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明老师原创内容
#第1996篇
给出题人一个下马威,先搞定标题的作用+首段作用这2个题型。
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实话很多家长都是让孩子去刷题,有没有想过,一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题,你让孩子如何刷,从开头的分析:标题的作用,到最后,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话的作用。每个段落又有不同的划线句子赏析,加点词语赏析。
发现规律没有,变的题,不变的是题型。
一个人的演讲
张以进
(1)十岁那年,班主任陈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得知消息后,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是个农家孩子,虽然作文写得好,但对演讲却是一窍不通;至于登上那高高的演讲台,那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2)放学回家,父亲看我心神不宁,就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把老师想让我参加演讲比赛的事说完之后,带着哭腔恳求父亲:“爸,我不想去演讲。你去跟老师说说,让其他同学参加吧!”父亲先是劝我参加演讲,可我就是不愿去。看我耍赖的样子,父亲从口袋里摸出旱烟筒,装上几缕烟丝,点燃后抽了一口:“我到陈老师家去一趟,答应与不答应,你都要准备。”
(3)父亲很晚才回家,走到我床前摇了摇头。一直醒着的我,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陈老师没有答应父亲的请求。看着父亲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转身给了父亲一个脊背,心想:这么点事都求不到陈老师,实在不行,只好自己随便应付一下了。
(4)父亲以为我睡着了,帮我掖了掖被子,走了。
(5)因为这件事,我很生父亲的气。第二天放学的时候,父亲端给我一碗米饭,我也没理他。晚饭后,我一个人做完作业。就在我收拾作业本的时候,一直蹲在旁边的父亲对我说:“拿着要演讲的那篇文章,你跟我来一下。”
(6)我和父亲趁着夜色出了村。走着走着,父亲竟然把我带到了学校操场里。满天的星光下,校园里空无一人,除了蟋蟀的鸣叫声,四周静悄悄的。父亲带着我走上操场边的主席台,拿出一个崭新的手电筒,对我说:“你站在这里,讲一讲那篇文章。”
(7)父亲的话里充满了鼓励,让我无法拒绝。我接过手电筒,父亲走到了台下,搬了块石头坐在操场里。
(8)站在主席台上,我的脸涨得通红。银白的月光倾泻下来,我只能看到父亲黑魆魆的身影。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我硬着头皮开始演讲,没讲几句,我就忘了后面的文字,开始结巴。我抬头看看父亲,他依然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像个忠实的听众。
(9)停顿片刻后,我再次从头开始演讲。一遍,两遍,起初我感觉很不自然,有时候连话语也不连贯。说着说着,我心中的恐惧感渐渐消失了,演讲也变得逐渐通顺起来,到了精彩之处,父亲还为我鼓掌加油。那天晚上,在很多人温馨的睡梦中,朴实的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10)“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一次,人生要学会面对。”回来的路上,父亲这样告诫我。我记着父亲的教诲,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训练,我登上了学校演讲比赛的舞台,获得全校第二名。
(11)第一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的获奖,父亲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每当人生中遇到艰难曲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人生要学会面对。也正是不断地去面对,让我在人生路上不停地去攀登新的高峰。
(12)光阴荏苒。四十年后的一天,我去拜访陈老师,无意中说起那次演讲比赛的事,陈老师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你父亲来找过我,和我聊了一些你学习上的事,但他没有说过让你退出比赛。”
(13)回家后,我问起父亲。父亲笑笑说:“每只雏燕都有学试飞的时候,没有第一次的试飞,燕子怎么能学会高飞呢?!所以,我根本没想让你退出比赛。我去找陈老师,只不过是去听听陈老师对你的评价。从陈老师那里回来,我心中更有底了。”
(14)我恍然大悟。四十年后,我终于明白父亲的心意,是他鼓励我学会了第一次勇敢面对,我就像第一次试飞的燕子,他在背后默默鼓励我慢慢学会高飞,让我飞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选自《上海故事》)
问题
1.把第2段划线句子,改为下面的句子可以吗?分析一下!
改为:看我耍赖的样子,父亲说:“我到陈老师家去一趟,答应与不答应,我也不敢说,你先在家等着。”
2.赏析第3段划线句子。【人物赏析常见角度:描写方法+概括句段内容+人物心理情感】
3.第5段划线部分是不又让你体会到不能删掉了呢?
4.第6段划线语句属于什么描写?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5.下面蓝色标注语句属于什么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父亲带着我走上操场边的主席台,拿出一个崭新的手电筒,对我说:“你站在这里,讲一讲那篇文章。”
6.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第10段划线句子父亲这句话的理解体会。
7.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8.下面语句流露了“我”什么情感?
......到了精彩之处,父亲还为我鼓掌加油。那天晚上,在很多人温馨的睡梦中,朴实的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9.结合第13段文本内容,大家会意识到真相在意料之中,细想想前文是有伏笔的,请你说一说伏笔的运用。
10.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11.全文的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12.开放题型:请按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从父亲的角度,将其引导“我”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的过程补充完整。(1)(2)父亲找老师未提换人的事,了解“我”学习情况,却告诉“我”老师不同意换人:(3) (4)
13.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4.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主旨是什么?
15.联系实际: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过放弃的念头吗?又是什么促使你坚持下来的?
答案
1.原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表面看似写父亲吸烟,实则是写父亲在对此事认真思考的情景,去掉后就无法体现这一效果;原句的语言“答应与不答应,你都要准备。”是一个表命令的祈使句,意味着必须准备,语气强烈,而修改后“我也不敢说,你先在家等着”,语气缓和,意味着要是答应,你可以不准备,与原文情节不符,也改变了父亲形象,因此不可以这样修改。
谈体会
通过上述比较,可见,分析一个人物的形象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其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来体会;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要根据你给人物的定位从而赋予人物恰当的描写方法才行。就如刚分析的句子,其实作者也是对父亲的细腻刻画,属于细节描写。当然作者极有可能写实,这也就又提醒我们,写实很多时候不能忽略一些细节的描绘,不能粗略大概是这样就行。放到写作中,我们也可以为塑造心目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合理想象,虚构添加细节,为更加突出人物形象而服务。
2.
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具体生动写出因为父亲没能跟老师说好退赛而不满的心理。“实在不行,只好自己随便应付一下了。”也写出“我”硬着头皮上的想法。
3.
是的,划线部分更好地体现了父亲一直在思考怎么办,不单单是一个动作。
4.
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校园清幽寂静的氛围,暗示了“我”面对未知事情时好奇、紧张、害怕的情绪;为后文写“我”最终能够心无束缚地完成第一次演讲创设了条件;从侧面体现了父亲为了鼓励“我”学会勇敢面对的用心,以及他独特的教育智慧和对“我”深沉的爱。
5.
动作描写。写父亲当观众鼓励和陪伴我去演讲,体现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6.
这句话是告诉我在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困难时,要勇敢、自信。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直面问题,要敢于面对挑战。
7.
标题作用:设置悬念,演讲是面对很多人,为何是“一个人”的演讲,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既点明了文章主要内容,又是本文叙事的线索。
8.
流露出对父亲真挚的感激之情。
9.
伏笔1:我提出退赛,父亲吸着烟对我说的那些话“答应不答应,你都得准备。”可见父亲就没想让他退赛。
伏笔2:父亲从陈老师家很晚才回来(了解孩子情况去了),却摇头,表示不能退出。伏笔3:带“我”去操场练习,说明父亲自己很清楚要“我”参赛。
10.
开篇交代下文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
写自己接到演讲比赛任务时的忐忑不安,为下文请求父亲跟老师说退出比赛的情节做铺垫。
11.
收束全文,点明主旨,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对父爱的赞美。
12.
(1)父亲同意“我”的恳求去找老师换人;(3)父亲带“我”到学校操场上,帮助“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4)父亲告诫“我”人生要学会面对,这个教诲让“我”最终登上学校的演讲比赛舞台。
13.
①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因为演讲比赛而忐忑不安,父亲积极了解原因后,为照顾“我”的情绪,答应“我”的恳求去找老师换成其他学生;②循循善诱、教子有方:因为“我”缺乏面对演讲比赛的勇气,他便带“我”去操场上练习,并且及时给予“我”鼓励和教诲;③智慧、用心良苦:面对“我”消极退赛的情绪,父亲不是一味地顺从“我”的想法,而是先了解情况,然后又用心良苦地鼓励“我”,用他的教诲影响“我”。
14.
①表达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因为要参加演讲比赛而忐忑不安,父亲并没有因为“我”的胆怯而呵斥“我”,也没有因为心疼“我”而直接向老师表达演讲而是用心良苦地帮“我”战胜恐惧,学会面对,让“我”在人生路上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
②表达对父亲的感恩,对父爱的歌颂。是父亲在“我”害怕面对的时候,及时给予“我”鼓励和教诲,让“我”在第一次面对演讲时获得了成功;同时,他的教诲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提高。所以,“我”对父亲的用心良苦充满了感激,同时也感恩父爱的伟大、无私。
15.
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一直保持阳光的心态,加上父母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我就会坚定信念,积极的去解决困难,不断朝自己的目标而前进。
做完全部的收获
1.构思布局的巧妙:故事情节有波澜。不想参赛--父亲去找老师没成--操场陪着练习--获奖--真相揭秘。(照应伏笔)--如果先说真相,后进入回忆,文章就读来无趣了。
2.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的重要。
3.不断强化主题,但语言并不单调。(父亲两次对我说的话,“我”的个人感悟,强化遇到困难不退缩要勇于战胜的道理,也强化了对父亲的感恩,突出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