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可以看,太可以了

三号厅检票员工 2024-11-15 17:35:28

今晚聊新上的一部国产综艺:

《女子推理社 第二季》

一、新的变化

这部的第一季就是我的下饭节目之一,第二季看过第一期后也还是很喜欢。

作为国内首档全女推理节目,它的出现,刚好回答了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有那么多的国产全男节目了,全女节目当然是需要的,但这并不能直接构成优点,那么我们现在所期待的全女节目,到底是怎么样的?可以是怎么样的?

《女子推理社》就构成了其中一种比较好的答案,而且还能看出答案还在不断地自我优化。

这个答案分两部分,一部分关于后两个字“节目”。

放到推理综艺的类别上,这部本身品质就很不错,并没有因为全女班底而有任何懈怠。

第一季能在豆瓣保持8.4的高分,口碑也很好,到了第二季,革新和亮点也肉眼可见地有所增加。

这一季沿用了之前的模式,依然是一个主线案件引领六个单元案件,而六位女嘉宾则组成了一个推理社,潜入各个地方,进行推理和解谜。

但各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比如全局设定上,启用了新的酒店主题,把恐怖和戏剧张力糅合在了一个比较日常而密闭的场景里,酒店主题近年都容易获得高口碑。

比如《大侦探》里的酒店系列,《夜半酒店》《玫瑰酒店》等案件都很知名,能看出《女推》并不是简单效仿,而是借助这一主题完成自己的表达,试图玩出更多花样。

主创很清楚,这样的场景尤其适合强化观众的心理恐惧,并把这种恐惧跟对案件的好奇勾连起来。

在这一期里,就通过嘉宾们对这家酒店的网上评价的关注,提到酒店设施看起来挺新,但是总能突然听到电流的滋滋声,这一点跟最后NPC赵卉园听到的电流声,结合了起来,埋下悬念。

还有人提到凌晨坐电梯到三楼,看到一辆画着叉的布草车在自己走动,里面全是头发,还有沾满血迹的毛巾。由于跟生活结合紧密,很容易发生联想,代入感很强。

这一季对悬疑氛围的营造也有所优化,加入了不少有效的伏笔,既暗示了正在铺开的世界观,又不断提升观众的好奇度。

比如嘉宾们在主案件的晚宴里,看到了几个戴动物头套的人,其中戴老鼠头套的人,后续被戚薇猜测为是鼠辈小人的意思,这些可能都象征着不同暗面属性的人。

还有一些悬疑点被埋在剧情细节里,比如单元案件的拍卖会上,受邀参与拍卖的宫总,跟柯总的新秘书聊天时,提到“您的气质跟丁小姐可真是不一样”,疑似跟案件主角相关,后续嘉宾们也通过线索,发现丁玲玲跟单元案件里死去的画家有关系,疑团够多,但杂而不乱。

视听语言也有所辅助,在嘉宾们寻找死者房间时,镜头特意给到观众一个上帝视角,牵引观众先嘉宾们一步抵达3003门口,配上张艺凡的惊呼,添加了鬼魅气息。

然后再迅速转换为嘉宾们的主观视角,只能先看到黑漆漆房间里一张床。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也很有效。

这些改进和设计,让这一季节目的可看性有了基础的保证。

二、女性群像的「自然」与「发生」

同时,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于前两个字,“全女”。

当我们提及全女这个词汇时,含义有两层,一层是我们在期待节目里呈现怎样的女性群像,以及女性之间的关系。

《女推》的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却是当前比较适用的,那就是尽可能地去除限定,给一个最宽松的环境,让女嘉宾们自然存在,自然生长,关系也自然发生。

这一点在这季第一期就能看得很分明,节目没有给她们贴过多的特色标签,只是有意去捕捉她们相处里细腻自然的美好,彼此配合和互补的和谐氛围。

就比如一开场,嘉宾们的上班时间设定在国庆后,张艺凡和李雪琴一出来,就在哀叹“谁复工第一天能有朝气”“反正我是不咋爱上(班)”。

李一桐则表示刚吃完早餐,“满血复活”。

后面有酒店的NPC出现,需要互动获取线索时,戚薇和张雨绮会选择直接发问,询问主案件死者丁玲玲作为客户的一些信息,田曦薇和李一桐则更多在聆听和思考。

每个人状态都允许不同,也很少强调自己的个性,更没有特意凸显自己聪明或者搞笑,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在案件之中流动。

这种做法看似冒险,实际观感越往后越好,恰恰由于没有太多设定,也没有限制,所以很多只有她们自己能做出的行为,反倒会成为她们各自的魅力点,让观众自发记住。

就比如在推理拍卖会上出现假画时,李雪琴能通过之前鉴定视频,注意到某一幅画在鉴定时,警报声多了5秒钟,找到了突破口,呈现了她的敏锐和聪慧。

在帮忙开快递的时候,看到快递主人有点不方便,戚薇主动提出帮她先拿走手上的包,观察很细腻。

为了破解假画真相,大家设法进入画家房间寻找线索时,听到有清洁工敲门,田曦薇会下意识把打开的电脑合上,掩饰她们的动作和痕迹,十分警觉,与侦探身份很契合。

包括她们之间的关系,节目也在不断借此打破大众对于“女人们在一起就会如何如何”的刻板印象。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作为卧底入职酒店时,她们都改了网名,用假身份保护自己,张艺凡问田曦薇改了什么,田曦薇说了句“你别管了”,听着很针锋相对,然后她意识到张艺凡误会了,马上笑着说“这就是我的网名”,当即消除了误解。

大家始终在平静而愉快地相处。

这种设计反过来也让嘉宾们的个性能够更松弛地展现,就像后面她们找到了案件关键人,一个穿白色裙子的女嘉宾,但需要设法把她引出来交谈。

张艺凡提了一个很好的计谋,就是之前女嘉宾裙子也被红酒弄脏了,可以提出帮她换,大家也认为可行。

张艺凡说自己嘴笨,不敢去,而不怕怯的田曦薇和李一桐则选择出击。分工可以不断轮换和变化,一切以她们个性和习惯为先。

某种意义上,节目似乎是在借助这种设定,去表明一种态度,她们就这样,没想刻意讨人喜欢,就算不被喜欢,她们也可以存在。

这种开放性很妙,也能让观众觉得越看越有意思。

还有一层是,对于全女节目,还是推理类别,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期待,里面是否可以与现实有所交互。

不一定要有,但如果有,而且做得好的话,它肯定是加分的,《女推2》这一点也做得很好,从前期铺垫,到伏笔,到案件本身都有加入现实表达,而且具备人文关怀。

就拿这期来说,单元案件议题就跟女性的现实困境挂钩,以拍卖会出现的假画为钩,引出画家即导师,对于手下研究生作品的长期侵占,以及对女研究生的霸凌和物化。

不仅不批准她请假,还希望她穿高跟鞋、化妆,陪自己出席拍卖会。

女研究生的反应也十分贴合生活,一边心怀怨怼,一边觉得不会有人相信自己,只能在拍卖会开始前,冒险偷走自己的画,而依旧不愿说出真相。女嘉宾们再三试探,她也还是不肯过多交谈。

破案需要女性警员的意义,意外地在这样的案件里得到了体现。

嘉宾们考虑到了女孩不愿开口的为难,也想到她可能不愿意由别人来揭露真相,选择了委婉的方法,即提供一个让女孩证明自己就是绘画者本人的机会,让女孩自己开口,戳穿导师的阴谋。

在揭开真相时,节目也不断利用镜头,呈现了女嘉宾们对细节的观察,带观众进入沉浸式共情,比如听到女孩说自己“小时候家里人都不让我学画画,都说女孩子学什么艺术,浪费钱”,张艺凡会跟着难过,低下头,李雪琴也沉默倾听。

在拍下这画的人表示不要这画后,女孩忍不住流泪,戚薇第一时间过去搂住她,安慰她,跟她站在一起。

结尾也许是理想的,真相公开,女孩得到了画的处置权,但节目能够加入对类似现实困境的控诉,让女性嘉宾往往会有的细致,补足推理时可能欠缺的人的温情,去提倡一种更全面的破案方式,这些本身已经足够有意义。

而且从节目适时捕捉到戚薇关心女孩这一细节也能看出,这种对女性之间相惜相助的珍视和强调,便是全女推理综艺有别于其余同类综艺的地方,也是让节目口碑始终向好的原因。

等下一期出来,我依然会继续关注,至少目前,我可以确定这是我想看的全女节目,也许未来还有别的,但不妨碍这部得到更多夸奖。

3 阅读: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