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大坝自2003年蓄水以来,历经20年的春夏秋冬,如今水域面貌大变样。长江一直因其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而被誉为“母亲河”,而三峡水库将长江母亲河的保护屏障架起,也因此成就了三峡大坝的壮丽。

都说“没有永恒的胜利,只有永恒的战略”,三峡大坝的建设也非一帆风顺。每年因蓄水引发的土地淹没和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层出不穷,但建设三峡大坝的意义不容置疑,防洪、发电、航运都有显著的效益。

而在这宏伟的人工水域建设完成后,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成了大众的另一大关切。有人说三峡大坝的蓄水淹没了土地,破坏了生态,还有人说三峡大坝的建设促进了水体的治理,改善了生态。
那么蓄水20年的三峡大坝,究竟是鱼类的天堂还是地狱呢?咱们就来看看水域里的鱼类是怎么看的。

>>>三峡水库蓄水之后,鱼类数量大幅增加,有些“鱼老大”现身
◆调查发现水域里鱼类数量比2011年翻了三倍
在三峡水库蓄水20年之后,这里已经成为了包括中华鲟、鲤鱼、鳙鱼、青鱼和草鱼在内的589种淡水鱼的栖息地。蓄水前的三峡水库水域面积小,水流湍急,不利于鱼类的栖息生存。
但水库蓄水后水体流速变缓,水温升高,为鱼类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调查数据也显示,三峡水库内鱼类数量已经比2011年翻了三倍。

◆四大家鱼数量占比最大,但是中华鲟依然很稀少
在589种鱼类中,四大家鱼,即鲤鱼、鳙鱼、青鱼和草鱼的数量占比最大。这些鱼类在水库中繁殖迅速,数量增长显著。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鲟的数量依然很稀少,这是因为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虽然水库蓄水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鱼类数量得到了增加, 但中华鲟的数量依然很少,主要是因为三峡大坝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这对中华鲟的繁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021年发现的1.3米胭脂鱼,成了水库里的“鱼老大”
虽然中华鲟的数量依然很少,但其他鱼类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比如在2021年的调查中,水域调查人员发现了一条1.3米长的胭脂鱼,纪录显示这条胭脂鱼重达50.86斤,成为了水库里的“鱼老大”!
这条胭脂鱼成了水库里的明星鱼,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水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青鱼可达150斤,这里的鱼类个体数量都开始变大了
同时,这里的鱼类个体数量也开始变大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条几十斤的鱼就已经是巨无霸了,而在三峡水库中, 一些鱼类的个体重量甚至可以达到150斤以上。
比如青鱼,属于草食性鱼类,饲养条件较好时,能达到30-50斤的重量,但在三峡水库中,青鱼完全有条件长得更大,甚至达到150斤的巨无霸体型。

>>>三峡水库内确实有各种鱼类栖息,鱼类的“乐园”
【调查发现】
通过调查发现,三峡水库是各种鱼类的“乐园”,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淡水鱼类栖息, 比如中华鲟、白鲟、青鱼、草鱼等,都是国家保护的水生生物。
这些鱼类在水库中繁殖生长,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此外,水库中的水草、水生植物也为这些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调查发现】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担心,三峡水库内的鱼类数量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过,专家表示, 三峡水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鱼类数量的增加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同时,水库内的生态系统会自我调节,保持生态平衡。
我们也可通过调查数据发现,水库中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589种淡水鱼的数量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里已成为一个真正的“鱼类乐园”
>>>三峡水库是鱼类的天堂,中华鲟数量不多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三峡大坝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导致中华鲟数量极少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三峡水库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鱼类的天堂。这里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三峡水库的水质清澈,水流平缓,水温适中,非常适合鱼类生存和繁殖。
但是中华鲟的数量却很低,主要是因为中华鲟是洄游性鱼类, 它们需要在海洋和江河之间进行洄游,以便繁殖和生长。但是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中华鲟无法顺利地洄游回长江进行繁殖,导致中华鲟的数量逐渐减少。
二、加强保护措施,投放鱼苗可以促进长江特有鱼种繁殖
为了保护长江特有鱼种,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在三峡水库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鱼苗投放, 每年投放数百万尾鱼苗,努力恢复长江生态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促进长江特有鱼种的繁殖,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三、加强生态治理,三峡大坝为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了资金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为长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保护效益,也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适当的投资,三峡大坝可以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同时,三峡大坝也可以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态保护“先锋”。
Conclusion:鱼类的天堂还是鱼类的地狱?三峡水库是一个“鱼类乐园”,这里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但是中华鲟的数量却很低,主要是因为中华鲟是洄游性鱼类,它们需要在海洋和江河之间进行洄游,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中华鲟无法顺利地洄游回长江进行繁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相信中华鲟的数量会逐渐增加。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让长江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态保护“先锋”!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希望三峡水库可以继续发展壮大,为长江生态的保护贡献更大的力量。
绝对不会有水库大,更不会比水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