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坐在马路牙的石头上

很凉,找个垫坐上暖一些,50多公分高的铁围栏,很结实,人们如飞燕整齐的坐在上面几十人,不弯不折,只有一寸宽,坐久一点,肌肉会酸疼,歇下脚起来走动一会,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是早上六点,气温Ⅰ7度,不冷不热,看一眼深远的天空,天空很蓝,只有几朵白云,7点半左右接送学生的黄色校车排长队,等待接送孩子们上学,7点50分有家长和小朋友们葱忙赶路去学校的方向。热闹的学生流过后,大岗上等待找活的人也少了很多,大多数是电话微信走的。十点半啦也没有一个是找油工的房主或老板,其它工种来找的也很少,信息的发达的时代,电话走活的人占一大部分。
将近十一点,南来北往的车流量从来没间断过,只有等红灯时才会出现车流间隙短暂的停留。会停在两边的斑马线外,等活的人聚集在红绿灯下,斑马线内,龙塘街和世博路是个丁字街口,大多数人聚集在众合城小区这边。早上路中间隔离带头的空地上,会站满人,那里有阳光,人们追随阳光移动站位。众和城楼体高,人们站在楼体的西侧,早晨是阴面,晒不到阳光站在阴凉处很凉阴冷。

中午太阳的移动,再高的楼群火辣的阳光也挡不住,人们追着树阴下的凉快地群聚着,熟悉的相互聊天,聊着生活琐事。陌生人静静的独坐。每个人的眼睛在搜索往来的车辆和行人,判断是否来找哪个工种的用工个人或多人。

阳光下的人们精神状态有些萎靡,疲劳和困倦在每个人脸上显现出来。附近的超市小吃出现喊声,大楂粥粘玉米,声音诱导闲人的胃,开始感觉是吃午饭的时间。人们闲呆的一上午,回家的人很少,有的起身去地下超市买些简单的吃一口,有的自备面包水,坐在路边开吃。在外面中午简单的中餐不会超过十元钱。
松北周边高楼迅速发展,动迁拆迁土地的征用,剩余劳动力过剩,60后70后80后的人文化水平的局限,每天早上会有几百人聚集在龙塘街和世博路交叉口的松北区老大岗。松北区老大岗有20多年的历史。现在人们占大岗是找工作途径的一种,也被社会国家和人们接受认可。世俗的偏见,地位等级思维观念还存在。
面对现实生存人间烟火气,选择适合自己。时间自由,工资日结,是东北人没有远见吗?否定,不是,是东北经济生存理念和南方差异化很大。现实本真直爽是东北人的观念相同。
1点半,阳光灿烂,饭后人们分散的只剩几十人在坚守在大岗上,回家的多数。2点左右大岗上会有20多人坚守各工种的人不确定。北方7点左右才黑天,西阳下的楼宇矗立依然。川流不息的车流加大了密度。
早4点自然醒,又一个明亮的早晨,生活的一天又开始。窗外风景依然很美。开窗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迎接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