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晚会一开播,大家都瞪大眼睛,看又有哪些不良商家被揪出来。2025年这届,劣质纸尿裤、翻新卫生巾、未灭菌一次性内裤等卫生用品问题,真是让人惊掉下巴。这些本是保护母婴和女性健康的东西,咋就成了危害大家安全的“定时炸弹”呢?在法律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为啥这种乱象还一直存在?这背后可不简单,既有法律执行的漏洞,也有道德和商业利益之间的激烈博弈。
一、乱象丛生:为了赚钱,毫无底线
(一)“垃圾”变商品,疯狂赚钱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干的事儿真让人不齿。他们低价收纸尿裤、卫生巾生产线的残次品和废料,简单收拾一下就高价卖出去,利润翻好几倍。这些本该销毁的“生产垃圾”,靠着电商平台,打着“大牌同源”“低价良心”的幌子,骗了好多消费者,就连Babycare、苏菲这些大品牌也被牵连。一次性内裤行业也是乱得很,商丘的一些企业制作时直接徒手操作,也不灭菌,还用强力去污剂“枪水”遮污渍,包装上写着“纯棉”,实际却是涤纶,这不是明摆着欺诈消费者嘛!
315曝光纸尿裤
就像之前也曝光过的某黑心作坊,把回收来的旧衣物简单处理,当成全新的婴儿服装卖,婴儿皮肤那么娇嫩,穿了这种衣服,很容易过敏、感染,严重影响宝宝健康。
(二)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
企业为了抢市场,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卫生巾、纸尿裤的“翻新”成本只有正规生产的十分之一;虾仁厂商为了多卖点钱,超量添加保水剂,让虾仁增重20%以上,等解冻后,虾肉都没多少了。当市场只认低价,企业为了活下去,只能冒险,结果就是好企业被挤出去,消费者为低价付出健康代价。
之前有个做手工糕点的小商家,坚持用优质原料,价格稍微高一点,结果在市场上竞争不过那些用劣质原料、低价售卖的商家,最后只能关门大吉,而消费者也因此吃不到真正健康美味的糕点。
二、法治短板:监管不给力,违法成本低
(一)标准有了,执行却掉链子
我国对一次性卫生用品有很明确的国家标准,像GB15979 - 2002,要求生产环境、灭菌流程必须严格合规。可看看那些涉事企业,车间和垃圾堆就隔个帘子,工人直接徒手操作。监管根本没落实到位,有些地方就是简单罚款了事,企业违法赚的钱比罚款多多了,根本不怕。比如涉事的一次性内裤企业,注册资本才50万元,就算被查了,换个名字又能重新开张。
前几年的毒奶粉事件,明明有严格的奶粉质量标准,可还是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很多婴儿患病,这就是监管执行不力的惨痛教训。
(二)平台不作为,消费者维权难
电商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就是走个形式,让那些“翻新货”打着“外贸尾单”的旗号到处卖。消费者发现问题后,想维权太难了,又要取证,又要花时间精力,最后很多人只能自认倒霉。代工模式下,品牌方也不管代工厂,某些品牌出了事就说自己不知情,这让消费者怎么能信任市场?
就拿在某电商平台买到假名牌包包的消费者来说,要证明包是假的,得费很大劲,找专业机构鉴定,还不一定能得到平台和商家的认可,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三、道德沦陷:商业伦理崩塌,唯利是图
(一)价值观扭曲,赚钱至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有些企业根本不把道德当回事。虾仁厂商明知过量保水剂对健康有害,还说自己不吃;维修平台啄木鸟居然默许员工“小病大修”,把消费者的信任当成赚钱工具。这种只看短期利益,不顾社会责任的做法,太让人失望。
之前有个保健品公司,夸大产品功效,忽悠老年人花大价钱购买,导致很多老人不仅花光积蓄,还耽误了病情,这种行为就是道德沦丧的典型。
(二)行业潜规则,集体“黑化”
从残次品回收,到代工贴牌、虚假宣传,涉事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心照不宣的“黑产链”。纸尿裤生产企业不管员工倒卖废料,中间商打着“废品回收”的幌子二次加工,电商平台还帮忙推这些低价劣质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坚守道德的企业反而成了异类。
像之前的一些美容行业,商家联合起来虚假宣传,用劣质产品给顾客做美容项目,还互相包庇,让整个行业的口碑都受到严重影响。
四、破局之法:法治德治双管齐下
(一)让法治更有威慑力
提高违法成本:对那些故意制假售假的企业,直接“终身禁业”,还要追究股东责任,不能让他们换个身份就继续作恶。
平台要担责:电商平台得好好审核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要是没做好,就得和商家一起赔偿消费者。
鼓励举报:市场监管总局准备上线“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以后可以扩大到所有品类,给实名举报的人奖励,让大家都来监督。
(二)培育良好的商业道德
重建行业规范:行业协会得发挥作用,制定自律公约,对违规企业公开批评,限制和他们合作,让企业不敢轻易违规。
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产品质量、员工福利这些,纳入企业评级,影响他们融资和市场准入,促使企业主动做好。
加强公众教育:消费者要用手中的“钱包”支持诚信品牌,媒体也要多宣传商业伦理,让“良心制造”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用技术助力监管
利用区块链技术,把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都记录下来,让大家能查到,保证透明。通过大数据监测电商平台价格异常波动,及时发现那些可疑商品。
五、写在最后
315晚会年年曝光问题,可乱象还是不断,这说明法治和德治都得加强。法律是外在约束,道德是内在自觉,缺了谁都不行。要是企业只想着“活下去”就没了底线,消费者只图便宜不管真相,那最后吃亏的是整个社会。只有让法治更严,道德回归,才能打破“曝光—整改—再曝光”的恶性循环,让市场健康、可信。
就像网友说的:“从月经带到散装卫生纸,再到今天的翻新卫生巾,我们还要为一片干净卫生巾提心吊胆多久?” 这是消费者的心声,也应该让全社会都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