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离世当晚,汪东兴紧急求助徐静: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出来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09-12 09:50:51

1976年9月9日凌晨,已经入睡的徐静被敲门声惊醒,来人告诉他,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请她去中南海一趟。

此时的徐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能带着疑惑坐上了汽车,但就在汽车驶入中南海之后,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果然,铁汉子汪东兴在见到徐静之后,哽咽着向她宣布了一个噩耗:毛主席已经于当天凌晨去世了。

这个噩耗,让徐静眼前一阵黑,勉强稳住心神后,她一脸茫然的脱口而出,“这是真的吗?”

话刚出口,徐静就一阵后悔,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开玩笑呢?但她始终都不敢相信毛主席已经去世的事实。

直到见到毛主席的遗体后,徐静这才相信,毛主席真的离开了。

“遗体永久保存”

那么,徐静是什么人,汪东兴在毛主席去世当晚找她,又是有何用意呢?这就得说到徐静的身份了。

徐静是我国的一位优秀医学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她曾在中国医科大学解剖系、华南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组任教,并在1956年前往苏联学习,获得了医学副博士学位。

正是因为她在医学上尤其是在遗体保存方面的成就,汪东兴这才紧急找到了她,而找她的目的,就是让她负责研究如何保存毛主席的遗体。

当初在毛主席生前,曾带头签署过“火葬协议”,除毛主席外,包括周总理、彭老总、叶帅、刘帅等人,均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只要是签了协议的,就表示在去世后,一定要实行火葬。

但在毛主席去世当晚,经过华国锋等中央领导的紧急会议商讨,决定先保护毛主席的遗体,以供各界人士吊唁和瞻仰后,再对如何安置进行讨论。

所以,徐静当时接到的任务,是对毛主席的遗体做在短期的保护,至于后续如何安置,等办完毛主席的追悼大会之后再说。

把情况说明之后,汪东兴语速极快的就问,“你看在保存遗体上,你有什么要求没有,要是有,你尽管提”。

也难怪汪东兴语速太快,实在是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对任何人都冲击极大,随之而来的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

而徐静在听完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在自己恢复了平静,然后她向汪东兴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是必须先观察毛主席遗体的现状,只有对遗体现状有了准确清晰的认知,才能根据情况制定方案。

第二,是需要成立专家组,毕竟单凭她自己无法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

最后,就是需要回去准备医疗器械以及药品。

这三个要求,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因此汪东兴当即答应了徐静,并带着她来到了毛主席的卧室。

走进卧室,映入徐静眼帘的,是一条巨大的白色毛巾被,而毛巾盖着的正是毛主席,此时他犹如睡着了一般,静静的躺在那里。

尽管徐静不愿意相信,但事实还是告诉她,毛主席真的去世了。

强忍着悲痛,眼中含着泪水的徐静,缓缓的走到床边,小心翼翼的揭开毛巾被,开始对毛主席做细致的检查。

检查的重点,主要是看皮肤有没有损伤,以及关节的活动程度,在一切检查完毕后,徐静心中有了一个大概。

带着不舍,徐静没敢耽搁,赶紧回到了研究院。

在研究院,她与一同工作的张炳常、陈克铨两位专家,成立了一个三人小组,三人通宵达旦的进行着讨论,最终在9月9日早上,确定了初步的遗体防腐保存方案。

带着方案,以及医疗器械和药物,徐静三人回到中南海,并见到了华国锋。

徐静先是把自己的遗体保护方案详细介绍了一番,随后,针对领导们的几点疑问也一一进行了作答。

对于中央领导提出的遗体保存十五天这个要求,徐静还是很有信心的,当时她就说,她和在场的两位专家,都是长期从事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的,而为了研究和教学需要,对保存尸体和标本上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

不过,徐静当时也提到,保存毛主席的遗体与保存其他不一样,其他大多只需要不腐烂即可,但保存毛主席的遗体,不但不能腐烂,还要栩栩如生,毕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而这种保存方式,她们还是第一次做。

华国锋听完之后,也明白徐静的担心,他告诉徐静,只管放手去做,不用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但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有了中央领导的这句话,徐静三人信心增加了不少,随后,一场紧张有序的工作就此展开。

一切准备就绪后,在1976年9月10日凌晨,毛主席的遗体被抬上灵车,并被护送至人民大会堂,在鲜花簇拥中,一面鲜艳的党旗,覆盖在毛主席的身躯之上。

从9月11日开始,前后有多达30万人前来吊唁毛主席,大家久久不愿离开,所有人一致的想法就是,不愿就这么让毛主席离去。

民意不可违,对此,华国锋紧急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议题就是,究竟如何安置毛主席的遗体。

当时有人说,毛主席生前签订了火葬同意书,所以不能违背他的意愿,但更多的人表示,毛主席对中国的贡献极大,应当像苏联一样,保存好这一位伟大领袖的遗体,以供后人瞻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有各的道理,最终,还是华国锋拍板决定,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

769计划

而随着中央新的决定下达,徐静等人就必须开始面对新的课题。

实际上,自从接到保存毛主席遗体的任务之后,徐静三人小组就一直在克服各种新的课题,毕竟很多遗体防腐方式她们也是第一次尝试,因此就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比如在毛主席遗体被送往灵堂之前,徐静等人在做防腐工作时,注射了一种防腐的药水,结果注射完毕后不久,以、毛主席的遗体就出现了肿胀现象。

甚至,肿胀导致毛主席的面容都发生了变化。

这下可把几个人给惊出了一身冷汗,还是经验丰富的张炳常表示,肿胀是正常现象,几个小时内就会恢复,果然如他所说,半天之后,肿胀开始慢慢消退。

饶是如此,也让大家紧张到不行,毕竟万一某个地方有差错,他们就真的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了。

不仅如此,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三人小组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毛主席遗体送往灵堂后,开始接受人民群众瞻仰,但由于前来瞻仰、吊唁的人数太多,导致室内的温度居高不下。

而过高的温度,显然是对遗体保存百害而无一利,但又不可能停止吊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三人小组是最紧张的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分析,做出应对方案。

比如,把现场演奏的哀乐,改为扩音器播放,另外对灯光的数量进行控制,同时加盖有机玻璃棺椁等,这些措施,都为很好保存毛主席遗体起到了积极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吸取的各种经验,才有了后来毛主席遗体能很好的长久保存。

1976年9月18日,追悼大会正式结束,在当天,毛主席的遗体被转移到了一个代号为“769”的地方。

所谓“769”,实际上就是毛家湾某医院的一个地下手术室,之所以转移到这里,是因为此时毛主席纪念堂尚在修建之中,因此,在纪念堂竣工之前,就只能先把毛主席的遗体安放在这里,并进行进一步的防腐保存处理。

在这里,以徐静为代表的专家们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并结合相关的成功经验,终于提出了一种可靠、科学的遗体长久保存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可以说是“气态和液态相结合”的办法。

所谓“气态和液态相结合”,就是气态、液态保存相结合,平时处在气态中,一年一度的大保护期处在液态中,另外暴露的部分处在气态中,隐藏的部分则处在液态中。

此外,低温、避光、避氧等措施也一应俱全,配合各种自动化的先进仪器,最大程度的保存包主席遗体。

这些研究成果,是以徐静等人为代表的团队的智慧结晶,也是以华国锋为首的国家领导人努力的结果。

与此同时,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关于纪念堂的选址,在最开始也经过了多番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毛主席伟大的身躯,三山五岳容不下,江河湖海载不起,只有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才是最合适的。

因此,毛主席纪念堂的最终选址,确定在了天安门广场之上。

1977年8月20日,毛主席的遗体迁往纪念堂,在这里,伟大领袖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时至今日,毛主席纪念堂已经正式开放近50年,而接待的前来瞻仰毛主席的全国各族群众和国际友人,也超过数亿人次。

在瞻仰队伍中,既有儿子背着父亲,孙女扶着奶奶,也有怀抱着婴儿的母亲,和即将举行婚礼的年轻人。

身份不一的人们,从不同的地方而来,都是为了看望毛主席,因为从毛主席身上,大家能得到精神上慰藉和力量,而这种力量,不断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