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四友就是颖川徐元直、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和博陵崔州平,这四个人因为和诸葛亮志趣相投,在荆州那一带结交了深厚的友谊,曾经他们一起座谈会。根据《魏略》记载: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崔州平没在,诸葛亮当时对他们三人说你们三个人都可以做一州刺史或者一郡太守,三个人反问诸葛亮以后他能做到什么官职呢?诸葛亮笑了笑,不说话。
还真被诸葛亮说中了,这四个人中三个人都为曹操打工了,但是唯独卧龙诸葛亮选择了当时非常弱小的刘备,不仅诸葛四友不理解,放到现在也无法理解,好比曹操是公务员事业编单位,诸葛亮非要选择一个小小私企,脑子坏特了。而直到公元228年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终于亲口说出了原因,道破了选择刘备小私企的原因。
诸葛亮亲口说出了13个字,这13个字记载在《魏略》中: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是公元228年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偶然听说了颖川徐元直、颖川石广元的官职,感叹说了难道是曹魏的谋士文臣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那诸葛四友到底在曹操那边做了什么官,大概负责什么,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颖川石广元是郡守,典农校尉,典农校尉就是管几个郡的农业板块。颖川徐元直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就是检察院官员之一,协助御史大夫检察长监督各官员。另一个汝南孟公威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显然,三个人中汝南孟公威混得还是最好的,实权还比较大。
所以,诸葛亮感叹的是颖川徐元直、颖川石广元,就是徐庶和石韬,诸葛亮还是觉得他们俩的能力应该可以和汝南孟公威达到一个水平的官职,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达到,所以诸葛亮感叹莫非是曹魏人才太拥挤了吗?
没错,从诸葛亮北伐来看,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具有理想具有抱负的政治家,战略家,很明显诸葛亮的理想志向是非常坚定的,为了理想抱负甚至可以付出生命。
正所谓选择大于努力,性格决定命运,诸葛亮的性格里充满了拼劲,他清楚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已经稳固发展的曹操公务员岗位,更适合刘备这样弱小的私企,只有在小私企自己的冲劲和宏大理想才能去干一番,才能去执行落地。
如果和诸葛亮三个朋友一样去了曹魏,给曹操打工的话,最大概率也不能混过司马懿,可能成为了司马懿的下属,不如搏一搏,把刘备私企搞大起来,和曹魏抗衡。选了刘备的原因正是曹魏人太拥挤了,拿不到丞相的大权,无法实现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