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短暂而绚烂的一生有多精彩

透明雨y 2024-09-06 12:02:34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衣冠楚楚”最早是形容蜉蝣的。蜉蝣,世界上寿命最短的动物。

蜉蝣的寿命之短是出了名了,连古人都说“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用以比喻人生短暂,转瞬一生死,蜉蝣的一生美丽而又短暂,它们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真爱。

蜉蝣是一种原始的有翅昆虫,从遥远的石炭纪一直繁衍至今,它躲过了恐龙大灭绝,极端的冰河气候也没能让它灭绝,更不可思议的是,两亿年的时间里,蜉蝣的身体和习性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

蜉蝣是蜉蝣目昆虫的总称,这是一个种类繁多的家族,全世界已描述的就超过3000种,被分为42科400多个属,中国也有200多种。

它的体型细长柔软,通常只有3到27毫米,渺小得如同尘埃,所有蜉蝣的成虫其实都差不多,有些种类的雌性甚至只有5分钟的寿命,而另外一些寿命长的也就两三天。

蜉蝣的成长期分为虫卵、幼虫、亚成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当卵孵化后,他们要在水中经历漫长的独立成长,在幼虫阶段,浮游都是生活在水中,蜉蝣的稚虫会吃蚊子的幼虫、藻类和水中的颗粒食物,它抑制了蚊子的数量。

它们需要休眠一年以上,蜕皮成亚成虫,这一阶段的他们要反复经历10到50次的蜕皮,才能慢慢演化到有翅膀的亚成虫阶段。

蜉蝣最精彩的部分是它们的成虫,当蜉蝣体内的结构和翅膀发育成熟时,就会进入羽化阶段。

亚成虫在大约24小时后蜕皮成成虫,当蜉蝣蜕变成虫后,它便拥有了能够飞翔的翅膀,但口器却近乎完全退化,与此同时,体内的大部分内脏被排出体外,腹部几乎成为了一个空气囊。

因此,自这一阶段起,蜉蝣便停止了进食,转而依赖之前储存的能量来维持后续的生命活动,这也代表着他们即将离开水中,当它们跃出水面的那一刻,也就表示它们的生命将进入倒计时。

水中的鱼类早对每年一度的蜉蝣大餐觊觎已久,水面的家禽也对蜉蝣随时狼吞虎咽,但刚逃离魔掌,又坠入地狱,空中鸟类的捕猎能力更是登峰造极。

或许是造物者早就预料到了这类弱势群体的最终命运,于是让他们以数量取胜,仅一周的时间,水面上就升起大约100万只浮游,它们如同杨柳絮一般四处飘荡。

他们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仅剩的几小时内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婚飞交尾每年春夏交替之时,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蜉蝣羽化为成虫在空中飞舞求偶,在水里潜伏了三年的时间,只为这一刻的昙花一现,明知道下一秒会死去,他们仍在拼尽全力感受着短暂的美好。

蜉蝣成虫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几乎抛弃了一切,只留下一个目的——繁殖。当蜉蝣成虫完成繁殖后,雄性蜉蝣便会跌落水面,成为水生动物的饵料,而雌性蜉蝣将卵产在水中后,也会疲倦的死亡,也许这就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由来。

在最灿烂的时刻,生命戛然而止,朝而生,暮而死,基本就是一个蜉蝣一生的写照。生命都是很脆弱的,人生在世属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当我们感叹生命的短暂,为何不活得精彩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