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没有父母的,他是天生的石猴儿,因为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其实,说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准确。准确来说,是有一块仙石,因为长久地吸收天地日月万物的精华,所以石头里面孕育了仙胞,而孙悟空是从仙胞里跳出来的。
简单理解,就是石头修炼久了,有了灵气,跟人一样怀孕了,肚子里有了“子宫”,而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的“子宫”中跳出来的。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说白了,作者这么写,也就是要体现出孙悟空与众不同,乃是天地之间产下的一个灵猴。
为了突出孙悟空的与众不同,作者还写,孕育悟空的石头,其尺寸大小都很不一般。比如石头高三丈六尺五寸,是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而来;而石头阔为二丈四尺围,是对应政历二十四气。石头上还有九窍八孔,则是按九宫八卦来的。
神话小说,本来就会这么神乎其神,作者设定就是如此。
可是,总有人把神话小说硬是套入到现实中去,还非要解答出所谓的“谜题”来,这就实在是颠倒本末了。
比如,我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论调:西游里的孙悟空,他其实有父母,而他的爸爸,正是夏朝的奠基者、建立者,也就是治水的大禹!
所谓的证据,就是根据另一个记载。你要是搜“孙悟空的爸爸是谁”,看到相关答案,就是下面这样:
传说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涂山氏惦记,挺着肚子(已经怀孕)就去找大禹,结果看到一头熊。那头熊大概是饿了,看到涂山氏就追。涂山氏跑啊跑,实在跑不过了,又不想被吃掉,就说变成石头。
结果,涂山氏真的成了石头。熊走了,大禹来了,他说“把孩子还给我吧”,然后石头破裂,孩子出生,这就是夏启。
其实这种答案,都是以讹传讹来的,翻译都不对,看看原文就知道了。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
所以,真正翻译过来,应该是:
大禹治水时候,变成了熊。他曾经告诉过妻子涂山氏“你要是给我送饭的话,听到鼓声来了就行”。结果,大禹跳石头上时,误打误撞敲到了鼓。涂山氏听了鼓声,就去看大禹,给他送饭。
然而,涂山氏看到熊(大禹)的时候,觉得惭愧离(谁看到自己丈夫是熊不惭愧?)去了。等到嵩山下时,涂山氏变成了石头,那时候她都快要生下启了。大禹追了过来,说一句“把孩子还给我”,石头果然朝着北面开了,夏启就此诞生。
就算根据《淮南子》这一则记载,就能说明孙悟空的爸爸是大禹了吗?
要知道,《淮南子》记载的这部分,也是神话传说啊。
你用一个神话传说,去套另一个神话传说,得出来的结果不是很扯吗?两个神话或许有某种借鉴关系,甚至是抄袭关系,怎么能互相作为验证呢?
这种关系,就好像有些人总喜欢拿《封神演义》里的设定,去套用《西游记》里的设定一样。
一说二郎神,就说名字叫杨戬、三只眼。其实西游里二郎神只知道姓杨,并不是叫杨戬,也没有三只眼;一说哪吒,就说他的师父是太乙真人,其实西游里压根没有太乙真人,只有太乙救苦天尊,而且西游里的哪吒,以佛祖为父,形象也和封神哪吒不一样。
西游和封神,就是两本书,且封神在后,怎么能把西游的设定,套在封神世界呢?所以,这就很扯。
孙悟空这个角色,本身可能就参考了很多人物。
比如印度的石磐陀,也有学者认为,他是悟空的原型之一,但你能说孙悟空就是印度人创造的吗?《取经诗话》里,悟空还是白衣秀士,能作诗呢,你能说他就是唐朝的文人了?杂剧西游记中,悟空还抢女人做老婆呢,你能说西游里的孙悟空,也是好色之辈?
当然不能,这不是一回事。
再假设,如果今人写一部小说,算是西游记的同人文,说孙悟空是上古大神女娲的儿子,然后读者能套在西游里,说孙悟空是女娲之子吗?当然也不能。
只能说,西游作者才创造孙悟空这个角色时,可能参考了夏启出生的这段故事,亦或者受到启发,因此金箍棒也说成了大禹量水的定子。但你不能因为悟空也是石头里出生,还用金箍棒,就说他爹是大禹啊!
退一步来说,就算你说《孙悟空的“爸爸”其实是大禹》,打个双引号,在文中介绍一下悟空和夏启的相似之处,然后解释一下二者一脉相承的关系,这样也可以,起码不会误导人,还有考究精神。
直接说孙悟空的爸爸是大禹,实在太雷人了。
非要说,那孙悟空可能还是盘古呢。毕竟,盘古也是出生于混沌,类似于石头,也是非常厉害的大神,也有神兵利器,也能顶天立地,就像悟空的法天象地一样。
西游本质是神话小说,把神话小说硬是套入到现实中,还为神话人物找父母,找逻辑,找合理,这不是很扯吗?
要是这么说,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怎么回事?安装雷达了?雷震子的翅膀又是怎么来的?莫非他父亲是如来身边的大鹏雕?哪吒的莲花身又怎么解释?机器人吗?
把神话小说里的设定,硬是套入到现实之中,又或者说,把现实套入到神话小说里,这原本就是毫无逻辑的,完全是无聊啊。
何况,孙悟空本就是心猿,寓意为心,一些名家在点评西游时,看到那块仙石,就批注了。比如正道本西游,仙石孕育出仙胞后,夹批中就说“此是心之形状”。
非要给孙悟空找爸爸,是我看过最扯的解读。
#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