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海说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这话得掰开了揉碎了看世界杯亚洲区18强赛踢到现在,国足2胜6负垫底,基本算是提前领了盒饭。场面上更难看——要技术没技术,要战术没战术,连那股子拼劲儿都欠奉。
球迷们花钱买票看球,结果看得血压飙升,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骂娘。前国脚孙继海最近接受采访时说了句大实话:"中国人,不是特别适合足球这项运动。"这话一出来,网上立马炸了锅。有人拍桌子骂他数典忘祖,也有人点头称是。但很多人没注意到他后半句:"应该做到与日本、韩国一样的水平。"孙继海是谁?这么说吧,中国足球这二十年来,能拿得出手的球员一只手数得过来,他算一个。
大连实德出道,英冠曼城踢过主力,打过2002年世界杯,这种履历放在今天的国足里,那就是降维打击。所以他说这话,还真不是信口开河。先说"不适合"这个点。从生理结构看,东亚人和非洲、欧洲人在肌肉类型、爆发力上确实有差异。但日本韩国也是黄种人,人家怎么就能在世界杯上把德国、西班牙这些强队掀翻?所以孙继海这话得连着后半句一起理解——我们可以不是世界顶级,但至少得混到亚洲一流。问题出在哪?老孙说了三点,句句戳心窝子。第一是没土壤,孩子们想踢球找不到场地,学校操场锁得比银行金库还严实。第二是教练水平,基层教练很多自己都没踢明白,教出来的孩子能好到哪去?
第三是整个教育体系,家长觉得踢球就是不务正业,考不上大学才去踢球。中国足球这些年就像个永远在转圈的陀螺。足协换了一茬又一茬领导,政策出了一套又一套,钱花得像流水,结果越搞越抽抽。从当年的"假赌黑"到现在的"归化大军",病急乱投医的劲儿倒是十年如一日。
日本足球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三十年前他们还不如我们,现在呢?人家青少年注册球员七十多万,我们连七万都凑不齐。他们的高中联赛能坐满五万人体育场,我们的校园足球连个像样的直播都没有。这种差距,真不是归化几个外援能追上的。韩国更绝。巴掌大的国家,出了孙兴慜这种世界级球星。他们的秘诀就俩字——狠劲。踢不过你就跑死你,技术不如你就拼死你。这种精神属性,恰恰是现在国足最缺的。我们球员现在踢球像在逛菜市场,生怕弄脏了球衣。说到钱就更讽刺了。
中超球员薪水曾经高得离谱,现在虽然限薪了,但水平没见涨。反观日本J联赛,工资只有我们三分之一,人家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照样风生水起。这说明什么?高薪养不出球星,只会养出一群少爷。青训就更别提了。现在国内青训机构收费一个比一个高,穷人家孩子根本踢不起球。而在德国,孩子加入俱乐部每月只要交20欧元,折合人民币一百多块钱。足球在这成了奢侈品,还谈什么群众基础?裁判问题也是老大难。
VAR技术引进了,误判一点没少。关键判罚经常引发争议,赛后裁判报告写得像小说,就是不给公众看。这种遮遮掩掩的做法,除了让球迷更窝火,没有任何作用。球迷文化更是一言难尽。欧洲球迷能为自己球队坚守几十年,我们这边主队成绩一差,看台上立马空空如也。不是说不能批评,但足球文化需要沉淀,需要几代人接力,不是看两场赢球就能培养出来的。
媒体环境也够呛。赢一场吹上天,输一场骂到底。球员被捧杀的有,被网暴的也有。这种极端氛围,对年轻球员的心理建设百害无一利。说了这么多问题,出路在哪?其实孙继海已经给出了答案——做不到最好,但求问心无愧。日本韩国能做到的,我们没理由做不到。先把校园足球搞起来,让每个想踢球的孩子有球可踢;把青训体系理顺,别让足球成了富人游戏;把联赛环境整干净,让球迷愿意回到看台。
中国足球就像个得了慢性病的病人,想靠一剂猛药就痊愈纯属痴人说梦。得慢慢调理,从根子上治。这个过程可能十年,可能二十年,但总比现在这样年年折腾,年年失望强。足球说到底就是个游戏,但它偏偏又能照出一个国家的精气神。我们总说十四亿人找不出十一个会踢球的,这话既对也不对。不是人不行,是路走歪了。孙继海这话虽然刺耳,但忠言逆耳。承认差距不丢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才真难看。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又一个救世主,而是一砖一瓦的踏实建设。踢不过巴西德国不丢人,但要是连越南泰国都敢输,那就真该好好想想了。
中国人不合适?难道日本和韩国就合适吗?你意思日本和韩国体质远远优胜于中国人?你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都是借口,真真正正的原因是:腐,拜!有这个拦路虎原因在前面挡着,再优秀天赋再高的通通给你拦在千里之外,所以你觉得还会有多少家庭多少孩子会愿意投进去?家庭条件一般的都知道根本进不去,哪怕注册个职业球员又能怎样?不让你上场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