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专栏
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华5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试图以“美元-海运体系”构建贸易枷锁的背景下,中国近期发起的第三波反击,标志着中美博弈从规则层面的“文斗”转向地缘权力根基的“武戏”。这一轮反击不仅以经济制裁为手段,更通过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合作,动摇美国霸权的地缘支点。2025年2月4日至5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同日抵达中国,开启为期4-5天的访问,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注脚157。
前两波反击:规则博弈的局限性中国此前对美国的反制主要聚焦于国际规则层面。例如,通过WTO仲裁机制挑战美国单边关税合法性,以及在禁毒合作中揭露美国芬太尼滥用的双重标准。这些举措虽具象征意义,但未能动摇美国以金融霸权、军事联盟和科技垄断为核心的地缘权力体系210。
第三波反击:直击地缘权力根基第三波反击的核心逻辑在于“破局”与“重构”:
破美国霸权之链中国商务部将7家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军工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冻结其在华资产并禁止合作。此举直接打击美国军工复合体的供应链,因美国军工产业高度依赖中国的稀土和关键金属供应。例如,镓、锗等材料被限制出口后,美国导弹、雷达等武器生产面临“卡脖子”风险210。同时,中国对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剑指其全球数据霸权,而鸿蒙系统的替代潜力则进一步削弱美国在操作系统领域的主导权10。筑区域合作之网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升级与战略支点扎尔达里此行聚焦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深化。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启用后,巴基斯坦正从“陆锁国”转向“陆联国”,而中国对巴出口市场的支持,将助其摆脱因美欧制裁导致的30%出口萎缩危机57。吉尔吉斯斯坦:中吉乌铁路打通欧亚动脉扎帕罗夫将中吉乌铁路视为“国家命运工程”。该铁路建成后,中国货物经中亚直达欧洲的运输时间将缩短7天,成本降低30%,直接挑战美国主导的“海权霸权”,推动欧亚大陆从“海洋分割”转向“陆权整合”17。泰国与文莱:南海稳定与区域互联泰国总理佩通坦借中老泰铁路项目寻求旅游安全合作,而文莱苏丹则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两者共同强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安全-经济双支柱”影响力15。创“去美元化”新局中国对美加征15%关税的反制(高于美国的10%),以及对战略金属出口的管制,迫使美国企业面临“成本飙升”与“供应链断裂”的双重压力。更深远的是,中巴、中吉间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协议,正加速区域“去美元化”进程,削弱美国通过SWIFT体系实施金融制裁的能力107。战略启示: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塑局”第三波反击的深层意义在于,中国已从“规则内反制”转向“地缘外拓”。通过“一带一路”项目与周边国家形成“利益-安全共同体”,中国正在欧亚大陆构建一个不受美国海权制约的陆权网络。正如清华大学研究员钱峰所言:“周边外交的‘守正创新’,实则是以经济互联破解军事围堵,以区域稳定对冲霸权干涉”15。
结语面对美国“贸易枷锁”,中国的反击已超越传统贸易战范畴,直指地缘权力根基。若说前两波反击是“破冰”,第三波则是“开渠”——通过重塑欧亚地缘经济格局,为多极化世界开辟新航道。这场博弈的高潮尚未到来,但历史的天平已开始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