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鱼龙混杂的世界,敏感点那是保命的必备技能!
最近,发生在骑行圈里一件奇葩事,让人看得火冒三丈的事儿。
以前就总有人追着问,这骑行圈到底水多深,是不是乱得一批。
我当时就痛心疾首地吐槽,骑行圈可能是不乱的,但骑行圈不乱又是不可能的。
一群男男女女都穿着紧身衣裤,那画面,不乱我凑这热闹,怕不是脑子瓦特了吧。
这几天,一个平常安静得像古墓派修炼地的骑行群,突然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
有个头像美得不像话、身材更是火辣到能让屏幕着火的小姐姐,直接开启 “狂暴模式”。
她霸气地 @了车店的贾老板,那委屈的小宇宙瞬间爆发。
原来,去年 6 月小姐姐欢欢喜喜去买车的时候,这贾老板就开始作妖。
以 “测车架高低” 这么个看似合理的借口,让小姐姐分腿跨站在自行车上。
接着,他那操作,简直让人惊掉下巴,抬起车架,就这么反复两次,那车架的横杠跟长了眼睛似的,精准无误地怼到小姐姐的隐私部位。
可小姐姐也是实诚人,虽然心里犯嘀咕,觉得这事儿离谱得很。
但一咬牙,想着赶紧提车走人,就花了 4650 元把车买了。
这里得插一嘴,给大伙科普科普。
车店老板这操作,行话叫 “测跨高”,说白了,就是量水平尺到地面的高度,然后用这数据估摸适合的车架大小。
不过这也就是个糊弄事儿的粗略法子,在一般情况下勉强能用。
但要是想玩专业的,就得找专业人士做完整的 Bike Fitting。
这 Bike Fitting 可就复杂多了,得测量身体数据,纠正骑行姿势,还得匹配各项设定和车架大小。
言归正传,继续说小姐姐这糟心事。
一晃就过了 10 个月。
昨天晚上,小姐姐骑着车去店里打气,顺便想着让师傅帮忙检查调试一下车辆,让爱车能 “健健康康” 的。
结果呢,那个车店老板,就跟变了个人似的,热情得简直不正常,一上来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让穿着性感骑行裤的小姐姐双腿分开跨坐在车上。
然后,故技重施,又用车架去撞小姐姐的隐私部位。
这小姐姐能咽下这口气吗?
那绝对不可能!她瞬间化身 “怼人小能手”,直接火力全开,大骂老板是不是生活中缺xx缺疯了,饥渴得都找不着北了。
这时候,车店另一位老板赶紧跑出来打圆场,说当时自己也在现场,就是车架正常碰了下,还信誓旦旦地说肯定是误会。
小姐姐也不含糊,直接承认是车架碰的,但心里那叫一个门儿清。
老板还在那垂死挣扎,狡辩说这是正常操作,以后注意细节就行。
小姐姐可不吃他这一套,直接霸气放话要报警,要看监控。
这时候,骑友纷纷跳出来,表示这测跨高就是正常操作,卡裆就是车架买大了。
没啥大不了的,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那个测试的男老板也说车座有点翘,只是帮忙调低一点。
另一位老板也表态,说要报警就提供录像,有问题肯定严肃处理。
可小姐姐依旧不依不饶,直接灵魂拷问老板为啥让自己站着不动,他却往上提车架。
更让人无语的是,她还抛出 “是不是在玩阿鲁巴” 这种调侃式、完全没专业性的问题。
这么一来,不但没在争论中占据上风,反而给人一种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感觉,这操作,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太迷了!
这问题一抛出,直接把老板问得哑口无言。
群里有些人还在那没心没肺地笑,甚至还有人帮忙解释,说老板平常对顾客就这么认真,别误会。
最后,老板眼见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可能怕影响生意,赶紧出来道歉。
女生呢,也发了个小作文,说自己言语粗俗是自我应激防护,是出于本能。
这看似是在给自己之前的行为找个台阶下,找个合理的理由,实则完完全全暴露了她压根没从这事儿里吸取到哪怕一丁点儿的教训。
她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不只是言语粗鲁这么简单,最最关键的是自行车知识严重不足,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简直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
简单粗暴地把事情归结为自我保护本能,然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事情翻篇了,拍拍屁股走人。
这次骑行圈 “测跨高” 事件,女生的行为充分暴露了她在自行车知识方面的短板,简直短得像小拇指。
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面对复杂路况,完全不知所措。
女性安全问题不能被忽视,敏感一点有必要了。
但缺乏专业判断,这一系列问题不但让自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
在当下的骑行圈中,部分被称为 “骑行媛” 的群体行为也着实令人诟病。
她们投身骑行活动,似乎并非真正热爱这项运动,更多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美美的照片,收获点赞与关注。
在装备上,她们追求华丽与吸睛,身着昂贵却不一定专业的骑行服,骑着装饰精美的自行车,在风景优美处频繁驻足拍照,却对自行车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就拿此次事件中的 “测跨高” 操作来说,若她们处于小姐姐的处境,大概率也无法凭借专业知识判断操作是否合理,因为她们可能连基本的车架测量原理都不清楚。
这种只重表面、忽视内在知识积累的现象,不仅让她们自身在面对类似潜在风险时难以有效应对,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骑行圈原本追求健康、专业的氛围。
真正的骑行爱好者,应当是在享受骑行乐趣的同时,不断学习和了解与骑行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而不是仅仅将骑行当作拍照打卡的工具。
希望 “骑行媛” 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摒弃浮躁,深入学习,让骑行回归其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