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财经/ 原创】
过去十几年,城商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商业银行,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迅猛崛起。面对头部全国性银行的强势竞争,多家城商行通过发展零售金融、数字金融及差异化定位等各种形式,开启全面突围之路。
然而,近两年城商行普遍面临诸多转型挑战,行业格局因此迎来大洗牌,数量可能由高峰期的143家缩减至118家(公开数据)。受限于区域发展的城商行,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正在上演着一场场生死拼杀的“肉搏战”。
01 积极突围:走具有区域特色的经营之路零售金融业务转型成为诸多城商行破局发展的新方向,上市城商行长沙银行依托当地政府资源,发挥平台、生态和场景等高效率获客形式拓展零售业务,截至2020年6月末,活期存款中零售存款占比超过40%,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居榜首;广州银行专注于信用卡细分市场。截止2020年末,广州信用卡贷款余额达到了713亿元,在城商行中数量最高。
图/pexels
城商行受区域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较大,而新冠疫情助推城商行加速线上业务布局。据IDC调研,截止2020年7月,50家区域性银行样本中,超九成的样本已经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
数字化将帮助银行触达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组建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电子账号、银企直联等多种线上业务服务渠道。
各地城商行基于自身优势,打造出了特色化的数字化发展路径。江苏银行直销客户数超3000万户,月活已达80万,稳居行业前列;上海银行在业内首创“B2B2C”模式并推广,扩大互联网金融业务生态圈;苏州银行则推进平台特色模式,搭建的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迈入2.0迭代升级阶段,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需求。
城商行通过深挖当地客户需求,在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缝隙中寻求生机。
02 绝处求生:身陷内忧外患的窘境待解因地方区域经济下行,城商行普遍面临利润率走低问题。2021年2月9日,银保监会官方网站发布的《2020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显示,去年全年城商行整体实现净利润2146亿元,比2019年度减少363亿元,同比下降14.5%。
图/pexels
资产质量下行风险也不容忽视,仍在考验着尚处于转型期的各大城商行。面对困局,部分城商行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寻求上市,以补充自身核心资本,用于满足经营需要。目前,134家城商行中已有25家银行实现了上市目标,然而,能否解困仍然尚待时间考验。
近两年备受关注的银行兑付压力,也为投资者风险意识提升上了新的一课。在去杠杆和融资收紧的大形势下,这些兑付难甚至频频暴雷的银行,大多集中属于城商行,而违约事件频发导致信用风险蔓延。2019年,包商银行就因为经营不善被中国人民银行接管。据相关数据披露,89%的股权由明天集团持有,包商银行沦为明天集团的“提款机”,大量资金被股东违规挪用,出现严重信用风险。此后,事件不断传导,多个地方性银行资产质量问题被曝出。
因为城商行错综复杂的区域依赖性以及天然“发育不良”的地方股权关系,经营模式出现了极强的局限性。
2020年温州银行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2.34亿元、1.59亿元,增速分别为0.08%、-77.0%,深陷难以挽救的经营问题。因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让诸多隐患长期引而未发。今年5月,浙江省联社接管了温州银行。
问题爆发因业务发展集中度高,与房地产绑定存在风险隐患。温州银行前十大股东中,有超过半数从事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相关业务。尽管在此之前,温州银行因房地产贷款管理问题频频受到监管问责,然而转型遇到瓶颈,终究未能脱困。
图/pexels
从监管组织架构层面看,城商行、城市信用社和民营银行同出一脉,都归属于银保监会下辖的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部负责。如今,强监管的触手也已从城商行泛化至互联网银行等民营银行范畴。自包商银行暴雷之后,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部发起对全国城商行、民营银行全景式风险排查,亿联银行在这一波排查下中招。1月19日,亿联银行因“未能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被罚款二十万。亿联银行是东北首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也是国内第四家互联网银行。
4月,中央人民银行长春支行对亿联银行开出8张罚单,其中涉及内容有因“未准确、完整、及时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未按规定处理异议;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为客户开立匿名、假名账户”等四项违法违规行为。最终,亿联银行被罚款超百万,7位相关责任人共计被罚款14.2万。亿联银行整体呈现资产负债双增的扩张状态,此次暴露的问题也是互联网银行野蛮生长的一个缩影。
城商行以及民营银行连续出现合规问题,这必然让监管层愈发警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多数城商行将持续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城商行、互联网银行等或许因区域小环境变化而出现意料之外的发展,在机遇和风险的边缘走钢丝的状态,的确让人足够期待故事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