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车碾压后续:孩子爬起又倒下,知情人爆料,试管三次得来的

夏沫言知识说 2025-04-19 10:18:49

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的疏忽,就有可能让孩子付出失去生命的代价。

4月17日,据新闻报道,安徽一个小区车库里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一名男孩在车库入口处蹲着独自玩耍,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辆黑色的suv车,入库司机丝毫没有发现男孩,直接碾压了过去。

而更让人心痛的是,孩子被碾压后,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爬起来,踉踉跄跄的走了几步,最终却还是趴在了地上。

按理来说,车库入口处是车辆进出的地方,车来车往的,在这玩耍原本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而更离谱的是,孩子的爷爷当时还在旁边跟保安聊的热火朝天,压根没注意到孩子。

等到看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颤颤巍巍的趴到地上了,不得不说,爷爷的心也真是够大的,殊不知这一个疏忽,孩子有可能回不来了。

但直到后面听了知情人的说辞,才发现事情压根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当天事情发生在4月15日,男孩的父母都去上班了,家里面也只有爷爷在照看他,接送孩子上下学,由于当天天气比较好,爷爷也没着急着上楼,就带着男孩在小区楼下晒太阳玩耍。

平常爷爷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和小区的保安大爷闲唠嗑,男孩一般就在小区周围自己玩,一开始爷爷看到了男孩在地库门口蹲着,不过倒没有在意,觉得自己家小区能出什么事情。

谁知道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辆黑色的suv车,开过汽车的都知道,男孩当时的这个位置也算是司机的视野盲区,再加上车比较大又高,司机可能没看到孩子,就直接碾压上去了。

从监控视频来看,司机当时碾到男孩的时候停了一下,结果后面又开走了,后轮再次从孩子身上压了过去,之后就开车走了,看着别提有多揪心了。

男孩被碾压之后,第一反应是赶紧站起来,往门口爷爷的方向去跑,看得出来心里面也是非常害怕,可怜的是还没走几步路就直接趴地上一动不动了。

一旁的爷爷这才发现不对劲,只可惜已经太晚了,据知情人口中得知,男孩当时就送去了医院抢救,但没抢救过来,第二天就离世了。

随着监控视频在社交平台传的沸沸扬扬,不少网友得知此事也是倍感痛心,原本以为大家会将矛头都指向开车入库的司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有的网友说道:“suv是完全看不到的,每次转这种弯下坡,车头刚下的时候都怕的要命,一点都看不到前面,真的怕有小孩子在那里玩耍。”

不过也有的网友说道:“说句公道话,就算是盲区,压到东西肯定是知道的,还停下来了,但是又开车走了这就算肇事逃逸,性质都不一样。”

仔细想想,网友的说辞也不是不无道理,但当时那种情况,孩子蹲在入口处玩耍,司机转弯进入车库,很有可能右柱完完全全挡住了司机的视野。

不过,除了司机之外,孩子的爷爷也让不少网友感到很费解,明知道车库进出车比较多,还要让孩子在那里玩耍,如果当时的爷爷能多注意一点,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或许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

而律师也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监护人存在监护不当的主要过错。

很难想象男孩的爷爷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大概以后得日子里都会沉浸在无尽的自责里面。但实际上,男孩的家庭情况比想象中的要难得多。

正当大家都还在为这名男孩感到惋惜的时候,一位IP地址是安徽的知情人也是站出来进行爆料。

知情人表示:“这个男孩已经7岁了,是他妈妈做了三次试管婴儿得来的,孩子是同事儿子的同班同学,上的幼儿园大班。”

想必不用多说大家也会知道,试管婴儿的母亲有多伟大,更何况是试管三次才得来的宝贝,好不容易熬到孩子长大,就出现这样的悲剧,对男孩的父母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

而且能去做试管婴儿,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看得出来家里面也是有点家底的,男孩母亲当时得知这个消息更是哭晕了好几次。

经过这样的悲剧,男孩父母能不能过得成都是个问题,现如今,至于如何定责任,还是要等到官方的通报出来才能知晓。

可时间不会重来,不管怎么样定责任,男孩的生命都止步于此了,属实让人感到可惜。

事实上,这种在地下车库发生事故的事情,已经不止第一次发生了,还记得之前就有新闻曝出,一名清洁工躺在小区的地下车库睡觉,结果被开车的张某碾压导致身亡。

当事人司机当时就被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刑事拘留,但直到司机被羁押366天后,法院认为司机当时并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没有构成犯罪。

最终这名司机被判无罪,并且获得了国家补偿,共计差不多21万左右,但这位清洁工的生命,再也回不来了。

不管是这位清洁工也好,7岁的小男孩也罢,地下车库原本就是车辆进出的通道,不是玩耍和睡觉的地方,还是不能心存侥幸心理。

而此次事件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一个醒,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还不太成熟,很多东西都需要家长去引导,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永远不要拿自己生命去开玩笑。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法治进行时

鲁中晨报

猛犸视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