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汉盖房,老者前来讨饭,老者说,别盖了,下面有棺椁

博学的星 2024-02-13 06:37:01

一、背景介绍

时间回到20世纪初的70年代,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在北方广阔的乡村地区,绝大多数人还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这些土坯房多以烟灰、黄土和稻草混合制成,牢固程度不高,防水和保温效果都很差。只有少数富裕一点的人家才能盖上砖石结构的房屋。

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市北郊的一个名叫“双河村”的小村子里。这个村子人口不多,共有43户人家,大部分都是姓王的。村里有条小河从中间穿过,将村子一分为二,所以当地人就称这个村子为“双河村”。

王得友是这个村子里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他父亲名叫王化龙,母亲叫做杨素英,一家四口住在村南头的一间土坯房里。王得友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王得权,哥哥已经成家立业,和他嫂子住在村北头。王得友还有一个比他小五岁的妹妹王得意,妹妹长得漂亮聪明,深受父母疼爱。

王得友本人性格朴实勤劳,对人友善热情。他小时候家境不太好,父亲王化龙是个军人,经常外出执行任务;母亲杨素英靠种地和养鸡鸭维持家用。王得友虽然能吃苦,但学习成绩一般,初中就辍学回家帮忙了。这些年来,王得友在家务农,经常到镇上帮人拉货赚钱,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今年年初,王得友的父亲王化龙退伍回到家中。父亲对王得友说,现在家里经济条件改善了,要给他盖一间新的房子,等他娶妻生子后住。于是王得友就开始筹划建新房的事情。

王得友把此事告诉了母亲和妹妹。母亲杨素英非常高兴,她说等王得友有了自己的新房子,她就放心他去镇上找对象结婚了。妹妹王得意也激动不已,提出要给未来的嫂子提前缝制好被褥床单。

王得友原本住的房子面朝南边,背靠着村口的一片空地。这片空地约有150平方米,原本村里人把柴火堆在这里,后来村里通了天然气,这处空地就一直闲置着。王得友决定就在这个空地上盖新房,离原来老房子很近,以后两家人吃饭和过节也方便。

为了筹集建房经费,王得友前后工作了几个月,把积蓄都拿出来。他还借了亲戚好友一些钱,加上父亲的退休金,终于集齐了建房的资金。年轻力壮的王得友想自己动手盖房,但父亲王化龙说这活儿重要,还是请几个木匠和泥瓦匠的帮忙为好。王得友也觉得有道理,就请来几个村里木工和泥工商量盖房事宜。

二、盖房过程

王得友选择的空地位于村南,临街且通风采光都不错,非常适合建房。他先请人把空地上的杂草枯枝都清理干净,连根拔起。然后他们在空地四周打下木桩,划出一间20平方米的房屋范围。这是王得友未来的新房。

王得友请来几个木匠,他们带来木料工具,开始打地基。按照规矩,盖新房必须从“立马始”,就是要先在选定的四角位置立起四根主要的木桩,这四根桩被称为“马桩”。立好马桩之后才可以开始夯实地基。

木匠们用锤子在四角打下木桩,然后在中间间隔半米处再打下多根木桩。共打下了12根木桩作为地基桩。接着他们用浇灌的方法在木桩内外倒进磐石、粘土,用大锤反复击打夯实。花了两天工夫,地基才夯实完毕。

另一边,王得友找来几个泥瓦匠,他们开始制作烧制土坯块。当时没有机器,全靠人工混合黄土、水和稻草,然后用模具制作坯块。这些坯块晾干后就可以用于垒墙了。泥瓦匠们制作了上千块土坯,堆砌在空地一边。

地基完成后,王得友按照风水先生给的建议,选定了一个吉日动工盖房。这一天王化龙和杨素英特意包了饺子,请村里亲朋好友来参加小小的房屋开工仪式。王得友做了地主,接待客人们吃饺子,感谢大家来捧场。

仪式完成后,木匠和泥瓦匠立刻开始忙活起来。四名木匠架起房屋的主体结构,他们在地基桩上梁柱,注重梁柱结合处的牢固程度。两个泥瓦匠在旁边帮忙递东西,有秩序地把土坯一块块粘贴上去。王得友和王化龙也帮着搬运料理。

盖房进行得十分迅速顺利。一个星期下来,主要的梁柱结构已经成型,外墙的土坯也打好了一半多。王得友高兴地说,按这个进度,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封顶了。

三、老者来访

一天中午,王得友正在房顶上帮忙钉顶棚的木板。村南的田埂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蹒跚的老者,他缓缓朝王得友这边走来。

这老者걔개看起来约七八十岁,身穿一件破烂的白色棉袍,头戴一顶脏兮兮的草帽。他背弓着腰,步履蹒跚,左手还拄着一根粗木拐杖。右手提着一个破旧的布袋,看样子应该是用来装食物讨饭的。

王得友立刻认出这是一位外地来的乞丐老者。近年这个地区经常发生旱灾,外面的穷苦人来内地讨饭的很多。这老者应该就是遭遇灾难,才流落到这个村子来乞讨的。

老者一瘸一拐地朝空地这边走来,慢慢走到王得友面前。他抬起头,王得友这才看清他满脸皱纹,白胡子拉碴,显得很是苍老。

“老乡……给我些吃的吧,我已经连续三天没有食物了。”老者哀求道,声音干涩虚弱。

王得友心里立刻升起一阵怜悯之情。他从房顶轻巧地跳了下来,对老者说:“老伯伯,您莫要担心,我家里正好煮了饭,一定给您盛上一碗。”

“多谢您老乡!多谢您!”老者激动地连连谢礼。

王得友让老者在空地的老树底下歇息片刻,自己则跑回家取来一碗热乎的白米饭和几个荷包蛋。老者接过饭食,手抖个不停,吃相狼狈但异常急切。

王得友在老者吃饭的时候细细打量他。这老者说话带着轻微的口音,应该不是本地人。他双目湛蓝,鼻子高挺,面部轮廓并不像典型的华人朂容。王得友猜想,他极有可能是西北地区来的外乡人。

就在老者吃完饭,王得友正想问问他哪里人时,老人面色一变,神色严肃,做出要说话的手势……

四、畅饮款待

王得友的父亲王化龙也从房里走了出来。他看见老者狼吞虎咽的模样,立刻让王得友再盛一碗饭给老人家。

王化龙是个老实善良的人,他对王得友说:“这个老伯伯肯定是遭遇了灾荒,才会沦落到外地乞讨。咱们天下之大,遇到同胞穷困就是一家人,应该互帮互助才对。”

王得友听父亲这么说,又往老者碗里添了两个煮鸡蛋。老者连声道谢,又接过鸡蛋吃了起来。他的胃口很好,两碗白米饭和四个鸡蛋很快就消灭干净,还抹了抹嘴唇,意思是不够吃。

王化龙见状,连忙叫王得友再去锅里盛饭。王得友这回直接端来整锅饭菜,里面还有几块炖猪肉。老者高兴坏了,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王得友和王化龙相视一笑,都对老者这种热情的胃口感到惊奇。过了一会儿工夫,老者终于吃饱了,他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无限的感激:“多谢两位老乡的款待,我吃得太猛了,实在过意不去。”

王化龙摆摆手说:“老伯伯请吃饱了就好,吃饭的时候没必要顾忌太多。我小时候曾经遇到过一次灾荒,那种挨饿的感觉至今难忘。能帮助到您我们很高兴,这也是一种福缘。”

老者听王化龙这番话,眼睛湿润了起来。他惭愧地说自己实在过意不去,就想早点离开,免得连累他们。

王得友见状赶紧劝老者再歇会儿,今晚就住他们家好生休息。但老者坚持要离去,说自己还要赶路到下一个村子。

王得友和王化龙只好送老者出大门,目送他艰难地走远,心中对这位可怜老人充满了怜悯。

五、老者警示

老者刚吃饱饭准备离开,忽然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他勉强站稳,急忙招手让王得友过去。

王得友连忙赶过去扶住老者,问他怎么了。只见老者脸色凝重,已经不见平时的慈祥了。

老者神秘兮兮地对王得友说:“年轻人,我刚才进了你家门,就感应到你们选的这处空地地下埋藏着棺材!”

王得友听了大吃一惊:“老伯伯,你怎么知道地下埋着棺材?这话从何说起?”

老者叹了口气说:“我姓陈,祖上有相命的人,我也稍懂一些风水堪舆。儿啊,我一进你家门,就感觉到地脉中涌动的阴气,你们选的这处空地下面极有可能埋藏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棺椁。”

王得友愣住了,过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老伯伯,你这话我实在难以置信。要知道我们村已有几百年历史,谁会在我们空地里埋棺材呢?”

老者摇头说:“历史太长,先人所为难以预计。我进门时的感应非凡,决不会错的。为你们好,我劝你立刻停工,另选空地才是上策!”

王得友犹豫了,他还是不能完全相信老者的话:“就为你一时感应,便要我白白毁掉半个的房子?老伯伯,你也知道盖房不易,这对我们家是大事,不能因一时疑虑就改主意。”

老者听王得友这么说,脸色愈发凝重:“年轻人,我再劝你最后一次,如果继续盖下去,你和家人必将面临厄运!我今天特地回头是看你们赏饭待我热情,才搭救你们于危难之中。”

王得友这下看老者并非虚言,心中也起了几分疑虑。但他还是认为仅凭一时感应便改变既定计划过于草率,所以还是决定继续盖房...

六、事后验证

尽管老者一再劝告,但王得友还是决定继续盖房。老者无可奈何,只能摇头离去。

在老者的再三警告下,王得友多少还是有些提心吊胆。但理性分析来看,仅凭一个外来老者的感应就改变既定计划,确实有些牵强。再者,房子已经盖了一半,如果停工不动,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白白浪费了。

经过深思熟虑,王得友还是让木匠和泥瓦匠继续工作,准备尽快完工。可就在房子只差最后粉刷和装修的时候,王得友却遇到了生命中最沉重的打击。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附近发生了烈度7.8级特大地震。这也是当时中国有观测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地震发生时王得友正睡觉,他被突如其来的震动惊醒,还没反应过来,房屋就在剧烈摇晃中塌陷了。王得友被压在柱子下面,耳边都是父母和妹妹的惨叫声。过了不知多久,王得友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挣扎着爬了出来,然而父母和妹妹都已不幸遇难。

王得友痛哭失声,这一刻他才恍然大悟,老者的预言竟然成真了!如果当初听从老者劝告,停止盖房的话,或许父母和妹妹还会得以幸免!

地震过后,政府组织力量对灾区进行救援和重建。王得友原来的房基被完全清理,要重新选址盖房。这时挖土机才从土下挖出两具古老的木棺,证实了老者的预言不虚。

王得友无比后悔当初的不听劝告,同时也对老者神奇的预知能力刮目相看。他终生难忘老者的嘱咐,并以此勉励自己要善待每一个穷苦的过路人。

七、现今述怀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过后,王得友的家乡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政府的支持下,村民们把原先破烂的土房都改建成了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房屋,采光和防震性能都大为提高。村子里的道路拓宽了,还铺设了下水道和自来水管道。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如今距离那场灾难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村里的老一辈群众大多已经过世,年轻人也逐渐外出打工创业。只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村中宁静地度过晚年。

王得友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长寿老人之一。现在的他已经九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每每闲谈起往事,王得友还经常提起那位神奇的老者。

“要不是那位老伯伯提醒我,我全家恐怕早就毙命了。我至今不明白,一个外乡过路人怎会对我们村的龙脉了如指掌,甚至预知了地震的发生?”每次聊到这儿,王得友都会摇头感叹。

而王得友选址盖房的那块空地,现今已经改建成了村里的公园。那里种植了许多树木花草,放置了石凳、棋牌桌。村里乐龄的老人们总喜欢聚在这处公园坐坐聊聊,过过瘾。

有一次王得友照例在公园溜达,忽然看见一个老者独自坐在石凳上。那老者身着白袍,头戴草帽,正仰望天空发呆。

王得友走过去寒暄了几句,才发现这位老者正是40多年前来到他家讨饭、提醒盖房的陈伯伯!这令王得友惊喜莫名,连忙拉着老者聊起往事。

“啊,我也记得你,年轻人。看你白发苍苍,人到暮年才明白我的话吧?”老者笑语盈盈。

王得友长叹一声:“陈伯伯,您当年的神预知,至今令我难忘!我一生受您恩典,今日能与您再度相见,实为我莫大的幸事!”

陈老笑而不语,拍拍王得友的手背。日光温暖,两人面带微笑,一同仰望那片蔚蓝的天空。

0 阅读:40

博学的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