠军,到了20岁却遇到了瓶颈。

这哪里是在培养运动员,简直就是在消耗青春。

但即便如此,叶诗文依然选择了坚持,她坚信,只要心态调整得当,就可以更好地冲击更好的成绩。这种坚韧与不屈的精神,或许正是比赛场上那枚金牌更值得珍视的地方。

或许有的一天未来,在我们回顾叶诗文的经历时我们会悟到:真正的成长并非一味地追求成绩,而是在跌倒后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

体育的精神动人之处,大概就在于此。

荣耀只能代表过去,只有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是一个运动员最珍贵的财富。

0 阅读:62

郭宝宝文学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