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在外交上可是有分量的,懂的人都明白。
这不,就在欧盟委员会高票通过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草案后不到24小时,中方就果断抛出了这句话。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欧之间这场电动汽车贸易争端,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一边是铁了心要加征关税的欧盟,另一边则是态度强硬、寸步不让的中方,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
说句心里话,这事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真让人唏嘘不已。
想当初,中欧之间在经贸领域那叫一个你侬我侬,蜜里调油。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异军突起,曾经的“甜蜜”开始变了味。
10月4日,欧盟委员会的一纸草案,彻底点燃了这场贸易争端的导火索。
欧盟计划在未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额外关税,税率在7.8%到35.3%之间,这将是在现有10%的汽车进口关税基础上增加的。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
欧盟表面上的理由听起来很正当:中国电动汽车价格低,对欧盟本土产业造成了冲击,所以欧盟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企业。
不过,这番话稍微有点儿套路,厉害的人一眼就能识破。
说白了,还不是眼红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势头太猛,想趁机打压一波,顺便保护一下自家那几家老牌车企?
当然,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对于是否加征关税,各成员国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法国和意大利等十个国在这事上特别积极。
在他们看来,中国电动汽车的“低价策略”已经对欧盟本土车企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征关税是当务之急。
说到底,还是屁股决定脑袋,谁让这几个国家在汽车工业领域都有些家底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德国、匈牙利为代表的五个国家,则旗帜鲜明地对加征关税表示反对。
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为了这事儿操碎了心,不仅亲自出马,与多位欧盟领导人沟通,试图阻止草案通过,甚至还放出狠话,威胁要撤回对冯德莱恩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支持。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10月5日 “这意味全球合作再现倒退”,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引多方反对
归根结底,德国人还是挺会算账的,明白和中国这个“金主”闹翻了,自己会吃大亏。
除了坚决反对的,还有十二个国家选择了“骑墙”观望,其中就包括之前一直摇摆不定的西班牙。
说白了,这部分国家就是典型的“墙头草”,既担心中国电动汽车抢占市场,又害怕贸易战殃及池鱼,只能两边下注,静观其变。
面对欧盟的强硬态度,中方也不示弱,回应得非常坚决。
在欧盟委员会宣布通过加征关税草案的当天,中方就迅速做出三点回应,字里行间,透露出“不惜一战”的决心。
首先,中方明确表示,坚决反对欧盟的“保护主义”行为,并指出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损害中欧双方利益,还会阻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2024年10月5日 “远离全球合作的又一步” 多方强烈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其次,中方也不忘敲打一下欧盟,提醒他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方提到,欧盟一直说自己是全球环保的领头羊,但现在为了保护自家企业,却在阻碍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完全是双重标准。
最后,中方也给欧盟留了一条“后路”,表示注意到欧盟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意愿,并敦促欧盟采取实际行动,回到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的正确轨道上来。
明面上,这是在给欧盟机会,实际上,也是在给欧盟“最后通牒”。
这意思很明显: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后,中方并没有立刻反击,而是表示愿意继续谈判。这其实是给欧盟一个机会,展现了一种友好的态度。
然而,留给欧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按计划,中欧的技术团队会在10月7日继续会谈。
这场谈判,将是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能否和平解决的关键。
中欧双方技术团队即将展开新一轮谈判的消息,为这场剑拔弩张的贸易争端带来了一丝转机。
然而,谈判桌上的迷雾依然重重,双方能否最终达成一致,依然充满了变数。
对于欧盟而言,内部的分歧和摇摆,无疑是最大的掣肘。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4年08月29日 商务部:初步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
一方面,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国家,在加征关税问题上态度强硬,他们担心中国电动汽车的“低价攻势”会对本国汽车工业造成冲击,因此坚持要对中国电动汽车“严防死守”。
德国和匈牙利等国家则对加征关税持谨慎态度,担心贸易战会损害与中国的关系,最终得不偿失。
这种内部的意见分裂,使得欧盟在谈判中难以形成统一立场,也给了中方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对于中方来说,维护自身企业的利益,是这场谈判的底线。
面对欧盟的不讲理行为,中方已经表明态度,会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保护自己企业的正当权益。
这番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知道,在过去的贸易摩擦中,中方已经多次展现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决心和能力。
如果欧盟坚持要打这场贸易战,中方也不会束手就擒,一定会采取有力的反制措施。
届时,欧盟不仅会在经济上付出惨痛代价,其国际形象和信誉也将遭受重创。
当然,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通过谈判解决分歧,才是最符合双方利益的选择。
毕竟,中欧之间有很多共同利益,双方合作实现共赢才是主流。
如果双方能够相向而行,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灵活性,相信一定能够找到一个mutuallyacceptable的解决方案。
然而,谈判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应当”。
这场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的最终走向,取决于双方在谈判桌上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我们期待,双方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这场看似围绕着电动汽车关税展开的中欧贸易争端,背后实则暗流涌动,映射出的是全球格局的悄然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利益再分配。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 2024年10月4日 法媒:德匈等5国投了反对票,另有12国弃权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因为起步早,一直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前的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了60万辆,比前一年翻了一番,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
欧洲的传统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转型比较慢,导致它们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中国车企挤占。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让欧洲国家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此次欧盟执意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保护主义”的心态,试图通过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阻挡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为自家车企争取喘息之机。
这种只顾眼前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但长远来看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反过来损害欧盟的利益。
加征关税会使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售价上涨,影响其市场竞争力,最终还是欧洲消费者不划算。
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也会阻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最终拖累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更重要的是,欧盟的这种做法也反映了它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担忧和不安。
欧盟过去在国际舞台上习惯了当“规则制定者”,但现在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欧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欧盟开始频繁使用贸易手段,试图通过打压竞争对手来保持自身的优势。
这样做不仅不受欢迎,而且肯定白费力气。
信息来源:北青网 2024年10月05日 加征关税和吸引投资不可兼得,欧盟应该做出理智选择
现在全球化这么深入,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封闭起来只会让自己落后。
对于欧盟来说,与其试图通过“筑墙”来阻挡竞争,不如积极拥抱变化,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稳操胜券。
这场中欧电动汽车的贸易纠纷,也给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出了预警。
长期以来,中欧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欧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些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担忧,开始在一些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试图干涉中国内政。
而欧盟在一些经贸问题上,也开始偏离自由贸易原则,采取“双重标准”,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
这些问题给中欧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阴影。
中方一直强调,中欧之间有很多共同利益,双方的关系主要还是合作共赢。
面对当下的国际局势,中欧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而不是互相猜忌和对立。
对于中方来说,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同时,中方也将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对于欧盟来说,则需要认清形势,摆正心态,不要再沉迷于昔日的“帝国荣光”,而是要以更加平等和务实的态度与中国相处。
只有这样做,才能促进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
这个挑战考验的是双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机遇在于,它也为双方增进了解、加强沟通、化解分歧提供了契机。
我们希望中欧双方能以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更上一层楼,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