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城姜姐:

尝试摆地摊有一周时间。早起4点多去江南老城区,老城区的早市人流量大。逛早市退休和40岁往上的人比较多,多数是退休和上班族,早市的货品新鲜价格合理,通常是货比三家,选择面宽,逛早市是老城区市民习惯买生活必需品的一种选择。
初次体验摆地摊,没买床位号,只能选在边缘散摊位置出货。地点偏僻,只有闲人才来驻足。
地摊床位号有年租季租,热闹人多的位置己排满,没有空号。
地摊号是在指定道路上,用自喷漆一米半3米为一个床号,收取号费。散摊是按天收费。时间是8点收市,最迟8点半,就有管理员手持扩音器喊收摊,8点半左右环卫工人开始清理街道了。有存货只能装车上,选择下一个地方。
早市上有各种北方面食早餐,如馒头麻花油条豆浆烧饼,买一些放在车上,下集后找人停车位简单吃上一口饭。早餐吃完如开忙合一样,研究寻找下一个售卖位置,能停车能卖货的位置很难找,一般小区附近人多流动的地方没有停车位。商场附近有停车位要收取路边停车费,和交集市费用差不多少。
货品保存新鲜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稍有质量问题,折损成本都难卖出来,人心比自心,货品没保存好必须降价。事事难做,也得做,做哪一行都得先交点学费,否则不坚持就放弃。
自认为我都是退休年龄,人生经历太多看得也多,理想中应该没问题。可是现实一行有一行的规则,你进入一个行业之后,你才能了解到,地摊经济与年龄无关。需要学习了解方方面面的事很多,否则地摊7天热后,你会经营不下去,或者面对选择。
摆摊一周,我们双方的姐姐都很关心,问我们挣到钱了吗?简单关心的一句话,无法回答。怎么答复呢?今天挣钱不能保证明天挣钱。一称来百称走,集市又不如:生鲜超市,结算时该多少就多少。可集市上不同。货品为了快出手,己经是底价如批发价了,人们的习惯讲价抹零去捎,把微薄利润压榨到底线。
进入地摊经济,买个车容易,进出货真的值得去学习。
年轻有太多选择,可以不顺心轻意去放弃。
己经都60后,出体力腰痛腿痛的。为健康考虑,选择摆地摊,去过很多地方,大集,早市夜市,小区商场街口,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开车汽油费天天加油没少花费,没找到适合的位置。去道外北十二道街至头道街,走景阳街,被交警下罚单。花钱容易挣钱很难。
一周摆地摊体验:是继续坚持,是选择放弃。
60后的终点是摆地摊吗?能做什么?30多年前,从农村走进城市。寻求发展,成为第一批城中外乡打工人。忙忙碌碌30年后,老家诺大个乡镇,只有几十户长住人家,房在人空了是现在乡村的现状。归乡退路没有了。60后在城市生存而临艰难的决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