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和大陆海警在台湾岛南北同时展开行动,这可让台当局感到如梦初醒,赶紧开始制定储备物资计划,准备应对未来可能的冲突。
【“联合利剑-2024B”军演让台当局意识到不妙】
岛内的台立法机构忙得不可开交,“外事及防务委员会”这次可真是聚了一桌子“重器”,包括防务、安全、农业等多个部门的代表,齐聚一堂商讨对策。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确保关键物资、产业和基础设施的自主保障,以及能源、民生、粮食和医疗物资的供应。
台农业部门可谓是“未雨绸缪”,推出了所谓的“战时粮食计划”。根据他们的说法,每个月都会盘点大米等重要物资,并且大米库存量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三个月水平。他们声称,台湾的大米库存可以满足全台至少七个月的需求。如果事情真的糟糕到了那个地步,他们准备通过全台各地的供应站展开大米配给,同时动用更多农田种植稻米和其他必要农作物,以降低风险。
与此同时,台经济部门在天然气方面也未雨绸缪。他们计划建设三个天然气接收站,期望安全库存天数能从现有的8天提升至14天。此外,还打算把已经除役的燃煤电厂规划为紧急备用机组。
【岛内加紧囤粮】
台防务部门则表示,将提升所谓的“防卫作战韧性”。他们透露,已经调整台湾外离岛地区的粮秣战备存粮计划,确保外岛防区的大米、罐头及口粮存量足以维持超过100天。
然而,这番“备战”行为并没有赢得所有人的支持。有人直言,赖清德如今积极推动“备战”,只会加剧两岸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最终成为区域稳定的“问题制造者”,强调两岸不能只有对抗,缺乏对话,这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
自赖清德上任以来,他的政策无疑使台海局势更加复杂。他不止一次地渲染战争氛围,提出“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甚至成立了所谓的“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这种做法,显然加重了岛内民众的疑虑与不安,特别是近日有消息称,某些高中已发放“战时状态青年服勤同意书”,更是引发轩然大波。
【赖清德的非分之想不会得逞】
在这些背景下,台湾内部对政府决定的质疑声不断。虽然后来台教育主管部门辩称此举只是协助后勤,“与战事无关”,但这番解释并未真正消除民众心中的疑虑。更何况,台北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服勤者不到一成。
然而,尽管民众期望和平,民进党当局似乎并不愿意改变现状。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曾放言,如果大陆采取封锁行动,台军将进入应急作战阶段。他甚至强调台湾的海上运输对全球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不会坐视不管。
无论如何,动态的台海局势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选择对话和沟通,或许才是两岸走向和平与繁荣的唯一正确路径。