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慢跑的标准是什么?

跑步指南 2023-04-26 11:02:16

跑步是一项非常棒的运动,它可以让我们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够燃烧脂肪,让我们更健康。

所以跑步的时间越长,就越会觉得长期以高强度的方式进行跑步,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伤病、疲劳等。

越来越多的跑者回归理性,重新认识慢跑,开始慢跑。

当脚步慢下来以后,就会感到慢跑有太多的好处,我们可以边跑边欣赏沿途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我们可以边跑边思考人生,思考未来的规划和目标;我们还可以在慢跑的过程中,和朋友一起聊天,分享彼此的心情和经历。

此外,慢跑还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慢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年轻状态,让我们精力充沛、容颜绽放。

那跑得慢一点就是慢跑吗?事实上,速度不是唯一标准!

1、尽管年龄相同,不同的人,他们的慢跑速度仍然是有差异的。

2、慢跑不应该仅仅以速度来衡量,因为“慢”的定义并不是指绝对的速度,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高低而定。也就是说,慢跑的“慢”是指这个人在他能HOLD住的跑步速度中,属于慢的那一段配速。

3、慢跑的“慢”本质上指的是运动强度的程度,而不是绝对速度的快慢。

4、慢跑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以确保运动效果最佳,它包括:感觉轻松自如,呼吸均匀舒畅,心率不要过高,跑步时间较长,且可以边跑边聊天但不能唱歌。

衡量不同年龄段的人慢跑的标准最靠谱的就是——心率。

对于一般成年人,慢跑的适宜心率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75%之间。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是220-年龄。比如,一个45岁的人最大心率为220-45=175次/分,那么他的适宜慢跑心率应该保持在105-131次/分之间。(注:以上是简单计算方法,个体差异较大,具体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比如对于我们跑步爱好者可以适当加5次)

在运动的初始阶段,为了确保安全,建议运动者达到相应年龄段最大心率的60%,如果感到身体比较适应,而且没有任何基础性疾病,可以逐渐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

下面这张表是不同年龄段的最大心率和有氧心率参考表,可以大致用来参考。

这张表格提供的心率水平是专门为无心血管病史或低危人群设计的,但是对于有心血管病史或高危人群,应当在运动前经过专科医生的评估,并适当降低心率水平。

对于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适宜的慢跑强度应低于最大心率的60%,以确保身体能够承受并获得锻炼效果。

对于最大心率的计算,有些跑友可能会认为以220减去年龄的方式有些粗浅。事实上,这种方法确实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但作为业余跑者辅助参考来说,老王觉得大致也够用。

当然,还有很多来测算不同年龄的心率的公式,这些公式本身差异也较大,比如下面这些,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测算一下。

以心率为标准当然是比较准确的,但是需要专门的心率测试设备,嫌麻烦的朋友也可以按照下面两种主观感觉来判断:

1、以呼吸为标准

慢跑时应该保持自己的呼吸平稳,不要过于喘气或是气急败坏。可以采用“说话测试法”,也就是说跑者在跑步过程中可以与别人交谈,但不能太吃力。

2、以感觉为标准

慢跑应该是一种舒适,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果跑步时感到疲惫不堪,那就不能算是慢跑了。一般来说,慢跑应该是一种让你感到愉悦的运动方式。

适宜的慢跑应当使得运动停止后,呼吸急促会在4分钟内明显减轻,而心率也会在10分钟内恢复或接近正常(即日常的水平)。

最后,如果非要用速度来衡量慢跑的水平,不论年龄因素如何,可以参考下表,根据你的5公里、10公里或马拉松的成绩,来确定慢跑的配速。

图中第2、3、4列“恢复跑”、“轻松跑下限“、”轻松跑上限“,指的就是慢跑。对于全马成绩3小时15分的人来说,慢跑的配速就是5分15秒-6分01秒。

总之,慢跑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跑步经验和目标来确定。不要过于追求配速,而是应该注重身体的感受,保持舒适、轻松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享受慢跑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你还想了解哪些跑步知识点?欢迎大家留言。

3 阅读:566

跑步指南

简介:跑步指南让你瘦得更快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