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得知皇帝下令处死自己,急忙对妻子说:快去举报我要谋反

兜兜历史迷吖 2025-02-08 13:39:59

清朝有一位大臣,明明被皇帝判了死刑,却不想着求饶逃命,反而让妻子向上举报,说自己有谋反之心。

难道他临终前,也不想让妻子苟活于世,想利用谋反之罪,让皇帝株其九族?

一代权臣

这个大臣叫做纳兰明珠,是康熙身边的大红人。

如果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那他儿子的名字肯定听说过,因为他儿子叫做纳兰性德。

在网络上流传许久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便是他儿子纳兰性德写的。

虽然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更大,但在官场上,纳兰明珠成就可比其子大多了。

明珠出生在满清入关之前,其祖上是多尔衮的得力干将,为南下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入关之后,纳兰一族也就成为朝中重臣。

虽然蒙祖上庇佑,明珠很早就入宫做事了,但始终都属于边缘人物,一直得不到重视。

这和祖上的高官厚禄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他一度非常挫败。

没过多久,顺治帝在紫禁城内驾崩,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登基称帝,成为紫禁城的主人。

其实,按照正常的继承顺序,康熙也成不了皇帝。

但当时北京城内天花横行,很多年长的皇子都死在了天花之下。

反倒是年幼的康熙挺过了这波传染病,靠着出色的免疫体质,顺利赢得了皇位。

康熙刚刚登基的时候,自然什么都不懂。

顺治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给自己这个年幼的儿子留下四个托孤大臣。

朝中有一位托孤大臣就了不得了,而康熙身边有四位,再加上后宫太后,可想而知,他的压力得有多大。

年幼的康熙,对朝堂完全没有把控力,和傀儡皇帝没啥区别。

虽然康熙没办法和托孤大臣抗衡,但他也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比如和皇宫中的侍卫打好关系。

也是在这段时期,康熙与年长自己二十岁的纳兰明珠成为了“莫逆之交”。

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中,明珠发现这个小皇帝一点都不简单,无论是谈吐,还是行动力,一点都不逊于先帝顺治。

而康熙也发现明主虽为宫中侍卫,但学识非常深厚,尤其对汉文化研究颇深。

于是,康熙不断提拔他,一直升到内务府总管,管理宫廷中的衣食住行。

这一职位,只有皇帝的亲信才能做,由此可见小康熙对明珠的喜爱。

但那些托孤大臣会容得下日益受宠的纳兰明珠吗?

行事果决

在朝堂之上,每日除了处理必要的国事,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了权力勾心斗角。

以鳌拜为首的托孤大臣也不例外,他们互相构陷,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最夸张的时候,鳌拜为了争权夺利,竟然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另一位托孤大臣害死了。

这让少年康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虽然当时明珠也算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但实力远不能和鳌拜抗衡。

思虑良久,明珠建议康熙,不要妄想通过正当手段除掉对方,只有趁其不备,采用雷霆手段,才能杜绝后患。

于是,明珠为康熙私下训练了一批年轻力壮的死士,平日里穿上侍卫的衣服,作为康熙玩伴。

私下里接受各种暗杀训练,希望能将鳌拜擒住。

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两人觉得时机成熟,下诏让鳌拜独自入宫,然后伺机将其擒拿。

于是,康熙和明珠联手,兵不血刃地铲除了鳌拜一方势力,将权力重新夺了回来。

手中拥有皇权的康熙,开始励精图治,整治天下,与万民休息,让清朝迎来了第一个盛世之象。

虽然在康熙的治理下,清朝呈现出一切欣欣向荣,但私下里却暗潮涌动,尤其是身处南疆的藩王吴三桂。

在满清入关的时候,为了尽快平定天下,所以分封了三个汉人藩王,而主动打开山海关的吴三桂实力最大,名气也最大。

封地与吴三桂接壤的平南王尚可喜,经常遭到对方的打压和欺负。

为了整治吴三桂,尚可喜想了一个馊主意,他主动上疏,用着“表忠心”的名义,要求康熙撤掉他的藩王头衔。

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一看,立马也上疏,要求康熙也撤掉他们的藩王之位。

乍一看,三个藩王也太懂事了吧,居然主动要求撤掉自己的藩王,搁到其他朝代,皇帝做梦都能笑醒。

所以,朝堂之上的臣子听到这个消息,都夸赞这三名汉人藩王确实不错,居然主动开口,要求皇帝主动削藩。

只有康熙在拿到三个人的奏本时,愁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吗?

权力博弈

其实里面的权力博弈太多了,因为三人都是请求撤掉自己的藩王之位,却只口不提兵权的事情。

藩王只是一个头衔,重要的是他们手中的兵权。

如果康熙只夺其头衔,那就是违背了祖上“共治天下”的承诺,三位藩王必反。

如果不削藩呢,那康熙这辈子就别想开口了。

毕竟削藩只能喊一次,喊第二次的时候,在民心上就不占优势了,而且藩王还占据主动优势。

就像明朝初期建文帝的削藩一样,要么雷厉风行,要么循序渐进。

但偏偏朱允炆嘴上喊得震天响,行动却跟不上,最后朱棣发动靖难,被篡夺皇位。

面对这个难题,明珠力排众议,坚决让康熙削藩。

因为他认为三个藩王敢如此上疏,肯定早做好了造反的准备。

既然他们早晚都是反,干脆答应他们的要求,削去其藩王头衔,只要对方敢反,朝廷就出兵镇压。

这样一来,既能先发制人,又能师出有名。

果然,没过多久,吴三桂三人纷纷起兵造反,而康熙早有预料,立马派兵镇压,最终铲除了藩王之祸。

从此之后,明珠愈发受到康熙皇帝的宠爱,一度权倾朝野,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权力大了之后,难免会涉及到权财交易中。

明珠也未能幸免,收取了不少人的钱财,不过也推荐了不少贤臣能士。

但这件事还是遭到他人举报,尤其是另一位叫索额图的大臣,双方互相构陷,搞得康熙十分恼火。

后来,有一个巡抚冒死上谏,控诉明珠在朝堂上卖官鬻爵,收敛大量起钱财。

遭到弹劾的明珠,很快就被抓了起来。

见到明珠失势,一些官员开始疯狂编写“罪证”,希望能将明珠杀死,永绝后患。

而康熙也想借此打压一下纳兰一族,打算将其秋后问斩。

明珠听闻消息,立马打点关系,给妻子传了一句话——想让我活命,找人举报我造反!

一开始,妻子并没有反应过来。

因为造反之罪,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哪有人担心自己死的不够惨的?

而其子纳兰性德看到后,立马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计,开始暗中举报父亲有谋反之罪。

而康熙自幼和明珠待在一起,自然知道明珠的本性,虽然贪点小财,但绝不可能造反。

于是,康熙便认为之前的所有证据,可能是他人的诬陷。

就这样,康熙并没有杀掉明珠,但永不再重用。

而明珠也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死狱中逃出来,虽然没了往日荣华富贵,但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2 阅读: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